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经济大省挑大梁:广东如何从“半年稳”迈向“全年好”

时间:2025-07-29 22:57 作者:轻墨羽

经济大省挑大梁:广东如何从“半年稳”迈向“全年好”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面对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房地产深度调整等多重冲击,习近平总书记寄望经济大省挑大梁。2025年上半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725.40亿元,同比增长4.2%,增长势头较去年上半年、去年全年及今年第一季度有了进一步提升,做到了“半年稳”。广东经济要在下半年乘势而上,应坚定扩内需拓外贸,在调结构中蓄新力,在深改革中育新机,推动从“半年稳”迈向“全年好”。

  一、坚定发力扩内需拓外贸,用政策精准发力稳住经济大盘

  稳大盘,来自多策并举激活有效内需,充分发挥大国经济独特优势。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断壮大的国内大循环是经济增长最可靠的压舱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25年上半年,广东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32.66亿元,同比增长3.5%,线上消费持续释放潜力,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20.3%。在投资端,虽然房地产深度调整拖累固定资产投资整体下降,但工业投资占比达38.1%,其中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14.6%、石油加工业投资猛增57.9%,正在快速弥补房地产投资下滑的缺口。投资结构转换让广东实体经济更加壮大,制造业当家底气愈发充足。

  稳大盘,来自多路并出实现外贸突围,破解外部扰动失序。广东是外贸第一大省,外贸依存度超过40%。如何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的复杂局面下实现外贸突围,广东外贸人交出了出色的答卷。今年上半年,广东企业一方面紧抓时间窗口,推动对美订单快出尽出,另一方面全力拓展多元化市场,上半年外贸进出口4.55万亿元,同比增长4%,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在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上均创历史同期新高。今年上半年,广东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79万亿元,增长3.8%,占广东进出口总值的39.3%。其中,对东盟进出口7571.3亿元,增长5.9%;对非洲、中亚五国进出口增速快于整体,分别增长8.5%、23.1%。与出口增长相伴的是出口产品结构提升,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超60%,无人机、“新三样”等新动能产品出口增速近30%,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增长11.2%,广东外贸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外贸长期向好的基础面没有改变。

  稳大盘,来自多项政策协同精准发力,提振信心稳定预期。2025年以来,广东省把“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作为提振消费、稳定投资、促进转型、惠及民生的关键抓手,政策力度较2024年再加码,成效显著。上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有效激活消费市场,拉动销售额1886.5亿元。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支持带动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5%。金融五大文章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滋润实体经济的土壤。上半年全省外币贷款余额29.6万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制造业贷款增加2787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比重达22.6%,将资金精准直接输送给实体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坚定发力结构调整,用新质生产力引领激发增长后劲

  蓄新力,来自广东经济不断挺进新产业新赛道,新质生产力激发澎湃增长潜力。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中国经济的“领头羊”,广东持续巩固提升制造业当家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高技术产业加速蓄势聚力,今年上半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9%、6.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55.4%、33.0%,成为支撑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新风口,低空经济规模超千亿元,汇聚超过1.5万家相关企业,消费级无人机、工业无人机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全国市场的54%,形成广州、深圳、珠海“三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人工智能产业稳居全国第一方阵,1-4月,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770亿元,核心企业超1500家,全省已备案53个大模型,形成“芯片—算法—终端—应用”全产业链发展格局。高技术产品爆发式增长,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4.0%)、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长23.0%)和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长58.2%)等产品的产量及增速稳居全国前列,成为新质生产力的突出代表。

  蓄新力,来自广东经济不断重塑传统产业优势,新旧动能转换日益畅顺。为夯实传统产业基座,广东坚持先立后破、有保有压,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双增”行动、“技改大会战”专项行动,以“更新”促“焕新”,让“制造”变“智造”,推动家电、纺织服装、石化等传统产业强链壮群重塑竞争优势。“链式改造”扩面提质,截至今年5月份,广东已累计推动4.4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广州、深圳、东莞、中山四个地市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在全国率先启动14个省级试点城市建设,“智改数转网联”加速。高水平技改稳步推进,上半年,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8%,占工业投资比重34.1%,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2.8%,立稳广东产业“顶梁柱”。

  蓄新力,来自广东经济不断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引领新需求,大力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经济工作必须统筹好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推动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实现供需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广东依托快速迭代的技术创新能力,正在成为科技产业最新成果的全球重要首发舞台,激发了前沿科技产业化落地与消费升级之间的动态互促、深度融合。瞄准打造“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消费应用场景,广东在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超高清视频、脑机接口、增材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优势正在孕育着规模空前的新型消费市场。此外,通过深入挖掘优秀文化潜力,佛山叠滘“龙船漂移”IP、广东美食地图的“地标食材+旅游”融合等文旅会展融合型消费同样空间广阔、大有可为。

  三、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用体制机制创新拓展新空间

  育新机,来自广东不断增强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体制机制,科创空间越拓越大。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已经连续8年领跑全国,正协同港澳,多措并举完善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过程创新体制机制,打造全过程创新生态链。随着基础研究“卓粤”计划、“广东强芯”工程、显示制造装备“璀璨行动”、核心软件攻关工程、汽车芯片应用牵引工程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工程加速推进,以原生鸿蒙操作系统、鲲鹏处理器,昇腾910B算力芯片等关键技术与产品成功商用为标志,广东以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攻克“卡脖子”技术、锻造“撒手锏”技术的成效加快显现。

  育新机,来自广东进一步打造高水平制度性开放,开放空间越拓越大。广东积极对标最高标准规则,推动营商环境优化,让开放之门越开越大。面对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规则体系,广东在跨境数据流动、知识产权等领域已经先行探路。四个合作区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战略高地,广东自贸区至2024年底已累计形成772项制度创新成果,联动13个地市设立“联动发展区”,推动创新经验全省覆盖。今年1-5月,全省新设外资企业1.2万个、同比增长23.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08.4亿元、同比增长6.1%,用更高水平开发有效迎击逆全球化。广东企业以“制造业当家”为根基,在全球范围布局产业链供应链,“海外新广东”日益壮大。

  育新机,来自国家和省内各项重大战略顺利落地实施推进,发展空间越拓越大。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已经超越了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与东京湾区并驾齐驱,跻身全球湾区经济规模第一梯队,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作用日益凸显。“百千万工程”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县域经济的“星星之火”正在形成燎原之势。深汕特别合作区1-4月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1%,区域梯度差距正在转化为“再造一个新广东”的强大势能。广东海洋经济规模在2024年底已经突破2万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五分之一,对广东经济名义增长贡献率达27%,将广东发展空间拓展至辽阔的海洋。

  风浪越大,愈显巨轮之稳,更彰奋斗之力。广东奋力书写好从“半年稳”到“全年好”答卷,以改革之锐气、开放之胸襟、创新之动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破浪前行,彰显经济大省的责任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关键增量,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撰文 万陆 陈茜

Top

1、安东内利:汉密尔顿对我说要抬起头来,这种糟糕的周末很正常,安 汉密尔顿

2、【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严控大额现金购买预付卡】,关于支付大额现金管理的通知

3、好像美国大学只招有推荐信、捐赠的学生似的, 实际这类人比例还是比较低的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NPD/detail/svqtpm.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轻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