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4 05:22 作者:张栋梁
扛着宁德时代起诉,年轻储能“黑马”能否走通港股IPO之路?
【文/观察者网 周远方】
天眼查的风险雷达在8月12日9:01跳出一条新的开庭提醒:原告宁德时代,被告名单里海辰储能与另外七家关联主体赫然在列。除此之外,没有判决,没有调解,也没有撤诉。
两家公司对外保持静默,港交所也未见新一轮聆讯的预披露。公开记录像被按下暂停键,留下一段耐人寻味的空白。
就在这片空白里,一家成立仅六年的储能“黑马”,仍然试图顶着未完的诉讼战事,敲响港交所上市的钟声。
海辰储能,诞生于2019年12月,由宁德时代前技术骨干吴祖钰带队创立,短短六年便把出货量做到全球第三。
它把“快”写进了招股书,也把“快”带进了法庭。如今,这家年轻公司正以狂奔速度冲向港股,却发现自己身后拖着一条由四场诉讼串成的长尾巴。
第一场官司发生在2023年3月。宁德时代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为由,将吴祖钰告上法院。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吴祖钰通过配偶账户支付了100万元违约金。看似平息的纠纷,其实留下一道裂缝,让外界第一次注意到海辰核心团队与旧主之间的重叠地带。
裂缝很快扩大。2024年6月,宁德时代再次提起诉讼,这一次针对的是前员工张敏。张敏离职后先进入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再被拍到佩戴海辰工牌频繁出入厂区。宁德时代指控他“借道研究所”为海辰服务,违反竞业限制。案件目前仍在审理,却已在人才合规层面为海辰埋下第二颗地雷。
第三次诉讼在2025年6月被引爆。海辰储能总裁办主任冯登科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被宁德警方刑事立案。起诉书信息显示,冯登科2017年从宁德时代离职后,化名“马工”潜伏在宁德时代供应商金美新材,深度参与复合集流体项目。警方调取的聊天记录和转账凭证显示,项目合作方中出现了吴祖钰亲属的账户。刑事程序一旦坐实,不仅冯登科个人面临刑责,涉案专利也可能被宣告无效。
四场诉讼围绕三大技术-人事焦点展开。焦点之一是587Ah储能电芯。宁德时代提交的证据称,海辰该款电芯与其2024年申请的专利参数高度重叠,能量密度差异仅4.4%,循环寿命曲线几乎重合。海辰则拿出两家第三方机构的检测报告,证明电芯在正负极配方、隔膜孔隙率等关键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并强调“587Ah是在自家3000次循环技术平台上独立开发”。
焦点之三是贯穿始终的竞业限制链。从吴祖钰2019年离职创业,到张敏2021年“曲线入职”,再到冯登科2023年化名为他人代工,宁德时代试图用这一条“离职—潜伏—创业”路线证明海辰系统性挖角。海辰的回应是“个人行为不等于公司授意”,但招股书已不得不将该链条列入风险因素。
裁判文书网的数据显示,2018—2023年间,宁德时代以竞业限制为由起诉前员工的案件超过40起,索赔金额普遍100万元起步,且胜诉率接近九成。两相对照,海辰的“特例”更显刺眼,也为后来的专利、商业秘密纠纷埋下情绪伏笔:当口头默契遇到书面专利,当市场份额从0到11%,宁王是否还愿意维持当初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江湖传说终究要让位于法庭证据,但传说的存在,解释了为何诉讼直到2023年才密集爆发,而非公司成立之初。
补贴带来的“账面风光”掩盖不了现金流缺口。截至2024年底,海辰一年内到期的短债高达100亿元,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43亿元,短债覆盖倍数0.43,远低于宁德时代的1.8和亿纬锂能的1.3。为了堵住缺口,海辰在过去一年与六家银行签下总额580亿元的授信协议,但真正可动用的循环额度不足三成;一旦提款条件收紧,资金链随时拉响警报。
更吃紧的是应收账款。海辰2024年末应收83亿元,占营收64%,周转天数186天,而福建本地储能项目平均账期180天,全国平均120天。两者相互印证:不是客户付款慢,而是区域市场“潜规则”把账期拉长到半年以上。为了对冲风险,公司把坏账拨备从2022年的0.18亿元猛提到2024年的6.6亿元,但拨备占应收比例仍只有8%,低于行业平均的10%,意味着潜在的减值缺口依然敞开。
毛利率的故事同样经不起“放大镜”。2024年整体毛利率17.9%,看似稳健,但拆开来看,国内业务只有8.1%,海外业务却高达42.3%。
8月初,这条钢丝第一次晃动。Powin向美国特拉华州法院提交了“可能停止运营”的通知,并伴随大规模裁员计划。海辰虽然对外声明“未进入规模化交付阶段”,但招股书披露的5GWh未执行订单仍悬在账上,对应收入约15亿元。8月14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储能电池反倾销初裁日程,若10月终裁落地,中国电池出口将被征收最高23.9%的反倾销税,Powin的采购成本瞬间抬升,破产概率陡增。
地缘政策的“第二只靴子”也在同步落下。美国《通胀削减法案》10月关税复审窗口打开,一旦将储能电池列入“敏感实体清单”,海辰对美出口将面临10%—15%的额外关税;欧盟CBAM则把储能电池碳关税推迟到2026年执行,但过渡期要求企业提交碳足迹数据,海辰若无法及时完成认证,欧洲项目将被迫改用韩国或北美供应链。两条政策时间线交叉,意味着海辰必须在90天内完成出口市场多元化,否则高毛利、长账期的“美国模式”将难以为继。
四、监管天平的三枚砝码
港交所的问询室里,监管天平上摆着三枚固定砝码:重大未决诉讼、持续经营能力、客户集中度。海辰储能的招股书自3月28日后再无补丁,意味着这三枚砝码的重量至今无人敢动。
然而,在“行业健康发展”的新语境下,上市委员会把台面悄悄扩大,又放上两枚来自政府侧的“产业健康度”砝码。第一枚写着“反垄断”——若宁德时代通过诉讼形成事实上的技术封锁,导致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单一龙头集中,是否触发《反垄断指引》第22条对“滥用知识产权排除竞争”的审查?第二枚写着“区域风险”——若技术侵权最终坐实,福建储能产业集群的信用评级、银行授信额度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都可能被下调,影响的不止是一家公司,而是整个产业链的融资成本。
于是,监管者、地方政府、Pre-IPO投资人形成了一条隐形的倒计时链:48小时级别的诉讼静默、90天级别的客户多元化、180天级别的政策窗口,最终汇聚到港交所的天平上。天平两端,一端是“行业需要双保险”,另一端是“市场不能独角戏”,而指针仍在摇摆。
多个计时器的滴答声中,摆在海辰储能面前其实只有三条分叉路,而每条路的终点都将把行业推向截然不同的气候。
第一条路是乐观剧本:双方在9月前达成“和解+专利交叉授权”,587Ah与复合集流体的技术边界被写进一份公开的白皮书,宁德时代获得一次性赔偿,海辰得以在10月重启聆讯,12月正式挂牌。更关键的是,交叉授权条款会在行业内部催生出“技术共享池”,让后来者无需重复缴纳“专利学费”,整体诉讼内耗迅速降温。
第三条路则走向悲观:冯登科案刑事定罪落地,Powin同时因资金链断裂违约,海辰被迫撤回IPO。福建国资连夜牵头债转股,防止100亿元短债在省内金融系统内爆。连锁反应是全国储能企业竞业条款全面收紧,猎头业务一夜入冬,人才流动被锁进更厚的保密协议。
站在福建与厦门两级政府层面,其实乐见“宁德+海辰”的双峰对峙:既要鲶鱼激活市场,也要守住知识产权红线。只要海辰不越合规雷池,补贴与授信仍是“第二增长极”的托底;一旦失控,降温即刻启动。
宁德时代与海辰储能,究竟会成为“双保险”还是“零和博弈”,答案将在2026年之前揭晓。
1、孙颖莎王曼昱3-2日本组合夺冠!决胜局硬实力压制,太艰难了!,孙颖莎和王曼昱决赛录像
2、牛市为何不容易赚钱,买沪深三百指基是稳妥选择,胜过大多数人自己炒
3、校企协作实现我国柔性钙钛矿光伏电池新突破,柔性光伏板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