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9 14:29 作者:二十六点
资本炖大鹅,炖大鹅小说
全球时尚与投资的版图生变,加拿大鹅(Canada Goose),正站在资本博弈的十字路口。
近日媒体报道,加拿大鹅控股股东贝恩资本,收到博裕资本与Advent International两家私募巨头的私有化口头报价,对Canada Goose的估值为13.5亿美元。除了这两家私募股权公司,还有其他潜在买家也浮出水面,波司登(3998.HK)、另外还有私募股权公司方源资本与安踏组成的财团也加入了这场激烈的角逐。
这并非一场普通的收购战:一边是陪伴加拿大鹅从年营收200万美元的区域小众品牌,蜕变为全球高端羽绒服标杆的贝恩资本,在持股12年后因增长瓶颈与资产配置调整选择离场;另一边,博裕资本携中国消费市场的深厚资源、Advent International凭全球运营的成熟经验、波司登以同行业的协同优势、安踏与方源资本财团借体育跨界的创新思路,四方势力试图将这个虽遇困境却仍握有抗寒专利与全球认知度的品牌,纳入自身发展蓝图。
从私募的“低买高卖”估值修复逻辑,到行业巨头的“品牌互补”全球化布局,这场混战不仅关乎一个品牌的未来,更折射出全球时尚产业从“单一品牌溢价”向“资源整合价值”转型的深层趋势。
加拿大鹅
加拿大鹅的故事,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商业史诗。
1957年,波兰移民Sam Tick在多伦多创立了Metro Sportswear,这便是加拿大鹅的前身,起初它只是一家为工人生产御寒衣物的代工厂。命运的转折出现在Sam Tick的女婿David Reiss发明容积式羽绒灌装机后,Metro Sportswear凭借为极地科考队提供专业御寒装备,在功能性服装领域站稳脚跟。2001年,创始人的外孙Dani Reiss接棒,将品牌正式更名为Canada Goose加拿大鹅,就此踏上从专业户外装备向全球时尚生活品牌转型的征程。
在Dani Reiss掌舵初期,加拿大鹅年营收仅200万美元,只是个区域性小众品牌。真正让它实现华丽蜕变的关键力量,来自于2013年贝恩资本的入主。贝恩资本入场后,迅速展开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产品端,启动拓品计划,通过材质创新推出都市轻量系列,新增轻量羽绒、针织衫、鞋靴及配饰产品线,短短数年将SKU从20多种扩充至200余种,既保留品牌核心的抗寒性能优势,又打破了户外品牌的场景局限,为后续品牌溢价奠定基础。在渠道方面,2016年纽约Wooster Street直营店旗舰店开业,拉开全球化布局大幕,此后三年内全球直营门店数量飙升至50家,并同步上线覆盖多地区的电商平台,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网络,让品牌触达更多消费者。
在营销上,深谙文化符号价值的贝恩资本,将加拿大鹅产品植入《后天》《国家宝藏》等好莱坞大片,赞助知名电影节,邀请明星分享穿搭,成功将品牌标志性的红色北极标打造成极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品牌故事支付高昂溢价。在贝恩资本一系列成功运作下,加拿大鹅业绩一路高歌猛进,2018财年营收同比大涨46.4%,资本市场也给予热烈回应,公司股价在当年11月飙升至72.3美元/股的历史峰值,品牌从区域小众走向全球知名。
然而,繁华过后,加拿大鹅也面临诸多挑战。从财务数据来看,其全球营收增长率从2022财年的21.54%逐年下滑至2025财年的1.1%。在中国这个曾经的重要增长引擎市场,2025财年大中华区营收增速更是骤降至1%。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曾经被加拿大鹅垄断的高端羽绒服市场,如今已涌入众多竞争者,如Moncler、波司登、高梵等,万元羽绒服的溢价空间被持续压缩。并且,加拿大鹅在中国市场接连遭遇声誉危机,2021年因虚假广告宣传被罚款,以及“中国市场不支持无理由退货,欧美市场却可30天无理由退换”的双标政策,引发舆论轩然大波,极大损害了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在市场饱和、竞争加剧与声誉受损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加拿大鹅的市值也大幅缩水,截至2025年7月22日,其市值仅剩13.7亿美元,较巅峰时蒸发64亿美元。
贝恩资本的“离场逻辑”
作为陪伴加拿大鹅从区域品牌走向全球的核心资本,贝恩资本在持股12年后选择出售,背后是多重战略考量的叠加,既符合私募股权“投融管退”的周期规律,也源于对品牌增长瓶颈的理性判断。
从投资周期与回报诉求来看,私募股权基金的核心目标是在约定周期内(通常为7-10年)实现资产增值与退出变现。贝恩资本2013年入主时,加拿大鹅尚处成长期,通过5年运作推动品牌2017年上市,完成从“私募持有”到“公众公司”的跨越。截至2025年,贝恩资本持股已超12年,远超行业平均周期,基金存续期临近终点,需向LP兑现回报。从退出收益看,尽管加拿大鹅市值较巅峰缩水,但贝恩资本入场时估值极低(据公开数据推算,2013年投资时估值或不足2亿美元),即便以13.5亿美元报价出售,仍能实现超6倍的投资回报,已达到私募行业的优秀水平,此时离场符合“见好就收”的资本逻辑。
更关键的是,贝恩资本已清晰看到加拿大鹅的增长天花板与转型困境。
在贝恩主导的“品牌升级+全球化”战略完成后,加拿大鹅陷入“两难困境”:若坚守高端定位,万元售价在消费理性化浪潮下遭遇市场抵制,2024年全球门店客单价同比下降8%;若下沉降价,又会损害“极地抗寒”的品牌调性,陷入与波司登、北面等品牌的同质化竞争。此外,品牌核心的“加拿大制造”标签也成为拖累——本土生产成本比中国高3-4倍,导致毛利率从2018年的65%降至2025年的58%,而贝恩尝试推动的“部分海外代工”计划,又因消费者质疑“品质降级”被迫搁置。在内部改革受阻、外部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贝恩资本判断“自身已无更多赋能空间”,选择在品牌仍保有核心价值(抗寒技术专利、全球认知度)时出售,避免后续业绩进一步下滑导致估值缩水。
此外,全球资产配置的战略调整也影响了贝恩的决策。近年来,全球消费赛道估值中枢下移,而科技、新能源等领域的投资回报率显著更高。贝恩资本在2024年全球投资组合中,消费板块占比已从2018年的35%降至18%,转而加大对人工智能、清洁技术的投入。出售加拿大鹅可回笼10亿美元以上资金,用于布局高增长赛道,实现资产组合的优化迭代。
私募基金的“收购算盘”
无论是博裕资本还是Advent International,选择竞购加拿大鹅,并非单纯看中其当前的业绩表现,而是基于“价值重估+资源整合”的私募投资逻辑,试图通过私有化改造,挖掘品牌被低估的潜在价值。
核心目的一,低价获取高价值品牌资产,赚取“估值修复”差价。当前加拿大鹅13.5亿美元的估值,对应8倍EBITDA,远低于全球高端服饰品牌平均12-15倍的估值水平。私募基金认为,品牌当前的低估值是“短期困境导致的情绪性折价”,而非核心价值丧失。加拿大鹅仍握有两大不可替代的资产:一是技术壁垒,其拥有的“Arctic Tech”抗寒面料专利,能实现-30℃极端环境保暖,仍是全球户外服饰领域的顶尖技术;二是品牌认知度,红色北极标在全球主流市场的认知率超70%,尤其在欧美中高收入群体中,仍是“专业抗寒”的代名词。私募基金计划通过私有化后关闭低效门店、优化供应链(如将部分非核心产品代工转移至亚洲),快速提升利润率,待业绩改善后通过重新上市或转售,赚取“低买高卖”的估值差价。以Advent International为例,其2019年收购英国服饰品牌AllSaints时,估值仅7倍EBITDA,通过关闭20%低效门店、拓展电商渠道,两年后以11倍EBITDA转售,实现57%的收益。
核心目的二,嫁接本土资源,激活区域市场潜力。对博裕资本这类聚焦中国市场的私募而言,收购加拿大鹅的核心诉求是“借品牌势能,撬动中国高端消费市场”。尽管加拿大鹅近年在中国市场遇冷,但博裕认为“并非品牌无需求,而是运营策略失误”——此前品牌过度依赖线下门店(2024年中国区线上营收占比仅28%),且未贴合中国消费者需求(如未推出适合南方地区的轻量款)。博裕计划依托其在中国消费领域的资源,推动三大变革:一是联合天猫、京东打造“专属定制款”,推出适合中国气候的轻量羽绒系列,将线上营收占比提升至50%;二是借助博裕投资的小红书、抖音等内容平台,开展“明星+KOL”的场景化营销,修复品牌口碑;三是通过博裕被投企业的供应链资源(如申洲国际的面料供应),降低生产成本,在不降价的前提下提升产品性价比。若这些策略落地,中国区营收有望从2025年的3.2亿美元回升至5亿美元,成为品牌新增长引擎。
核心目的三,跨界资源整合,拓展品牌边界。私募基金还看中加拿大鹅技术与品牌的“跨界复用”潜力。例如,博裕资本可推动加拿大鹅与被投的新能源车企(如蔚来)合作,开发车载保暖服饰、座椅加热面料;Advent International则可借助其在户外用品领域的被投企业(如萨洛蒙),共享渠道资源,将加拿大鹅产品引入全球户外用品连锁店。这种“跨赛道资源整合”,能让加拿大鹅从单一羽绒服品牌,转型为“抗寒生活方式品牌”,打开增长空间。此外,私募基金还可通过“分拆资产”实现价值最大化——例如将加拿大鹅的专利技术单独成立授权公司,为其他服饰品牌提供抗寒技术支持,创造额外收入来源。
角逐者
作为率先报价的竞购方,2011年成立的博裕资本虽为私募领域后起之秀,但凭借涵盖私募股权、创投、新能源等领域的多元化投资矩阵,已成长为中国头部私募之一,深耕科技创新、消费零售与医疗健康领域。其投资履历亮眼,2012年参与投资阿里巴巴并获丰厚回报,此后又布局同程旅游、药明康德、微众银行等企业,在消费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与资源。此次以加拿大鹅过去12个月平均EBITDA约8倍估值(13.5亿美元)报价,足见其对标的财务与潜力的精准判断;若收购成功,有望凭借资源整合能力,为加拿大鹅优化产品、拓展新兴市场。
作为全球性私募巨头,Advent International在全球拥有广泛投资布局与深厚行业资源,涉足消费、医疗、工业等领域,擅长通过深度投后管理助力企业增长转型。其投资策略注重长期价值,过往曾成功推动多个传统品牌升级。此次报价加拿大鹅,正是看中其品牌长期价值——依托自身全球资源与国际化运营经验,Advent有望帮助加拿大鹅拓展欧洲、亚洲等新兴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为品牌困境提供解决方案。
作为中国羽绒服行业龙头,波司登近年加速全球化,从代工模式转向自主品牌,通过联合国际设计师、赞助国际赛事提升品牌力,2025财年营收与净利润稳健增长,在中国市场拥有广泛渠道与高认可度,产品还出口至全球多地区。若收购加拿大鹅,波司登可借其品牌影响力进军国际高端市场,同时以自身在研发、生产、供应链上的优势,帮助加拿大鹅优化成本、提升性价比,实现协同发展。
方源资本与安踏组成的财团,是此次竞购的重要力量。安踏通过收购芬兰Amer Sports(含威尔逊等品牌),积累了丰富国际品牌运营经验,已实现多品牌转型;方源资本则在消费、金融等领域经验丰富。二者优势互补——安踏可凭借体育渠道与运营能力,为加拿大鹅注入体育时尚元素、拓展运动场景产品;方源资本则能以资本运作能力提供支持,助力加拿大鹅在赛事赞助、明星合作等方面突破,开拓新增长空间。
多方角力下的胜负预测
这场围绕加拿大鹅的资本混战中,各方势力各有优势,谁将最终胜出,目前仍充满悬念。博裕资本在消费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对中国市场的熟悉,使其在理解加拿大鹅在中国市场困境与机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若成功收购,有望快速推动加拿大鹅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调整与复苏,同时借助其多元化投资矩阵为加拿大鹅引入新的战略资源。Advent International凭借全球布局和丰富的国际运营经验,在助力加拿大鹅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全球竞争力方面具备较大潜力。
波司登作为中国羽绒服行业领军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和国内市场渠道方面的强大实力,若收购加拿大鹅,能在产品端实现协同创新,在市场端实现资源共享,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有望实现1+1>2的协同效应,加速加拿大鹅在中国市场的复苏。而安踏与方源资本财团的优势则在于体育场景的跨界整合,若能成功将加拿大鹅与体育产业结合,或许能为品牌开辟全新增长赛道。
综合来看,波司登的胜出概率相对更高。
一方面,其与加拿大鹅同属羽绒服行业,核心业务协同性最强——波司登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可直接解决加拿大鹅“高成本”痛点,其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的理解也能快速修复品牌在华口碑;另一方面,波司登对“高端化+全球化的战略诉求,与加拿大鹅的品牌定位高度契合,收购后无需经历复杂的跨行业整合,能更快实现价值兑现。不过,最终结果仍取决于各方报价力度、贝恩资本对“品牌后续发展”的判断,以及竞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变量(如新增竞购方、监管审批等)。
事件背后
加拿大鹅此次引发的资本混战,背后反映的不仅仅是一个品牌的归属之争,更是全球时尚行业格局变迁与资本新动向的一个缩影。在全球消费市场逐渐趋于理性,消费者对产品品质、性价比和品牌价值观愈发重视的当下,传统奢侈品牌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加拿大鹅作为曾经的高端羽绒服领军品牌,其发展轨迹的起伏正是这种市场变化的体现。
从资本角度来看,私募股权公司的积极介入,表明资本对时尚消费领域依然充满信心,尽管行业面临调整,但优质品牌的长期价值依然被看好。通过私有化,资本可以在不受上市公司严格财务披露规定限制下,对品牌进行更灵活深入的战略调整与资源整合,挖掘品牌潜在价值。而行业内企业如波司登、安踏的参与,则显示出传统行业巨头在全球市场竞争加剧背景下,通过品牌收购实现国际化扩张、多元化发展的战略意图。
这场资本混战或将推动全球羽绒服及时尚行业的新一轮洗牌与整合。一方面,收购方若能成功激活加拿大鹅价值,将为行业提供“传统品牌转型”的参考样本;另一方面,头部企业通过收购加速全球化,也可能进一步加剧行业集中度——中小品牌若无法在技术、设计或细分市场形成优势,将面临更大生存压力。未来,随着竞购结果的尘埃落定,加拿大鹅在新东家的带领下将走向何方,全球时尚行业格局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不得而知。
1、自动驾驶成负面资产!调查显示:FSD降低消费者购买特斯拉(TSLA.US)意愿,疑似fsd动画ui曝光 特斯拉自动驾驶可视场景效果
2、第七届AI大模型行业应用落地论坛举办:算智双突围,落地正当时
3、自动驾驶成负面资产!调查显示:FSD降低消费者购买特斯拉(TSLA.US)意愿,疑似fsd动画ui曝光 特斯拉自动驾驶可视场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