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近3亿“单身人群”,带火了这个餐饮风口

时间:2025-08-25 18:54 作者:落笔狂生

近3亿“单身人群”,带火了这个餐饮风口





总第4317期

作者 |餐饮老板内参内参君



一人食,

包围北上广深CBD

在广州天河路附近上班的小羽发现,最近的工作餐选择里,出现了很多“一人食餐厅”。

就拿附近的一心一面拉面馆来说,一人一个隔间,店员从隔间的帘子拉开就可以上菜。一个人吃饭,也充满了仪式感。周边另外2家主打一人食肉米堡、一人食烤肉的餐厅,也是小羽想改善伙食的首选。



◎一人食拉面馆

像这类主打“一人食”模式的餐厅,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北上广深核心地段开出新店。

一类是以拉面馆、日式猪排等快餐为主的“一人食餐厅”。

拉面馆多是单店,或少数连锁,如广州的一心一面、超力家拉面馆,以及北京三里屯的23座面馆。这些拉面馆形式都比较类似,有着类似“自习室一样的隔间”,每个餐位配有左右隔板,前方悬挂布帘,服务员通过布帘缝隙送餐。其实,这种 “独立隔间” 设计最早出自日本的一兰拉面,还获得了专利。

此外,一人食的烤肉店、一人食的火锅店的餐厅也不少。模式上,与拉面馆的形式比较类似,都是以隔间的形式来强调一人食的体验感,有着较强的私密性。



◎一人食烤肉店

摄图:内参君

另一类则是板前料理模式,一个人也能获得精致的就餐体验。

在上海,“孤独的寿喜烧”一连开出了5家门店,以板前料理模式吸引了不少潮男潮女。在广州天环广场的焱铁烧·黑毛和牛专门店,以及正佳广场的夕立天妇罗专门店等等,都是主打的板前料理模式,同样适合于一个人用餐。



◎一人食寿喜烧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APP

还有,就是“回转寿司”“转转火锅”等传送带模式。

一围肥牛小火锅、围辣小火锅等品牌,借助转转火锅的新颖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风靡。还有今年最顶流的寿司郎、滨寿司等回转寿司餐厅,也在各大一二线城市掀起了排队浪潮。

除了以上种种创新模式风靡,更多头部品牌也在加码一人食。海底捞推出了主打一人食的小火锅副牌“举高高”;必胜客开设 “Pizza Hut Wow 乐享店”,店内设有适合单人用餐的区域和设施,提供小份披萨等适合一人食的菜品。



“超单身时代”到来,

一人食需求大爆发

“一人食” 模式的餐厅,多数源于单身人口占比超35%的日本 。作为全球独居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日本已经拥有了相对成熟的“孤独经济”生态。

2013年,主打一人食模式的日本品牌“一兰拉面”进军中国香港,首店开业便创下“连续排队7天7夜”的吉尼斯纪录,当时食客为吃一碗拉面甚至要等待4小时。

日本经济学家三浦展曾预言:“孤独将是未来最大的经济风口。”

而这种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出现。根据《经济学人》报道,过去几年,全球 “单人旅行” 的在线搜索量激增。民宿预订平台 Airbnb 称,今年春季单人旅行搜索量较去年增长 80%。超过四分之一的美国人称前一天所有餐食均独自享用。

如今,三浦展的预言也正在中国逐步应验。

老龄化、少子化趋势叠加不婚、丁克观念的普及,让 “个体化生存” 成为主流 。根据《中国人口就业统计年鉴2023》显示,我国的单身人口已经突破2.4亿人。有专家预测,不久后,单身人口或将超过3亿人

单身,正在逐渐成为中国主流的家庭形态。为了满足单身经济下的消费需求,一人食餐厅也在爆发式增长。



◎一人食拉面馆

摄图:内参君

外卖平台数据显示,标注“一人食”标签的商家,点餐率提升26%;预制菜小份装销量增长35%。

在社交平台,一人食的声量也在放大。抖音“一人食”话题播放量超41.6亿次,小红书#一人食话题的浏览量也超过了30多亿。



一人食,

是一次消费生态的升级

“一人食”的走红只是表象,本质是“消费生态升级”。也就是说,“一人食”已超越“果腹”的基本需求,升华为“仪式感”的表达。

背后,是越来越多年轻人是主动选择单身,主动选择孤独。一人食餐厅戳中的是他们“不想将就”的需求。

>>“社交通胀”的年轻人,更喜欢“零接触”的就餐模式

有经济学家指出,当下的消费者普遍有更强的“社交理性”。换言之,就是消费者对社交的额外成本更加关注了,比如因面子等因素,选择品牌溢价较高的餐厅,再比如需要消耗更多的精力来社交。而独自就餐,就避免了这类隐形成本。

像一人食拉面馆这种模式,从点餐到吃毕,都可以独自一个人完成,给一个人吃饭留足了空间,这种“零接触”的模式也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小而美”的精致,满足“悦己消费”

以前提起一个人、孤独,多少会让人有羞耻感,而现在是“小而美”的精致,是将独处过成了更高级的自我享受。现在的年轻人非常擅长“自我犒赏”,愿意为更好的服务与产品支付溢价,因为这些商品承载的不仅是功能,更是“不将就”的生活态度。



◎板前料理模式

摄图:内参君

这种消费体验感的提升,非常典型的就是板前料理的形式。消费者可以近距离观赏厨师精湛的烹饪技艺,沉浸式享受美食制作过程,这种独特的用餐体验深受消费者喜爱。

>>一人食套餐、丰富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丰富性需求

在一人食消费场景中,消费者对 “选择自由”“分量可控”“体验多元” 的深层追求。艾媒咨询数据显示:65.79%的消费者选择一人食餐厅是因为餐厅搭配了单人套餐,不用担心食物分量。

许多一人食餐厅推出与产品矩阵的丰富化,恰好精准击中了这些核心诉求。比如,围辣小火锅、一围肥牛小火锅等都提供了上百种食材串供顾客选择,荤素搭配丰富多样。

甚至有越来越多消费者将丰富的儿童套餐,视作一人食的选择。西贝太原门店数据显示,儿童餐在非节假日时段,女性消费者占比达58%。美团平台“儿童餐”搜索量中,18-30岁用户占43%,有近40%的购买者都是年轻女性顾客。



“一人食”的万亿生意,

还有哪些想象?

中国的一人食市场还在极速攀升。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一人食”市场规模达8000亿元,2025年将突破万亿,复合增长率约为22%。

一人食的生意背后,不仅是消费习惯的变迁,也带来餐饮行业的新思考。

一方面,通过更多一人食的创新模式,来提升运营效率。

在人力成本高企、翻台率承压的当下,像一兰拉面这种“自助化 + 轻量化”,提供了一种降本增效的范本。门口的自动售票机实现 “点餐 - 收款 - 出票” 全自助,厨房只需专注制餐无需与食客沟通,前厅无需大量服务员巡台,这一系列设计让人工成本占比从行业平均的 20% 降至 10% 以内。



更关键的是,“一人食” 场景天然自带 “高效基因”。消费者用餐目标更明确、节奏更快。数据显示,一兰拉面的平均用餐时间比普通拉面店缩短 30% 以上。这意味着在相同的营业时间内,门店能服务更消费者,形成 “效率越高→成本越低→体验越好→客流越稳” 的正向循环。

另一方面,一人食带动了餐厅消费场景的升级。

三浦展曾强调:“解决孤独,靠的是文化。” 消费或许能缓解孤独,但要真正让人们在消费中获得内心充盈。这就需要从场景、服务、体验等多维度构建更完善的生态。

如今,餐饮行业已不再局限于 “单人餐位” 的简单设计,而是通过多元化场景创新,精准响应独居者的 “便捷、情感、社交、个性化” 需求。

比如,宠物友好型的餐厅,让单身养宠人群能够丝滑带着宠物来就餐,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与宠物保持陪伴,满足了 “情感陪伴” 的深层需求。比如,24小时餐厅,不仅解决了加班族、夜猫子的就餐问题,更通过暖光灯光,打造出 “深夜疗愈空间”。

“一人食” 的万亿市场,正在成为消费领域差异化竞争的 “新战场”。它既考验着企业对运营效率的把控能力,也挑战着对消费者情感需求的洞察深度。

Top

1、经历四次手术,00后“折叠男孩”姜延琛术后挺直脊梁,将重返校园

2、\(^o^)/~:芬兰总统斯塔的‘俄乌和平方案’,,芬兰和俄罗斯领土纠纷

3、魏牌高山7发布会定档9月10日:七座布局“一家人的移动大客厅”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NFF/detail/fpkemx.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落笔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