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120亿美金!恒瑞牵手GSK,全球药圈"中国力量"爆发,机构看好新药上市行情

时间:2025-07-29 00:19 作者:雅奎

120亿美金!恒瑞牵手GSK,全球药圈"中国力量"爆发,机构看好新药上市行情

7月28日早盘,港股恒瑞医药(06088.HK)以10%的高开涨幅点燃市场热情,截至发稿前已涨超16%。至此,从今年5月下旬上市以来累计涨幅已达80%。

这场资本狂欢的导火索,是前一日恒瑞医药发布的一纸合作协议:公司将HRS-9821项目的全球独家权利,以及至多11个项目的独家许可选择权,有偿授权给全球制药巨头GSK。

5亿美元首付款、120亿美元潜在里程碑付款、分梯度销售提成、开创性规模化合作计划……考虑到GSK是一家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全球性生物制药公司,而恒瑞医药又是最有机会挑战国际医药巨头的中国医药公司,这份协议单看确实是恒瑞医药创新实力的具象化呈现,但更代表了中国创新药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战略跃迁。

在国产创新药加速融入全球医药产业体系的当下,这场合作既是单个企业的突破,更是行业升级的缩影。

从“贱卖”到分阶段开发!恒瑞GSK模式升级

作为最有机会挑战国际医药巨头的中国医药公司,恒瑞医药基于自身在创新药赛道的成就,

历史性地开创了国内药物出海的Newco风潮,即由资本牵头成立一家NewCo公司(独立的新公司),主体公司将管线剥离出来授权给这家NewCo,并获得一定的股权和资金。

这种模式将“买断”变为“深度参与”,也让公司更好地获取未来药物商业化的利润以及打造自主出海的经验。

自2023年开始,恒瑞医药项目出海交易明显增加,截至2024年低已累计实现10项创新药的海外授权合作。光2024年,恒瑞医药就完成13笔海外授权合作,其中GLP-1药物组合(HRS-7535、HRS9531等)授权美国Kailera公司,潜在交易总额超60亿美元,首付款及股权收益直接增厚利润。其他重点交易包括DLL3 ADC(SHR-4849)授权给IDEAYA Biosciences,首付款7500万美元,潜在总额超10亿美元。

根据恒瑞医药此次公告披露的合作细节,堪称“含金量拉满”。根据协议,GSK将向恒瑞支付5亿美元首付款,若所有项目均行使选择权且达成里程碑,恒瑞医药将有资格获得未来基于成功开发、注册和销售里程碑付款的潜在总金额约120亿美元;此外,还将有权向GSK收取相应的分梯度的销售提成(不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

公开资料显示,HRS-9821是一款潜在的同类最佳PDE3/4抑制剂,目前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作为辅助维持治疗,且不受既往治疗方案限制。

此外,该协议还含一项开创性的规模化合作计划,除HRS-9821外,双方将共同推进最多11个新药的开发,恒瑞主导早期研发(至海外I期临床),GSK则在I期结束后决定是否接管全球(除中国)开发和商业化权益,以及某些项目替换权。

事实上,这些年来整个中国Biotech都始终在加强与海外药企的交互,正如高特佳投资业务合伙人于庆贞解释,“归根结底,根本原因还是中国本土对创新药企的估值体系不成熟和中国药企国际化运营能力偏弱。”

沙利文大中华区生命科学事业部医药行业分析师赵一菲也认为,核心还是中国创新药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阶段性弱势”:一方面,临床数据质量与国际标准仍有差距,靶点同质化与适应症边缘化导致资产稀缺性缺失,叠加海外推进经验短板,形成议价权困境;另一方面,一级市场融资收缩与医保控费形成生存压力,迫使企业提前折现核心资产,换取现金流。

不过,进步的是,参考去年德国药企BNT以90亿美元的交易额向美国药企BMS出售了其从中国药企普米斯生物手中“收来”的双抗药物BNT327,这一次恒瑞医药与GSK的合作方案,显然有了明显调整,通过细化了谈判条款,以分阶段分地区来绑定研发话语权,而且聚焦于平台型技术以筑牢议价基础。

这一合作模式的进步性一目了然,不同于传统“License-out”(授权引进)中“一次性卖断”的简单交易,恒瑞与GSK的合作更强调“协同开发”:恒瑞保留中国区权益,同时借助GSK的全球临床资源、商业化网络加速海外落地;GSK则以较低成本锁定潜在重磅药物,降低自主研发风险。

"仿制龙头"蜕变为"创新巨头",在研创新药多达202款

这场创新交易模式的底气,源于恒瑞医药近年来在创新药领域的持续深耕。

2024年,恒瑞医药创新药(不含对外许可收入)实现销售收入138.92亿元,同比增长30.60%,首次贡献了总营收(不含对外许可收入)的半壁江山,这一突破早已宣告,恒瑞医药阶段性完成了从“仿制龙头”向“创新巨头”的蜕变;

2025年一季度,创新药业务继续发力,叠加与国际化战略推进,整体营收同比增长20.14%,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36.90%。报告期内,其瑞维鲁胺、达尔西利、阿得贝利等创新药成为增长主力,这进一步显示转型成效得到持续巩固。

这种增长不是偶然的业绩爆发,而是管线储备与研发投入的厚积薄发。

据统计,截至目前,恒瑞医药已在国内获批上市25款新药(以药品名称计,不含原料药),包括16款自研创新药、2款合作引进创新药、6款2类改良型新药及1款生物类似药,创新成果稳居行业领先地位。

含创新药在内,目前恒瑞医药在国内拥有150余个品种(不含原料药)的生产批文,其中39个为独家品种(含独家剂型),涵盖抗肿瘤、麻醉镇痛、消化代谢、抗感染等多个治疗领域。

从治疗领域看,恒瑞医药在研新药以抗肿瘤药为主,同时在自身免疫疾病、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感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疾病、疼痛管理、神经系统疾病、眼科、肾病等领域也进行了广泛布局,打造长期发展的多元化战略支柱。

而这背后,是国内化学制药绝对龙头对升级转型的坚定持续投入。为保证创新成果产出,近年来恒瑞医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创新力度。2023年、2024 年其研发投入分别为61.50亿元、65.83亿元,均占到营收两成以上。

更为难得是,都是知道创新药赛道是一个严重烧钱的行当,除了垄断了大量创新药专利的海外医药巨头外,鲜少有其它医药企业能靠自己养活自己,而恒瑞医药做到了。2024年恒瑞医药实现年度盈利63.37亿元,成功刷新2020年的历史新高;截至2025Q1,其资产负债率仅7.30%;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达236.31亿元。

未来其创新管线储备十分充裕,这将构成其增长的关键动力。截至2025年,恒瑞医药在研创新药达202款(172款1类新药),其中40款处于III期或NDA阶段。2025年预计11项新药或新适应症上市,包括瑞康曲妥珠单抗、NK1/5-HT3双通道止吐复方制剂HR20013等;2026年预计13项上市,包括瑞拉芙普-α、GLP-1/GIP双抗等;2027年预计23项上市,覆盖GLP-1、HER3ADC等重磅领域。

这样的管线密度与上市节奏,在全球制药企业中亦属顶尖。

2025刚过半!恒瑞连接连在全球药圈圈粉,默沙东、默克排队合作

其创新实力并非“自嗨”,而是屡获国际巨头背书。来到2025年后,恒瑞医药在3月与默沙东达成Lp(a)抑制剂授权协议,潜在价值19.7亿美元;4月,又将新型GnRH拮抗剂授权给德国默克。

这些交易共同传递出一个信号:恒瑞医药的研发管线已跻身全球创新前沿。目前,公司有近20款管线在海外开展临床试验,覆盖抗肿瘤、自身免疫等多个领域。

具体来说,在过去的2024年,恒瑞医药的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布比卡因脂质体注射液、他克莫司缓释胶囊等产品获得FDA批准上市,均为同品种在美国首个获批的仿制药。

创新药方面,截至2024年7月31日,恒瑞医药已在海外布局了17个创新药,其中PD-1单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已向FDA递交新药上市申请(BLA),SHR0302、吡咯替尼、氟唑帕利、海曲泊帕乙醇胺等均处于III期临床阶段。此外,SHR-A1912(CD79b ADC)、SHR-A1921(TROP-2 ADC)、SHR-A2102(Nectin-4 ADC)等获得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资格(FTD)认证。

这些数据,构成了恒瑞医药与GSK谈判的核心筹码。

基于自身实力一点点被全球巨头认可,近年来恒瑞医药也在加速全球化扩张,以充分释放并发挥产品矩阵和技术平台的潜力。

赴港上市便是直接证明。恒瑞医药表示,香港资本市场的国际投资者基础广泛,有助于提升公司在全球医药行业的品牌影响力;可以增强全球化布局,有助于公司拓展海外业务和国际研发合作,进一步实现海外市场的突破。

看好中国创新药崛起

中国创新药被国际愈发认可,已在成为一种趋势。

事实上,在恒瑞医药发出此公告的不到一个星期前,也就是7月22日,科弈药业也宣布与美国生物医药企业ERIGENLLC达成合作,双方签署了关于科弈药业自主研发的全球头个并联增强型双靶向CAR-T细胞治疗产品KQ-2003(靶向BCMA/CD19)的独家海外授权许可协议。

此次合作范围涵盖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权益,ERIGEN将获得该产品在相关区域的独家开发、注册和商业化权利。此外,协议还授权ERIGENLLC使用KQ-2003的核心结构与序列,以开发“通用型CAR-T细胞疗法”,而科弈药业将继续持有该通用型产品在大中华区的全部权益。

两起发生在7月的国内创新药出海重大事件,是中国创新药行业蓬勃发展的生动体现。近年来,随着国内药企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研发实力的逐步提升,以及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创新药开始受到国际市场的关注。通过与国际药企的合作,国内药企能够整合全球资源,提升研发效率,加速产品的国际化进程。

此外,站在整个全球视角,恒瑞医药在国际创新药领域的实力确实是愈发能打了。据Joanna Sadowska LinkedIn近期公布的2025年全球制药企业管线资产(包括临床前)排名,恒瑞医药以173个在研项目高居全球第十三位,紧跟武田,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自研项目高达163个,外部引进的仅有10个,如果只按自主研发管线数量排名,恒瑞则可以排到全球第二,这充分说明了恒瑞的研发实力。

不过,上此榜单的中国企业目前有且仅有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和百济神州4家,而后三者相比恒瑞医药排名还是相对靠后,实力差距比较凸显。

中国创新药的崛起显然不可能单靠一家企业去实现,好在恒瑞医药这个标杆的一次次突破势必将振奋整个行业的信心,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和研发人士愿意深耕这个领域。

市场机构也对此抱有极大的信心和预期。汇丰研究报告指,年初至今内地医药股跑赢大市,该行自年初起持续看好创新药领域,并预计强劲势头将维持。基于丰富的研发管线和临床进展,该行预期2026至29年将有多款新药推出,且今年下半年公布的临床数据有望进一步推动对外授权合作(BD)。

Top

1、中欧峰会在这点上谈崩,中方坚挺给普京吃了“定心丸”

2、播客,“互联网鸡肋”的生与死

3、自然资源部针对浙江上海启动海洋灾害四级应急响应,浙江省海洋灾害应急指挥部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MTS/detail/lrlmer.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雅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