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截胡”张益唐,北大出身的中山大学校长这样做
原来数学家张益唐加盟中大并非“一蹴而就”,这里头竟然还有被截胡的事儿!
消息还是由张益唐本人亲口透露的。
事情是这样的。
今年6月,在阔别祖国学术圈四十余年之后,知名数学家张益唐最终“花落”中山大学,出任中大去年刚揭牌成立的香港高等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举家定居粤港澳大湾区。
在这之前,他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数学系终身教授,曾因实质性推进解决数论难题“孪生素数猜想”而享誉世界。
据其本人在凤凰卫视《问答神州》的最新采访中透露,最近几年他一直有想着回国,尤其是近一两年,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国际原因,身边很多在美华人学者教授都已经回来了(没有回来的也正在考虑)。
而在接触的所有选择中,中山大学实则是“半路杀出”,本人原话是这样的:
有其他一些学校,基本上都已经定了,中大好像是从中间又插进来的。
不过说完这话,他也提到了自己和中大的缘分——
十年前,他和原北大副校长(现中大校长)高松共同参加了北大毕业典礼,当时对方的一些话(在主持时引用张的话勉励学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张益唐本硕皆学于北大)。
△图源:中大官微(左高松,右张益唐)
而且加盟中大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细节让张益唐非常感动:
这次回来中大还是很仔细的,一直等到我上了飞机,飞出美国国境以后,他们才公布。 而且在广州一下飞机,在海关还有一个工作人员,专门上飞机来接我们,我也很感动,国内好像是把我看得很高、很重视……
所以,张益唐是谁?又为什么引得国内各大高校“明争暗抢”?
10岁独立证明勾股定理,58岁享誉世界
张益唐,1955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平湖。
用现在的话来说,他算是标准的“大器晚成”——58岁才因一篇论文《质数间的有界间隔》而被全世界看到,在此之前他在新罕布什尔大学数学系默默无闻地当了十几年讲师。
这篇发表于2013年的论文,在不依赖未经证明推论的前提下,发现存在无穷多差小于7000万的素数对。
这是数学史上第一次实质性推进解决著名数论难题“孪生素数猜想”,并在与黎曼猜想有关的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上迈出了革命性的一大步。
要知道对于相关问题,学术界曾专门在美国西部召开会议,请了全世界专家来进行研究,结果后来都说“这个问题是不可能做出来的”。
而没去参加那次会议的张益唐,却打破了所谓的不可能。
当我知道他们为什么做不出来时,我发现这可能正是我的长处,结果我最后还是把它做出来了。
后来这项研究也让他获得了无数荣誉, 一举成名天下知。
并且如今再回应年龄这个点,张益唐既坦率又积极:
现在科学是越来越难,你要做东西需要的时间、周期越来越长,所以我就更不要去管它,什么30岁、40岁,你只要继续往下做就是了。
当然,除了这一众所周知的成就,张益唐身上的其他故事也值得说道说道:10岁独立证明勾股定理、北大学霸、美国博士毕业后却去了餐馆打工等等。
在采访中,当谈到为什么喜欢数学时,张益唐回顾了一段10岁时的经历:
那是一天中午,我的外婆在炒菜,我站在她后面,就胡思乱想,如果我把两个正方形,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把小的套在大的里边,会出来什么呢?我知道勾股定理,但我不知道勾股定理是需要证明的,但最后我发现,原来我已经把它给证明出来了,没有任何人教我,可能这也就是原因,所以我就更喜欢数学吧。
可以看到,原因其实很简单——数学很好地满足了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也正是因为这份热爱,后来他更是和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他就考上了北大数学系(当时已经23岁),还被同学们公认为学霸(属于学霸眼中的学霸了),后来又有幸跟着数学界著名专家潘承彪教授读研。
潘教授多年从事解析数论研究与数学基础课的教学工作,与兄潘承洞(原山东大学校长)合著的《哥德巴赫猜想》,是国际上这个猜想的第一本论述全面、完整的专著。
此外还合著有《素数定理的初等证明》、《解析数论基础》、《初等代数数论》及《初等数论》等专著,二人几乎构建起了完整的数论研究体系。
△图源:山东大学校友网(左潘承洞,右潘承彪)
这里还要插播一则八卦小故事。据称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潘承彪教授还被教育部请去出高考题,结果你猜怎么着?
那一年数学高考的最后一题居然是:请证明勾股定理。
没错,这是潘教授唯一出的一道题,当时他刚和哥哥讨论完哥德巴赫思想,所以想着第一届别出太难的(os:不如来道简单点的证明题)。
结果还是难倒了一大片学子,据称最终只有1%的考生答对了这道题。
神奇的勾股定理,所以说这对师生还是有点缘分在身上的。(一个10岁独立证明了勾股定理,一个后来给高考生出了同样的题)
说回张益唐,后来他在北大当时的校长丁石孙的推荐下,以公派自费生身份赴美留学,于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博士(师从代数专家莫宗坚),研究方向由数论转为了代数几何。
不过7年博士读完之后(时间为1992年),他却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境。
在最新采访中,当被主持人问到“毕业后是不是因为没得到推荐信,所以很难在美国找到教职”时,张益唐坦言这只是原因之一。
另外1991年前后,苏联解体,美国人当时非常聪明,就把苏联那些有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全部聘到美国去了。所以那个时候也不光是我,一般的博士生在美国找工作,那几年是很困难的。
最终,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拥有博士学位的张益唐却去了赛百味餐厅当了会计,而且一干就是7年。
当主持人提及这段经历,并直问当时为什么没有想过回国时,张益唐如此回应:
因为我觉得我还能继续做数学,我没有放弃,就像一开始说的,做数学在哪都可以做。
确实,当不工作时,他也会去肯塔基大学的图书馆看和代数几何、数论有关的学术杂志。
借用主持人的话,“快餐店的会计工作只是一个临时安身立命的地方”。
直到1999年,张益唐进入新罕布什尔大学数学系当了讲师,开启了他成名前的蛰伏之路。(后于2016年受邀加入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任教数学系)
One More Thing
有意思的是,成名后的张益唐并未对自己在餐厅打工的这段经历“遮遮掩掩”,而是直接放到了个人正式履历中。
主持人:有人评价,你是突破了功利主义文化的一个象征,你怎么看?
张益唐:应该讲,我能够走这条路,当然有一点是我没有把物质生活或者名利、金钱看得特别重,我觉得只要自己能过下去就够了。
只求能过下去的张益唐,如今选择在古稀之年回归祖国学术界,并且还想继续“做点事”。
我想再做一点事情,还不仅仅是一片落叶。
3、高瑞东:美国扩大钢铝关税范围有何影响?,美国对钢铁和铝征收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