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6 00:57 作者:蒙着面的Sama
“死亡芭比粉”全运会礼服,为何“如此之丑”?
全运会还没开幕,这服装先凭实力冲上热搜。
那组高饱和度的“死亡芭比粉”礼服图在网上炸开时,评论区瞬间沦为大型审美车祸现场。
为什么我们一到这种大型赛事的时候,这个服装问题总是不给力?
难道我们没有好的设计吗?
“死亡芭比粉”的全运会礼服,被炮轰?
这套被官方称为“南粤风韵”的礼服,本该是岭南文化的视觉名片,结果硬生生演成了“甲方审美”的灾难片。
网友们的吐槽火力主要集中在两点。
一是“死亡芭比粉”的视觉冲击,二是“四不像”的马面裙设计。
没有点开图片前,我还觉得能丑到哪里去?
结果……
最扎眼的这荧光粉,饱和度直接拉满到能当信号灯用,完美复刻城乡结合部影楼风。
最终公布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颁奖礼服
争议最大的还不是这个颜色,而是“不伦不类”的马面裙设计。
据团队主创人员介绍,礼仪服重点突出非遗马面裙的第一视角,强调了马面裙600年的历史。
但网友们却发现,这个马面裙设计难以界定是明朝还是清朝的风格。
衣服底层的裁剪逻辑还是以现代旗袍为主。
明也不明,清也不清。
从服装工艺的角度细看,这套礼服的问题远不止颜色和形制,更在于结构上的硬伤。
最让广东网友破防的,还是礼服上的粤绣部分。
颁奖礼服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粤绣经典主题“一枝独秀”,取牡丹盛放之姿,取“一枝独秀”的寓意。
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向来以立体垫高、金碧辉煌著称。真正的粤绣作品,金线密实饱满,图案栩栩如生。
而设计师在裙门部分加了粤绣风格的边饰,可这些图案却在裙褶处戛然而止。
导致视觉上像是硬生生贴了一块补丁,毫无过渡。
网友吐槽:“远看像淘宝爆款汉元素,近看像PS没对齐图层。”
放眼国际赛场,中国服装设计同样频频陷入“用力过猛”或“审美掉线”的争议。
中国队的服装似乎总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反复横跳,鲜有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比如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礼服。
男士衬衫采用小立领盘扣设计,女士裙装则改良自旗袍和宋代服饰。
网友们觉得这像服务员套装。
2022年的冬奥会也是如此。
由央美、北服设计,可以说是代表着中国服装设计界最高水准了。
结果网友们一看图片,直呼奶奶们都不穿这种,一股东北大花袄的画风扑面而来。
问题来了。
为什么我们的服装设计总是被吐槽?难道我们真的做不出好看的衣服?
为什么中国设计屡遭差评?
中国大型赛事服装设计频频翻车,背后暴露的远非审美问题,而是文化表达机制的系统性失调。
不少设计师们似乎陷入了一种“元素收集癖”,将传统符号像贴纸一样粗暴粘贴,却从未真正理解它们的灵魂。
就拿全运会这套礼服来说。
设计师采访明确说了这是600年历史的马面裙,但设计参考版型却是清代风格,混淆了明代马面的历史。
更深层的是创作思维的异化。
设计师过度追求象征意义,导致不少传统文化符号被“贴标签式”滥用。
将中国元素简单等同于视觉符号的叠加,而不是突出精神内核的表达。
高喊“中国元素”“非遗传承”,但最终呈现的作品却常常流于表面。
甚至出现历史错位、审美失衡的问题,忽略了这些元素背后的文化逻辑。
其次是实用性与美观的脱节。
传统服饰元素的运用常常陷入一种尴尬。
既想保留历史形制,又想迎合现代审美,结果却导致结构失调、功能缺失、视觉割裂。
最终呈现的效果却既不古典,也不现代。
同时还有决策机制的局限性。
有设计师透露,层层把关几乎就是层层阉割。
在提案到最终定稿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修改建议。
一件原本可能简洁大气的设计,最后可能被改成了“红底金线青花瓷盘扣荧光边”的怪物。
在这种机制下,美的标准不是视觉和谐,而是“能否让领导满意”。
设计困在“既要又要”的死循环里。
既要“一眼看出是中国风”,又要“领导觉得喜庆”,还要“省钱省事”。
或许我们该反思的不仅是审美,更是对待传统的态度。
在大型国际赛事中,服装设计不仅是“战袍”,更承载着国家形象与文化表达。
一到要拿出去的设计就这么丑?
每逢国际大赛,一些官方设计的礼服或形象标识亮相时,总让人忍不住吐槽:“为什么这么丑?”
一是内部评审标准与外部专业标准的差距。
在很多时候,设计的第一评判标准并不是好看,更加侧重不出错。
过度受限于当前技术实现难度、开发成本或内部资源,牺牲了设计的前瞻性和体验高度。
一些评审成员,尤其是那些没有设计背景的决策者,他们本身就缺乏系统的审美能力,评判标准主观、模糊。
看到设计稿,可能只会冒出一句“感觉不够大气”。
更何况,市场上的优秀设计层出不穷,大家被“惯坏”了,阈值不断提高。
内部标准若停滞不前,差距自然拉大。
二是设计在理想环境和真实环境的差异。
理想环境中的完美设计,在真实环境中往往遭遇“水土不服”。
这次亚运会的芭比粉礼服,就是顺应了整个赛事的主题色。
理论上是合适的,但结果大家也看见了。
芭比粉在电脑效果图中明亮时尚,但真实灯光下荧光感相当重,与整个环境产生冲突,显得突兀。
南方+
更何况,草稿好看,不代表成品好看。
草图里飘逸的裙摆,可能因面料太重或裁剪不当变得僵硬。
静态模特穿着好看,但动态行走时,面料可能贴身显皱。
无论是服装、产品、建筑,理想中的完美方案一旦进入生产环节,就会遭遇面料、工艺、成本、技术等现实因素的暴击。
如果成本预算不高,昂贵材质在量产时还会被迫替换为廉价替代品。
真正成熟的设计,不是在图纸上画“最好看的方案”,而是在现实条件中找出“最优解”。
不管怎么说,在这种国际赛事上,礼服不再是单纯的视觉符号,而是成为了“最高审美”的一个代名词。
参考文章:
1.十五运会礼服遭一致差评,网友:审美倒退一百年! 汉服
2.“十五运会颁奖礼服”被吐槽,竟是因为设计上的明清站队错误 传统服饰
2、上半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8月16日可查,2021年6月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查询时间
3、国防部:美方应切实约束一线部队,国防部:美方应切实约束一线部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