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高瑞东:低增的信贷和脆弱的债市,高瑞兵介绍

时间:2025-08-14 22:32 作者:左耳

高瑞东:低增的信贷和脆弱的债市,高瑞兵介绍

高瑞东、王佳雯(高瑞东系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核心观点

事件:

2025年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5年7月货币金融数据:社融新增1.16万亿元,上月为新增4.20万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为9.0%,上月为8.9%;人民币贷款减少500亿元,上月为新增2.24万亿元;M1同比增速为5.6%,上月为4.6%。

核心观点:

7月金融数据呈现社融稳、信贷偏弱的特征。后续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撬动效应、消费贷贴息等政策效应逐步释放,信贷需求有望回暖。对于债市而言,由于目前债券收益率处于较低位置,因而对股市持续上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的市场流动性变化更加敏感。但信贷表现指向内需仍旧偏弱,央行也将持续呵护流动性,利率超调后仍可积极看待债市后续表现。

风险提示:

财政刺激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流动性投放有缺口导致资金面出现波动。

一、如何解读7月份金融数据?

2025年8月13日,人民银行公布2025年7月金融数据。我们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7月份新增社融1.16万亿元,同比多增3893亿元,表现弱于市场预期。从季节性表现来看,7月份增量高于过去六年(2019-2024年,下同)1.02万亿元的历史同期均值。7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为9.0%,较上月提升0.1个百分点。

结构上,7月社融口径的人民币贷款减少4263亿元,同比多减3455亿元。外币贷款重回负增长,当月减少86亿元,但同比少减804亿元。非标融资当月减少1667亿元,同比多减911亿元。

直接融资中,7月政府债券净融资1.24万亿元,同比多增5559亿元,依然为社融主要的增量来源;企业债券净融资2791亿元,同比多增755亿元,延续好转势头;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增加505亿元,同比多增274亿元。



(2)7月金融机构口径人民币贷款减少500亿元,同比少增3100亿元。从结构来看,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1200亿元,短期贷款同比多减1671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3900亿元,企业短期融资同比多增,其中,短期贷款同比持平,企业票据融资则同比多增3125亿元。



(3)新口径下,7月M1同比增速为5.6%,较上月回升1.0个百分点;M2同比增速为8.8%,较上月改善0.5个百分点;社融-M2同比增速差为0.2个百分点,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

7月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5000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结构上来看,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财政存款增加7700亿元,同比多增1247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46万亿元,同比少减3029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大幅多增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对7月份金融数据,我们解读如下:

(1)财政发力,直接融资贡献进一步提升。7月新增社融1.16万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为9.0%,增速连续六个月保持上升势头,显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持续增强。但结构的不均衡问题仍值得关注,当月政府债券净融资大幅增长,较大程度对冲了信贷增长的放缓。

此外,直接融资环境较为友好,企业债券净融资连续四个月同比多增,反映出企业在低利率环境下更倾向于通过市场化融资补充资金,部分对冲了信贷投放的季节性波动。

需要关注的是,截至8月13日,今年以来特别国债和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分别累计发行1.41万亿元、1.88万亿元。随着特别国债和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进入尾声,若无增量政策落地,则四季度政府债券发行将面临较高的基数压力。

(2)信贷增长弱于季节性,企业融资需求短期化。通常而言,上半年末银行贷款冲量需求旺盛会导致优质项目被优先放贷,7月份通常为信贷小月。然而,此次7月份贷款增量依然低于市场主流预期,且弱于季节性表现。

这一表现意味着扰动信贷需求的两个主要因素尚未完全消退,一方面,引导信贷高质量增长导致信贷从“虚胖”到更贴近实际经济需求;另一方面,清理拖欠企业账款替代了企业新增融资需求。

后续来看,信贷增长的积极因素较多。其一,根据8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披露,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已全部下达,支持工业、能源、交通等领域约8400个项目,带动总投资超1万亿元。相关项目的配套贷款需求将持续释放。其二,财政部、商务部等相关部门将进一步落实推动消费贷、经营贷贴息政策。以上政策逐步推进,有利于撬动企业和居民的信贷需求。

(3)流动性充裕,债市下跌空间有限。近期债券市场表现较为弱势。截至8月12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于1.73%,较7月份低点1.64%上行9bp。核心原因在于,一方面,“股债跷跷板”效应下,债券交易情绪被抑制;同时,债市投资者基于流动性向股市溢出的担忧,而预防性减持债券。另一方面,在“反内卷”政策预期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较快,改善了市场对于下半年通胀的预期,对债市构成增量利空。



目前来看,以上两大因素对债市冲击相对有限。更大的风险需要时间观察,比如股市情绪持续升温是否会导致理财产品被大规模赎回等。在相关风险因素更加明确之前,利率超调后仍有配置价值。

从比价效应来看,根据《金融时报》,7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3.2%,同比下降45BP,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同比下降30bp。贷款利率相较于债券利率而言吸引力并未上升,因而对以银行为主的债券配置资金而言,贷款尚未对债券需求产生很大的挤出效应。而从套息收益的视角来看,近期7天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维持在1.45%附近的低位,狭义流动性较为充裕,债券利率依然具有一定吸引力。

总结来看,7月金融数据呈现社融稳、信贷偏弱的特征。后续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撬动效应、消费贷贴息等政策效应逐步释放,信贷需求有望回暖。对于债市而言,由于目前债券收益率处于较低位置,因而对股市持续上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的市场流动性变化更加敏感。但信贷表现指向内需仍旧偏弱,央行也将持续呵护流动性,利率超调后仍可积极看待债市后续表现。

二、风险提示

财政刺激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流动性投放有缺口导致资金面出现波动。

Top

1、德国宣布向乌克兰提供5亿美元军事援助,德国在乌克兰

2、专家:在广东特别是在广州,100%的蚊子都出现了抗药性

3、TA:利物浦夺冠游行时驾车撞人的嫌疑人面临额外24项指控,利物浦!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LJB/detail/wbwzgv.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