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6 17:57 作者:瘦人
金灿荣:别再迷信纠错力,现在的美国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金灿荣在美国演讲
谈及美国,人们常想到自由、民主、机会之地等词汇,这些构成美国对外形象,塑造世界认知。但观察当下美国,总统权力扩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民粹主义泛滥等现象,与“自由灯塔”形象不符,让人质疑美国是否真是自由主义典范。
普利策奖、班克罗夫特奖获奖者史蒂文・哈恩在《自由之困》中,以严谨研究和细腻笔触呈现不同的美国历史画卷,帮助我们从历史根源理解美国当下困境。该书打破传统自由主义主导的美国历史叙事,指出非自由主义贯穿美国250年历史,是塑造其政治发展的结构性部分,扎根于国家建构、法律制度与社会秩序。
今年7月,中信出版集团邀请金灿荣教授、李翔及译者袁野举办《自由之困》新书分享会。对谈中,深入探讨美国为何一面标榜“自由灯塔”,一面深陷非自由困境,如何从历史看清其表象下的复杂肌理,读懂当下美国社会撕裂与制度困境的缘由。对话旨在以新视角理解美国,也为思考自身社会发展提供镜鉴。
以下内容基于金灿荣教授的讲述整理而成:
美国标榜自己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家。最早讲这个特点其实是法国人,就是托克维尔,他到美国转了一圈,写了一个《论美国的民主》,说美国这个国家跟欧洲不同,自由本色特别强。但是,很长时间内美国人其实不认这个东西,因为当时大部分美国学者其实是跟随欧洲的,没真正地让美国学界独立出来。
我很同意这个作者的说法,其实是到了19世纪末进步主义,出来一个学派,弗雷德里克·特纳的新边疆学说,通过强调自身更强的自由主义传统,美国学术传统才与欧洲分开。说美国有欧洲因素,但是美国的整个环境跟欧洲不一样,不断地开拓新边疆,这个就造成了美国跟欧洲本质上的不同。
亚历克西-夏尔-亨利·克莱雷尔,托克维尔伯爵,通称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1805-1859),曾担任法国第二共和国外交部长,著有《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
美国本来就有两个传统,既有自由主义,也有非自由主义,但为什么自由主义这一面会凸显出来?除了理论上,特别是在实践中,美国更需要凸显这一传统。比如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制度遇到了挑战:欧洲有法西斯、纳粹这些意识形态,还有他们视为对手的斯大林模式——30年代西方陷入困境时,苏联却蒸蒸日上。面对这些20世纪的新模式挑战,美国为了凸显自身与它们的不同,有了更强的动机去强调自由主义传统,威尔逊主义就起了很大作用。而随着冷战的展开,这种需求就更迫切了。
到了冷战后,美国人觉得历史都结束了。大家都知道弗朗西斯·福山(日裔,哈佛毕业)写了《历史的终结》,意思是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管理形态已经达到最高级,就是自由民主,无论怎么折腾,管理形式都超不过它。在政治哲学意义上,人类历史终结了——人类还在,但治理模式已达顶峰。这其实是美国在冷战中获胜后,为巩固成果,把自由民主抬到了前所未有的神圣地位。
我应该是中国学生中比较早注意到美国民粹主义传统的,最早的像托马斯·杰弗逊,后来的西奥多·罗斯福,再后来就是小布什。美国社会当中经常有一种很强的民粹主义,仇恨精英或者怀疑精英,认为这些精英都是帮坏人,他们带有反智主义色彩,对知识分子有内生的强烈怀疑。另外有白人至上主义这种东西,特别排他。
美国这种东西其实挺重的,但我很早就注意到美国教科书基本上回避这一点,只强调自己是理想主义、现实主义的。理想主义是美国特别爱讲的,潜台词就是美国比一般国家更有道德感、更有人文关怀、更包容。这当然是美国的一面,毕竟美国发展得好,有条件展现这些“善心”。但美国其实很复杂,除了这一面,还有民粹主义那一面。
只不过随着特朗普上台,我才感觉到自己之前还是有点低估了这种传统的影响力。这种低估可能源于我对美国的了解不够全面,毕竟我接触到的美国人大都是精英,比如哈佛、麻省理工学院(MIT)毕业的学者,他们嘴里讲的是抽象的“人类之爱”,实际上可能连邻居都不怎么关心。
美国出现特朗普现象,起初确实显得有些例外。我记得2016年他刚出现时,我认识的美国学者都感到很意外,他们也纳闷“怎么会出现特朗普呢?”当时好几个美国朋友跟我讲,“the only thing certain is uncertain(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特朗普带来的变化实在太大了。2016年他当选或许有偶然因素,但2024年他能“二进宫”,就绝非偶然了。从很多数据来看,甚至有说法认为2020年他其实赢了,只是被“做票”做掉了。如此说来,他实际上相当于三次获胜,这显然不是偶然现象,背后有着强大的社会基础。
今年2月,白宫社交媒体账号转载了特朗普引述据说出自拿破仑·波拿巴的一句话:拯救国家之人不违反任何法律。
对此我们可以做一些近期的解释,比如美国精英层过于精英主义,尤其是民主党。以前美国政治领导人都讲究平衡派系,照顾各方利益,这样才能让政府运作顺畅。但特朗普却完全不同,他不管别人怎么想,只图自己“爽”,结果还真就当选了。而且上台6个月以来,他在共和党内的支持率很高,尽管在整个社会的支持率不算高。
这种政治生态也反映了美国社会的高度撕裂:今年3月特朗普在国会进行国情咨文演说,一边共和党议员没等特朗普把话说完就站起来鼓掌,一句话能被打断好几次;另一边民主党议员则根本不认同,还举着“liar(骗子)”的牌子抗议,这就是当下美国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