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尼斯·瓦鲁法基斯:与中国不同,欧洲主动接受了21世纪版《南京条约》
这份欧美贸易协议的细节对欧洲而言着实令人尴尬。美国商品将免税出口至欧洲,欧洲输美商品却被全方位加征了15%的关税,钢铁和铝制品出口的关税更是高达50%。而一切仅仅是开始。
欧洲承诺取消对大型科技公司已有或计划征收的所有云服务税,并额外奉上一笔庞大的贡金以安抚唐纳德·特朗普:在2028年底之前投入6000亿美元,用于欧洲对美国经济的新投资,并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页岩油气。也就是说,这是一张高达1.35万亿美元的巨额支票——还不包括欧洲各国政府(为履行其北约防务开支承诺)不得不承担的、必须从美国采购的成百上千亿美元军火支出。
做出这些新承诺时,冯德莱恩忽视了一个欧洲本应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吸取的关键教训:拒绝向他支付大笔资金或许危险,但许下无法兑现的承诺后果将更严重。
首先,欧盟委员会无法强制私营企业将资金汇往美国;其次,承诺所需的资金与实际供应能力根本不存在。德国的汽车与化工企业确实已经在投资美国,以规避特朗普的关税,但未来两年半内的投资额远达不到承诺的6000亿美元。更糟糕的是,承诺在三年内购买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即每年2500亿美元)纯属天方夜谭:欧盟每年的能源支出远低于这个数额,更遑论美国的页岩油气生产商不具备相应的供应能力,即便欧洲有意购买,油气也会供不应求。
将这份贸易协议与五月签署的英美协议相比,毋庸置疑,特朗普对基尔·斯塔默(Keir Starmer)明显手下留情。这与经济因素、亲英格兰情结或他对冯德莱恩的厌恶都无关。在特朗普看来,是某个更重要的因素导致他对英国更友善,甚至不惜得罪美国的汽车制造商——令这些企业难以置信的是,如今,将一辆完全不含美国零部件的英国汽车进口到美国,竟然比进口一辆在墨西哥或加拿大制造(但大部分零件在美国生产)的福特或通用汽车更便宜。
特朗普究竟为何选择替英国汽车企业承受来自本国MAGA(“让美国再度伟大”)基本盘的压力——要知道,其中许多车企实际上并非英国所有?答案很简单:通过对英国设定仅10%的统一关税(包括汽车),比欧盟承受的关税低5%,同时取消对英国钢铁和铝的新增关税,他已在伦敦与布鲁塞尔之间打入了一根如此深的楔子,以至于就连最坚定的“重返欧盟派”,如今也肯定失去了继续抗争的意志。因此,特朗普欣喜地看到,他已经令英国脱欧——这一预示着他本人首次选举胜利的先兆事件——变得彻底不可逆转。
1、如何看待北大教授评价诸葛亮“劳民误国”,还称其北伐“徒有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