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亚洲纪录!接受猪肾移植后,猕猴已健康存活超300天,猪肾移植人体成功的意义
8月24日,位于成都的中科奥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奥格”)宣布,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四基因编辑供体猪在异种肾移植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接受猪肾移植的猕猴,术后已健康存活超300天,这不仅创造了中国纪录,也创造了亚洲纪录,这是除美国之外全球第二个国家实现异种肾移植非人灵长类动物存活超300天的案例。
中科奥格董事长潘登科博士表示,目前该猕猴各项生理指标稳定,有望成为中国首例异种肾移植存活超过1年的动物模型,标志着我国异种移植技术向临床转化迈出关键一步。
此次实验的核心支撑
是自主研发的四基因编辑供体猪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2024年10月,科研团队采用中科奥格自主培育的四基因编辑猪(敲除猪源GGTA1、B4GalNT2抗原基因,转入人源CD55、TM调节基因)作为供体,对一只5.5公斤的猕猴实施了肾移植手术,并切除猴自身双肾——这意味着,猕猴的肾功能完全依赖猪肾维持。
在定制化免疫抑制方案支持下,该猕猴术后至今已健康存活300天,状态平稳:体重从5.5kg增至7kg,血肌酐稳定在50-60μmol/L,未出现蛋白尿,血色素保持130-140g/L,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基本正常。据介绍,目前该猕猴仍在健康存活中,有望成为中国首例异种肾移植存活超过1年的动物模型。
▲猕猴术后已健康存活超300天
此次实验的核心支撑,是中科奥格自主研发的四基因编辑供体猪。作为异种移植的“源头”,供体猪的基因编辑质量直接决定移植成功率:敲除猪源性抗原基因可降低超急性排斥反应,转入人源调节基因则进一步抑制急性免疫损伤和凝血功能紊乱——这一组合方案,是中科奥格团队历经多年攻关的核心技术成果,也是实现长期存活的关键保障。
“我们的供体猪从基因编辑、繁育到质量控制,全流程自主可控。”中科奥格研发负责人表示,此次300天存活的结果,充分验证了公司基因编辑策略的有效性,也证明中国自主供体猪完全具备支撑异种移植长期存活的能力。
该负责人认为,此次实验的突破,不仅标志着我国异种移植临床前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还有效验证了供体质量、增强了行业信心,同时有望缩短“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距离,加速临床转化。
为异种移植“破冰”注入信心
“300天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可供移植的器官短缺,是全世界面临的医学难题。据统计,我国每年约30万患者等待器官移植,仅1.6万人能获得供体,异种移植被视为目前解决全球器官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异种移植的临床转化需跨越“长期存活”“免疫兼容”“生物安全”三大关卡,临床前动物实验的长期存活数据,是增强医生、患者与监管部门信心的“硬指标”。
潘登科介绍,中科奥格自成立以来,始终聚焦“用基因编辑技术解决人类器官短缺难题”。2018年,潘登科在成都创立了中科奥格,随后公司又在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先后建成基因编辑猪繁育基地、“DPF”级临床医用供体猪繁育基地、医用猪生物育种基地,形成生物医用猪保种、繁育、研发应用、异种移植全产业链。
今年8月7日,由中科奥格、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共同建立的“异种移植与再生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正式获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批准认定。据介绍,实验室将围绕高适配基因编辑供体猪研究及培育、病原微生物跨物种生物安全防控研究、异种移植产业标准体系及计量溯源研究、异种移植与再生的机理研究和临床转化研究四个方面推进工作,四者协同助力异种移植从基础研究迈向产业化与临床实践。
“300天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潘登科博士表示,接下来公司将持续优化供体猪,扩大实验规模,加速安全性与有效性验证,推动异种移植技术尽快获批临床。
红星新闻记者 王俊峰 图据中科奥格
编辑 包程立
1、“准85后”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汪萌拟任教育部直属高校正职
2、北京X战队首次登顶,京城球队包揽前四名,北京xyg战队九月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