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增长30倍!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规模预计今年突破630亿,增材制造产业链
7月29日,记者从深圳国际3D打印、增材制造及精密成型展览会(Formnext Asia Shenzhen)展前发布会上了解到,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规模有望今年突破630亿,较十年前实现了30倍的增长,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据悉,深圳国际3D打印、增材制造及精密成型展览会将于8月26日至28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聚焦增材制造全价值链,集中展示设备、材料、软件及后处理技术等前沿成果,打造集技术展示、产业交流、趋势发布于一体的国际化平台,助力大湾区增材制造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截至目前,展会参展商数量较去年已实现80%同比增长。展会国际参与度也持续扩大,将迎来包括法国、德国、新加坡、西班牙和美国等境外地区的企业参展,吸引来自日本、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买家代表团到场参观及采购。
产业规模将突破630亿元
在发布会上,与会嘉宾重点强调了中国增材制造产业的庞大规模,该行业2025年产值预计将突破630亿元人民币(约88亿美元),为区域内制造商和技术开发商创造重大发展机遇。
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庆新在发布会中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增材制造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其中大湾区凭借完善的制造业根基与技术积累,在增材制造发展上优势显着。作为亚洲增材制造领域的标杆展会,Formnext Asia Shenzhen成功搭建了一个集技术展示、商贸对接、学术交流于一体的国际化平台,助力区内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未来,展会将持续推动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深度融合,加速创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构建更加开放、协作、创新的亚洲增材制造生态圈。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首席数码总监、内地业务首席执行官黎少斌致辞。邹长森/摄
作为展会技术合作伙伴,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生产力局)将于展会现场设立专题展区,集中展示先进材料及新兴增材制造应用。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首席数码总监、内地业务首席执行官黎少斌强调,“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较十年前实现了30倍的增长,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展示区内的展品将涵盖面向新兴产业与传统行业的先进材料及应用案例,助力大湾区企业把握发展机遇。展会也将突出香港作为大湾区国际服务贸易枢纽的独特优势。他表示,为支持区内企业迈向国际舞台,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将在展会期间推介“The Cradle出海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全面的出海服务,涵盖国际技术标准对接、产品本地化与国际化技术支持、知识产权管理及保护、海外法规等核心领域,加速3D打印相关产业的全球化布局,“我们期待携手主办方和其他行业机构共同推动行业发展,加强创新协同,构建更具竞争力及韧性的产业体系”。
香港三维打印协会也将组织超过20家会员单位打造主题展区,集中展示创新技术与应用成果,同时举办多场B2B业务洽谈活动,搭建会员企业与潜在客户的合作桥梁。该协会副会长吴国桓表示,通过参与Formnext Asia Shenzhen,期望进一步加强香港与大湾区的融合,以及东南亚市场的联系,协助企业抓住区域经济增长的机遇,提升市场占有率。
政企协同构建广东产业生态优势
涵盖粤港澳大湾区域内九个城市的广东省,是国内增材制造产业的重要支柱。2024年,广东省增材制造产业规模达130亿元人民币(约18亿美元),集聚约400家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省内各城市发展特色明确:广州侧重研发孵化、深圳专注设备与服务、东莞和佛山主攻规模制造、中山则发力定制化医疗设备领域。
本届展会,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下属3D打印分会将联合举办第二届深圳国际激光与增材制造论坛,推动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在区域内的应用。该论坛作为展会的重要同期活动,将呈现18场围绕激光增材技术工业应用的专题报告,内容涵盖激光技术、专利维护、市场发展及海外维权等核心议题。
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会长刘奕华致辞。邹长森/摄
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会长刘奕华指出,产业生态的成功发展得益于政企协同的战略布局,广东省内高校纷纷设立增材制造相关学院及课程,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省科技厅等部门推出“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群行动计划”,为学科建设和技术开发提供政策支持。他表示,“学会通过与展会的紧密合作,联合举办高端论坛等活动,促进广东省高端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本届展会的同期活动还将针对大湾区重点应用领域设置专题内容,议题覆盖新能源汽车、3C电子、模具制造、鞋业及3D打印农场等垂直领域。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邹长森
3、港交所:委任阿里前主席张勇为中国业务咨询委员会成员,张勇阿里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