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跌超80%的渤海银行,又被罚了

时间:2025-08-06 13:47 作者:很二.QD

跌超80%的渤海银行,又被罚了



文丨徐风

渤海银行又被罚了。近期据监管部门公布的处罚信息显示,渤海银行山西两家分行合计被罚165万,相关责任人也受到了警告处理。

作为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渤海银行近年来多次被罚凸显出内控不力,资产质量有待改善,计提的信贷减值明显挤占了净利润,风控和业绩压力依然严峻。

【合规管理问题凸显】

对银行业而言,风控管理是日常经营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关乎业绩增长是否稳定。而渤海银行近年来多次被罚反映出自身的内控缺陷。

就拿本次被罚来说,渤海银行太原分行因授信调查不尽职、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不尽职三项违规被罚款95万。太原幸福里支行因未真实反映风险状况和贷后管理不到位被罚款70万。

同时,渤海银行5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包括时任太原亲贤支行副行长范华、太原分行中小企业部副总经理刘伟等行长和部门经理级管理人员。

值得注意的是,渤海银行太原分行在7月初的官微上曾发布了合规运营承诺,称“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合规开展经营活动”,但随即便出现了违规被罚情况,也印证了其在内控管理上存在漏洞。

而此次渤海银行被监管层处罚并非今年以来首次,2025年以来已累计收到至少20张罚单,合计被罚金额超500万,在10家上市股份行中排名第7,要知道渤海银行在上市股份行中规模最小。

如果将时间拉长来看,渤海银行时常出现在监管层的处罚名单,此前年份的被罚金额多在千万级别。

经统计,2022年和2023年被罚金额分别为1746万和超4300万,到了2024年罚款金额明显下降,为275万,进入2025年又有所抬头。

在以往的大额罚单中,2023年曾有2次的单次罚款在1500万以上。其中2023年2月因小微企业贷款资金被挪用购买理财、违规发放商用房贷款等5项被罚1660万;3月又因涉及违反存款准备金管理、占压财政存款、违反人民币反假有关规定等条款合计罚没1696万。

纵观渤海银行此前的被罚情况,违规主要出在贷款三查不到位、员工管理、反洗钱、数据统计和房地产等方面,其中贷款三查不到位、反洗钱等事项多次触犯。

例如本次山西两家分行被罚原因中的贷后管理不到位、授信调查不尽职就属于贷款审查不到位。反洗钱方面除了2023年3月千万级罚单中的反洗钱业务违规外,今年6月宁波分行因违反反假货币业务管理规定、未依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等被罚62万。

由于内控管理不力,渤海银行在零售领域的资产质量恶化令人忧虑。

【零售不良率攀升】

整体来看,2024年渤海银行整体不良率没有太大变化,环比2023年的1.78%仅下降至1.76%,仍处在较高位置。

如果和A股9家上市股份行对比来看,这样的水平排在同期倒数第1。

就具体业务而言,近年来渤海银行的公司贷款不良率出现回落,由2021年的2.22%降低到2024年的1.11%,尤其是地产业务不良率有了很大改善,同期由3.71%降至1.59%,可以说取得了一定成效。

然而,渤海银行的零售业务的不良情况却在快速走高。2021年尚在1.43%,此后的2022年和2023年一直徘徊在2%附近,到了2024年则迅速飙升到了4.15%。



在零售贷款业务上,渤海银行的个人消费贷和个人经营性贷款不良激增,其中个人消费贷又是重灾区,早在2021年3.43%的业务不良率就已经较高,到了2024年则快速增长到12.37%。

个人消费贷业务作为渤海银行零售业务的第二大业务,规模仅次于个人按揭,由于风险敞口暴露规模逐步萎缩。2021年至2024年由1037.38亿降至375.12亿,在整体贷款规模比重由10.86%下降到了4.01%。

消费贷由于客群基础较大,还款能力不一,在宏观经济增长挑战加大的背景下容易出现风险敞口。近年来多家商业银行消费贷资产质量逐步暴露,但相比之下渤海银行的情况更为严重。

同时,渤海银行个人经营贷款不良率的升高也值得重视。个人经营贷主要对接普惠小微群体,聚焦中小微也是渤海银行的经营战略之一,2021年至2024年由1.14%提升至3.72%,说明普惠信贷的资产质量也存在恶化迹象。

此外,渤海银行就连被业内视为稳健资产的个人按揭业务不良率同样较高,2024年1.98%的数据显著高于头部股份行。

在2021年之前,零售业务是渤海银行规模增长的主要推手,但目前资产质量对个人贷款规模的影响已经全面显现。自2021年开始规模便在走下坡路,从当年的3414.17亿下降到2024年的2220.27亿,3年间降幅达34.97%。

与此同时,渤海银行的公司贷款开始成为了主要增长动力,2024年增速达15.53%至6547.36亿,此前公司贷款由于受资产质量影响规模一度停滞。



由于零售贷款拖后腿,近年来渤海银行整体贷款规模甚至还出现了下降,早在2021年为9553.56亿,到了2024年下滑至9364.91亿,由此也拖累了总资产的增长,2021年至2024年从1.58万亿增长到1.8万亿,3年间只增长了13.9%。未来稳住资产质量实现规模稳步增长的任务依旧艰巨。

渤海银行的资产质量问题由于迟迟没有得到有效管控,对业绩的拖累还在持续。

【对业绩影响持续显现】

2024年,渤海银行的业绩相对2023年有所好转,实现营业收入254.82亿,较上年增长1.94%,实现净利润52.56亿,同比增长3.44%,但增速并不快,仅为低个位数。

而此前渤海银行的业绩表现不尽人意,尤其在2021年到2023年期间营收更是3连降,净利润降幅一度达到了29.23%。



造成渤海银行业绩疲软的主要原因一是利息收入的下滑,这是行业在利率承压下的普遍性问题,同时零售业务的利润亏损也形成了很大拖累。

2024年,渤海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了11.92%到155.42亿,相比2023年的22.16%降幅在收窄。究其原因负债端的降本功不可没。

支撑渤海银行营收增长的依然是非息收入,其中金融投资收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长了116.13%至59.72亿。而手续费佣金业务在2023年回暖后再次陷入负增长。

由于渤海银行零售贷款的资产质量问题,业务利润也陷入到亏损。2024年零售银行业务的税前利润亏损了27.87亿,而公司银行则盈利了50.76亿。对比2021年,彼时零售银行的税前利润达37.93亿,高于公司贷款的33.33亿。



此外,由于资产质量问题,渤海银行计提信贷减值损失依然居高不下。2024年同比增长了5.91%至96.59亿,显著高于59.72亿的净利润,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净利润空间。

从股价上看,2020年自渤海银行上市以来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低迷。据Wind数据显示,早在当年11月曾创下了5.22港元/股的高位,但截至8月5日收盘,股价仅1.02港元/股,降幅达80.46%。

近两年在银行板块持续走高之下渤海银行也大幅跑输了板块。自2024年至今万得银行指数涨幅达69.61%,但渤海银行股价却下跌了9.73%。作为对比,在股份制银行中包括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股价均创出了上市以来新高。

另外,渤海银行较低的核充率也制约了资产规模增长。2024年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35%,排在上市股份行末尾,未来融资补充资本金的需求依然较大。

不难看出,渤海银行自身的风控和资产质量已成为影响业绩的重要变量。为改变现状,年初渤海银行任命副行长齐君为首席风险管理官,也是该行首次设立此职位,显示出对合规管理的重视,但具体效果如何仍需观察。

当下银行业面临的挑战依旧不减,此时也正是检验商业银行基本面成色的时刻。2024年渤海银行业绩回升固然可喜,但资产质量却限制了回升高度,如果不大力解决,未来业绩大概率还会延续疲软格局。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Top

1、阿里中标工商银行AI编程项目,大模型合作再深入,工商银行开发平台

2、南方网评:无名的星光,无名星火

3、独行侠媒体晒照新赛季阵容:能排出两套首发 阵容深度全联盟第一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LIX/detail/qmxftp.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很二.Q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