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亿,惠州首富又要IPO了,惠州10大富豪
宁德时代登陆港交所之后,他的“小老弟”亿纬锂能也踏上了赴港的征程。
近日,亿纬锂能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拟于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中信证券担任独家保荐人。若成功,这将是公司继2009年登陆创业板后的第二次上市。
亿纬锂能的故事始于2001年,从消费电池起家,逐步切入动力电池、储能赛道。2019年-2021年间,乘着新能源的东风,公司业绩实现跨越式增长,最高市值一度达到2900亿元,不过随着市场环境变化,亿纬锂能的市值已回落至950亿元左右。在2024年的“胡润百富榜”中,创始人刘金成家族以330亿元身价位列135位,虽较2021年峰值695亿元有所缩水,但仍稳居惠州首富之位。
与业内普遍押注单一技术路线和产品不同,亿纬锂能更追求产业链的整合,动力电池赛道的布局深度仅次于宁德时代。这一成绩背后,密集的产业投资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更有意思的是,资本布局也为亿纬锂能带来了直观的财务回报——有项目已实现超80倍的账面收益。
60后博士卖电池,市值950亿
亿纬锂能成立于2001年,比宁德时代早了10年,是电池江湖里名副其实的“骨灰级玩家”,其创始人刘金成更是行业资深老兵。
1964年出生的刘金成,先后在电子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获得化学学士、电化学硕士、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学位。1999年,35岁的他南下惠州加入德赛电池,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刘金成仅用一年就做到了公司副总。
2001年,他辞职创办了惠州晋达电子,也就是亿纬锂能的前身。当时国内移动通讯开始兴起,“小灵通”的风口来得又快又猛,刘金成顺势卖出2000多万块手机电池,成功赚到了第一桶金。
不过,深知小灵通电池发展的局限性,刘金成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向了锂电池的研发上。也就是这时候,他发现国内的电表市场使用的全都是进口锂电池,国产替代需求旺盛,经过三年努力,亿纬锂能锂亚电池终于实现量产。巅峰时期,全国4亿个智能电表,其中有3.2亿个的电池出自亿纬锂能。
2009年,亿纬锂能已经成为中国最大、世界第五的锂亚电池企业。同年,创业板开板,亿纬锂能成为首批28家上市公司之一。上市后的日子也没闲着,凭借对行业的精准预判,公司的电池业务又先后抓住了电子烟、共享单车、ETC、豆式耳机等多个风口。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14年。当时50岁的刘金成试驾了一辆特斯拉,一脚电门下去,他决定“二次创业”,把目光投向动力电池。不过当时宁德时代、中航锂电等已经在业内崭露头角,为弥补时间差,刘金成选择“技术全路线覆盖”策略: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软包电池、方形铝壳电池、大圆柱电池一个不落。对此,他给出的解释是,不会在产业未成熟的时候去赌技术路线。
2021年,储能市场刚冒出放量信号,刘金成又提前动手,宣布“储能+动力”双轮驱动。当年储能出货量2.5 GWh,全球第六;两年后的2023年,25 GWh,全球第二;2024年直接拉到50.45 GWh,仅次于宁德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几年,乘着新能源的东风,亿纬锂能的融资步伐也大大加快。Wind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亿纬锂能通过定增和可转债,直接融资高达190亿元。
关于刘金成,坊间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40年前,武大实验室买了一台打印机,同学们聚在一起练习打字,当时刘金成下意识敲出了六个字:锂电池,我爱你。40年后,曾经的青涩学生把这块电池做成市值约950亿元的亿纬锂能,如今又来到了港交所门前。
年营收486亿
发展至今,亿纬锂能的业务主要涵盖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三个板块。
按2024年出货量计,公司是全球前三大、中国第二大消费电池供应商,中国第五大动力电池供应商,以及全球第二大储能电池电芯供应商。三大业务均处于全球前列。
财务数据方面。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亿纬锂能的营收分别为363.04亿元、487.84亿元以及486.1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5.09亿元、40.50亿元以及40.76亿元。
具体来看,动力电池为公司的收入主力,去年贡献了191.67亿元营收,占总营收的39.43%。但把时间轴再往前拨一年,就会发现隐忧:2023年,亿纬锂能的动力电池业务营收占比高达49.16%,同比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
行业竞争加剧、需求增速放缓、上游材料价格跳水等,是让这一曾经的“现金牛”瘦身的主要原因。不可否认,当前的动力电池行业已经进入寡头垄断时代——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大巨头合计吃下了超过六成市场份额。
面对行业内卷,亿纬锂能给出的解法之一,正是出海扩产。
其实早在2023年5月,亿纬锂能就披露将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建设生产圆柱形动力电池的工厂,预计2026年建成投产。随后2024年,亿纬锂能又加大了在欧美市场的布局,6月,其欧洲区域总部在德国慕尼黑正式揭牌成立;9月,美国区域总部正式启用。今年2月,亿纬锂能位于马来西亚的电池工厂建成投产,成为其首个在海外市场量产交付的工厂。
招股书显示,截至目前,亿纬锂能在全球共有8个生产基地和2个在建生产基地,销售公司和办公室覆盖全球7个国家及地区,售后服务网点覆盖全球18个国家及地区。
海外市场持续扩张的背后,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亿纬锂能此次港股IPO的募资计划中,海外投入也被放在了重要位置。据招股书披露,此次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匈牙利30GWh大圆柱电池项目和马来西亚38GWh储能电池三期项目,这两个海外项目将支撑公司的产能扩张计划。
而对于亿纬锂能来说,此番赴港二次上市,除了显性的资金输血外,还能借助香港市场的全球资源,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全球品牌知名度、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锂电巨头做投资,账面回报超80倍
除了业务本身之外,亿纬锂能的投资布局同样值得关注。
前文就提到,区别于业内普遍押注单一技术路线和产品的做法,亿纬锂能则是追求产业链的整合和“技术全路线覆盖”。而支撑这一战略方向的关键,正是其构建的庞大产业投资版图。
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亿纬锂能直投出手48次,投资37家企业,累计投资金额超188亿元。此外,公司还作为LP,出资了成朴投资、海睿投资、浙民投、云禧资本等多家机构。
在动力电池领域,亿纬锂能通过参股兴华锂盐、贝特瑞、华友钴业、恩捷股份、中科电气、特来电、易鼎丰等多家公司,已经实现了从锂矿、钴资源等矿产资源,到电解液、隔膜、三元正极、铜箔等锂电材料,以及下游储能、电池回收等全产业链条的布局。
根据24潮产业研究院报告,“在二线锂电池厂商中,亿纬锂能是少数实现了产业链全覆盖的公司之一,布局深度仅次于宁德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在“攻城略地”的同时,亿纬锂能也通过股权投资收获了不菲的财务回报。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思摩尔国际。
思摩尔国际最早叫麦克韦尔,是全球最大的雾化设备制造商,为很多知名电子烟品牌提供核心组件,亿纬锂能则是麦克韦尔的锂电池供应商。2014年,亿纬锂能以4.39亿元收购了麦克韦尔50.10%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
根据思摩尔国际此前公告,截至2025年6月16日,亿纬锂能仍持有公司30.77%的股份,共计19.02亿股。按照当日收盘价20.65港元每股计算,亿纬锂能的持股市值高达392.7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61.34亿元)。
也就是说,十年前的这笔投资已经为亿纬锂能带来了超80倍的账面收益。
2、超市里卖的鸡蛋基本上是养鸡场的饲料鸡下的蛋,鸡蛋壳很薄,轻轻一敲,蛋壳就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