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信号!人类,要戳破AI的泡沫了,危险信号!人类,要戳破ai的泡沫了吗
人工智能不仅仅在中国,也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投资浪潮。今年以来,许多人工智能上下游企业的市值都出现飙升。
比如,AI芯片、AI服务器、PCB行业、光模块行业,甚至更细分的液冷行业、电源行业、电力行业等。
不过,繁荣背后往往预示接下来可能有危机。前车之鉴就是光伏产业、风电行业,还有锂电池产业等等举不胜举的惨痛回忆。
2025年8月6日, 超微电脑下调其财年销售额预测 , 公布的整体季度业绩与季度利润预测也不及市场预期,随后股价盘后暴跌超 17%。
数据上看, 公司预计2026财年首财季营收将介于60亿至70亿美元之间,调整后每股盈利将介于0.4至0.52美元之间,分别低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65.9亿美元和0.59美元。 而已公布的四度营收为 57.6亿美元 , 略微低于分析师预计的60.1亿美元。
虽然低于预期,但是似乎也不至于惨到暴跌接近20%的程度。
原因在于,市场已经提前把人工智能的预期打得太满,泡沫吹得过大。
超微电脑作为 全球最大规模 AI 服务器制造商之一 , 通过独特的液冷技术,深度绑定了英伟达;从而轻松拿下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特斯拉等世界级公司的人工智能服务器订单。
所以,市场对于超微电脑寄予厚望,认为它是 “热门 AI 算力概念股” , 理应在 全球科技巨头大规模建设 AI 数据中心的浪潮中赚得盆满钵满。
超微电脑的股价受此预期影响,今年来狂飙88%, 大幅跑赢纳斯达克100指数 与 标普500指数 , 上涨幅度 甚至 一度 超过 “AI 芯片霸主”英伟达 。
但现实却给了市场重重一击。
超微电脑并没有交出超预期的业绩,反倒是给出一个不及预期的答卷。 公司将2026财年营收预期从此前的400亿美元大幅砍至330亿美元。
这一戏剧性的转变, 背后正是人工智能行业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内卷的新时代 。
2022年底ChatGPT问世,直接引爆了英伟达高端芯片的需求。而超微电脑凭借液冷技术深度绑定英伟达,快速占据市场6.2%的份额,完成了0到1的突破。
不过,2024年开始,市场其他玩家开始回过神来。
国海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 戴尔 ( DELL ) 、 惠普(HP)、浪潮、联想及 英伟达自有 AI 服务器品牌 、 富士康这些白牌厂家开始快速调整策略。
全力押注AI。
竞争对手业绩开始企稳,比如2025年, 戴尔上调了年度利润预期, 惠普 第二季度的营收和利润均超过市场预期 。
人工智能未来的结果可以由此预见,竞争将会异常血腥。
一方面,谷歌、微软、亚马逊、Meta四大科技巨头自身的竞争开始进入白热化,频发地互挖AI科技人才,疯狂扩建数据中心,2025年四巨头整体算力基础设施支出预估超过3500亿美元,而2026年这一数字将超过4000亿美元。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产业链AI服务器、AI芯片、PCB、光模块等等也都在大规模地产能扩建,他们在中国、泰国、越南、墨西哥、中国台湾等大规模地跑马圈地。
人工智能热火朝天地扩建产能的背后,有些泡沫已经悄然而至。
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到现在已经遇到了巨大的瓶颈期,一旦处理不好,整个行业重演2000年纳斯达克泡沫破裂的场景。
这并非不可能。
为什么?
分享以下几个逻辑。
第一个逻辑最为关键,数据不够了。
Dell集团创始人Michael Dell曾说过,AI为火箭,数据就是燃料。就是说,AI现在及将来当然有可能由于技术迭代越来越大,但是数据现在已经不太够用了,会限制整个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
好比火箭越造越大,但是燃料却没有同步增多,那么火箭飞得越高,将来空中解体的概率就会越大。
OpenAI原科学家苏茨克维尔也有类似的担忧,“我们只有一个互联网”,数据的增长正在放缓,而这一推动AI飞跃的“化石燃料”正逐渐枯竭。
互联网上虽然每天都有大量的数据产生,但这些数据的生成速度显然是慢于AI大模型的迭代速度。而且,大部分数据都是垃圾数据、虚假数据;那些可用的高质量数据资源越来越接近枯竭。
这些情况下,数据不仅无法为模型的训练产生正作用,甚至会产生负作用。低质量的数据对模型训练不是养料,而是毒药。
就好比,Gemini之前说自己就是文心一言,听起来挺搞笑的,但背后就是互联网上的资料可能被AI严重污染了。
这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已经直接决定了整个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高度。
一旦数据持续枯竭,那么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戛然而止,甚至犹如火箭在上升过程中由于燃料耗尽,突然解体。
第二个逻辑,没有最卷只有更卷。
人工智能行业的赚钱效应,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该领域,导致产能不断扩大。
结果就是疯狂内卷、打价格战、利润率开始下降。
超微电脑 最新的季度利润预测显示营业利润率仅为 5%,大幅低于华尔街分析师预期的10%利润率。
然而,超微电脑并不是行业的个例。
国海证券研究所数据,富士康旗下AI服务器子公司工业富联,2020 - 2022 年,公司毛利率呈持续下滑趋势。2023年,公司整体毛利率反弹至 8.06%,其中云计算业务毛利率增至 5.08%,实现公司上市以来该板块的毛利率水平首次突破5%,主要得益于 AI 服务器市场份额的大幅上升,并推升公司整体利润。
不过,2024年工业富联综合毛利率再次下滑至7.28%,主要因为AI服务器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不得不提高研发投入,稀释了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AI服务器巨头Dell也提到了行业竞争加剧的问题。
公司在会议中提到,2025财年及2026财年Q1毛利率分别为22.2%、21.1%,Non-GAAP净利率分别为6.1%、4.1%,毛利率与Non-GAAP净利率在最新季度略有下降。
主要原因是竞争激烈、营业成本提高。
人工智能行业虽然还在快速发展,但是当下的内卷现状不得不让人警惕,是否会重演产能过剩的悲剧。
回顾光伏行业的发展历程,曾经它们也在政策扶持、市场追捧下迎来爆发式增长,资本大量涌入,产能迅速扩张。众多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当时,国内外分析师按着计算器、拍着胸脯说,产能不仅不会过剩,而且需求还远远没有饱和。
可是,现实却很残酷。
市场 很快 饱和,产能过剩问题 快速 凸显,同行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价格战此起彼伏 , 而此时的技术迭代更是把腰部以下的企业逼入绝境。
最终,行业库存积压,毛利率大幅降低,企业在2024年开始出现大面积亏损,市值腰斩再腰斩。
光伏行业的泡沫彻底破裂。
而 如今的 人工智能 产业 , 在某些方面正呈现出类似的发展轨迹 。 比如, 产能扩大、竞争加剧、库存增多、毛利率降低等问题已经在部分领域显现 。
这个时候,大家 需要更加谨慎,不能仅仅基于对 AI 未来的美好预期而忽视企业的基本面和市场风险。
只有这样 , 才能在潮水退去时,安然无事成功上岸。
2025,注定不平静。
在大转型过程中,家庭财富正在发生大迁徙与大洗牌。老百姓该怎么办?资本市场还有哪些机会?
公开场合不便多说,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群。
顶级经济学家+实战派大咖的投资观点;创新药、机器人、华为概念…产业链全解析等最新资本市场分析情报。
我们一起了解政策趋势和经济走势,找到确定性机会!
THE END
2、观学院直播厅【思想者说】第11期(下):稳定币那么好,为什么万斯的“乡巴佬”朋友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