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7 13:44 作者:零上零度
深度对话未来智能CTO王松:小米阿里引爆智能眼镜,AI耳机还是个好赛道吗?
从“边骂边用”到头部玩家,未来智能完成了艰难的蜕变,团队深刻总结出“5+X”法则。
正是凭借在垂直场景的深度耕耘、对蓝牙底层协议的优化,以及基于“viaim大脑”的硬件重构理念,未来智能在巨头环伺中构筑起差异化的“护城河”,同时也吸引了资本的目光,该公司已完成包括启明创投领投的Pre A+轮在内的多轮融资。
近期,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现场,观察者网与未来智能CTO王松进行了深度对话。
这场对话,探讨了未来智能如何从场景出发,以AI+硬件的深度融合,在激烈的竞争中开辟属于自己的航道,并坚定看好AI耳机在未来人机交互中的关键地位。
观察者网:你们团队中许多成员都来自软件领域,之前与科大讯飞也有一定联系,为何选择独立创业并进入AI硬件领域?
王松:我们团队最初在科大讯飞内部,最开始做的是一个名为灵犀的语音助手,这是一款纯软件的语音助手,始于2013年。当时,科大讯飞在国内语音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Siri自2011年推出后,我们2013年开始做软件语音助手,也算是较早的尝试。
在此期间,我们尝试了通用语音助手,也涉足了多个垂直领域的语音助手,包括点歌、导航,甚至拨打电话等功能,与现在车机中的云助手相似。当时,已有部分用户在汽车中使用我们的产品,尽管那时汽车行业尚未像如今的电动车那样发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一个判断:未来人机交互的主要方式将是语音交互,我们对此深信不疑。
观察者网:AI可以跟很多硬件结合,但你们率先选择耳机,是不是最看好耳机这个赛道?
王松:这也要从我们团队经历说起。2017至2018年,我们在科大讯飞内部开始着手耳机项目,当时产品名为莫比斯耳机,如今仍可检索到相关信息。该项目并不成功,原因在于当时整个供应链尚未成熟。我们试图在耳机中集成过多功能,甚至加入了心率传感器,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导致产品整体不够成熟。直至2019年,我们才正式开启iFLYBUDS系列的研发工作。从那时起,我们便开始积累相关技术经验。2019年,我们着手研发第一代耳机,但实话实说,当时的产品也并不成功,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确实提出了很多批评。由于第一代耳机存在诸多基础性问题,比如蓝牙连接不稳定、单边耳机无声等,用户体验并不好。究其原因,我们在耳机研发方面经验不足,导致这些问题频发。然而,耳机所搭载的AI功能却受到了用户青睐,因为它切实解决了用户的一大痛点,让用户对其爱不释手。
观察者网:当时产品可能并不理想,用户反馈对你们后续改进有哪些深刻的影响吗?
观察者网: 目前许多消费电子巨头也在开发AI耳机,比如苹果、小米等,他们都在将AI技术与硬件结合。而且从AI技术本身来看,很多技术都是开源的。如果企业都能轻易地将AI与硬件结合,那你们如何构建自己的护城河?
我们既没有护城河,又拥有很深的护城河。说没有护城河,是因为对于全球任何一家公司来说,现在的技术都是共通的。大模型这种高深的技术,中国也能迅速赶上,OpenAI前几年处于领先地位,但如今也被赶超了。作为一家创业公司,我认为所谓的技术护城河是不存在的。但我们的护城河又很深,对特定场景的理解,可能大公司不愿意涉足,因为它们太小众;而对于小公司来说,想要进入又很难,尤其是涉及硬件和对场景的深度理解。我们在蓝牙协议层、通讯层做了很多优化工作,要做好这一点其实非常困难。所以,我认为我们的护城河很深。对于AI加硬件,我认为还是要从场景出发,基于场景去做硬件。
1、葡媒:若热-科斯塔的骨灰盒被抬到波尔图主场,接受最后的致敬,若热·科斯塔
2、这10类诈骗短信要警惕!7月被投诉钓鱼网站TOP10公布,钓鱼欺诈信息
3、妻子有2个情夫,丈夫打工回来当晚被杀,2020年丈夫怀疑妻子出轨,两位妻子接丈夫出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