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应对遗传瓶颈 北京首次开展境外种群基因分析助力科学保护麋鹿

时间:2025-08-24 16:48 作者:半水半月

应对遗传瓶颈 北京首次开展境外种群基因分析助力科学保护麋鹿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麋鹿作为我国特有物种,经历了从繁盛到本土灭绝的沧桑历程。40年前的8月24日,22只麋鹿从英国重回北京南海子,成为我国物种保护科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今年,我国首次对境外麋鹿种群开展DNA分析,助力麋鹿科学管理和科学保护。

麋鹿起源于我国黄河、长江流域,经历了19世纪末期流落海外、本土灭绝,如今重回故里。今年,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与英国乌邦寺进行合作,首次针对境外麋鹿种群开展基因分析。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麋鹿保护研究室负责人 郭青云:因为麋鹿是从小种群发展到现在,其实现在全球的麋鹿都是18只麋鹿的后代,我们也是想系统分析一下国内外麋鹿的遗传结构、亲缘关系等方面,为后期的麋鹿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提供一些依据。

由于麋鹿种群奠基数量较少,高度近亲繁殖。前不久,科研人员在麋鹿基因组、遗传多样性、肠道微生物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麋鹿保护研究室副研究员 张庆勋:我们分离了26种麋鹿的益生菌,有了这些益生菌的应用,将来能为调控麋鹿的肠道健康起到很好的作用。


据了解,麋鹿起源于距今约200万年到300万年的更新世早期,曾在我国广泛分布,后受到自然气候变化和人类捕杀等因素影响,麋鹿数量迅速减少。1900年,麋鹿种群在中国本土灭绝,仅剩少量麋鹿散落在国外。1985年8月24日,在我国实施的麋鹿重引进项目中,22只麋鹿从英国乌邦寺庄园出发,重新回到了他们的故乡——北京南海子。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麋鹿保护研究室负责人 郭青云:我们其实是分批引进,从1985年首批引进了22只麋鹿在北京,我们又在1986年和1987年总共引进了77只麋鹿,分布在北京和江苏大丰。


经过40年的繁衍、种群复壮及野外放归,麋鹿数量从建群时的77只达到了如今的1.4万只,分布地点从当初的2个增至现在的94个迁地保护场所。

Top

1、日月谭天丨“大罢免”再败 赖清德遭遇岛内民意大暴击

2、“牛市”逆行者!26岁券商分析师,转行房产中介:“人生是来体验的,开心和有意义是最重要的”

3、(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从“民族团结”到“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央赠礼见证西藏发展历程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OFQ/detail/blczaz.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半水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