从“链”与“炼”看“工程师红利”(快评)
统计数字显示,2000年至2020年,我国工程师总量从约520万人增长至约1770万人。庞大的“工程师红利”是如何形成的?可以从两个字说起。 一个是链条的“链”。成立32所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设立前沿交叉学科、推进“新工科”建设,这是教育链与人才链的贯通;校企协同订单式培养,注重产学研用结合,这是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贯通。链条的贯通,支撑起人才培养的融通。 一个是磨炼的“炼”。在“江海号”等重大工程项目一线,“真刀真枪”锤炼本领;在未来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中,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火热而丰富的实践场景,不正是工程师成长的课堂、发光的舞台吗? 往更深一层看,“链”与“炼”,还折射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坚实步伐。长远来看,我国高层次工程师缺口仍然不小。厚植工程师成长成才的沃土,加快建设规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师队伍,必将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25日 11 版)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何颖
2、“00后凝视”在美国爆火,全网集体懵圈,中国Z世代也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