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治氛围太差,华人数学家张益唐谈回国原因:很多人都已经回来了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70岁的世界顶级数学家张益唐,今年回国了。这位学界大佬,在素数研究领域声名卓著。
他证明了存在无穷多对间隙小于7000万的相邻素数对,在数学史上第一次实质性推进解决著名数论难题“孪生素数猜想”,并在与黎曼猜想有关的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上取得重要进展。
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先火起来的,是他的简历。
现在人人都知道了,在张益唐博士“毕业即失业”后,他靠着在美国快餐店打了7年零工,才熬到了学术生涯的重启。
张益唐则笑笑,他确实对金钱名利看得不重,主打一个能“过得下去”就行。
今年7月,网友热议张益唐的简历。
阔别祖国学术圈四十余年后,今年6月,张益唐从美国加州毅然归国。走得坚决,也是因为,今天的美国“不太好过了”。
据港媒《南华早报》20日报道,张益唐近日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坦言,在“紧张的中美关系国际政治背景下”,自己这几年一直在考虑回国发展。
“尤其最近这一两年……我们很多在美国的华人学者、教授都已经回来了,也有很多人还在考虑,我觉得这是个好趋势。”
“我的研究领域受影响不大,”他补充说,“但如果你是搞计算机、搞芯片,或者一些跟军事工业领域有关的,更得特别小心,美国现在这方面卡得很严。”
于是,这位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数学系终身教授,举家归国,全职加盟中山大学,定居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了中国海外学者“归国潮”中极具分量的一员。
当初听说张益唐要回国,国内多所大学纷纷抛出橄榄枝。张益唐也回忆道,有些学校都已经初步定下意向了,奈何中山大学“又争又抢”,成功“截胡”了。
“我说考虑考虑。今年3月放春假的时候,中大又找来了……”他有些感慨地告诉主持人,“这次回来中大还是很仔细的,他们一直等到我登上飞机,飞出美国国境以后,才公布了(任命)。”
飞机降落在广州的时候,张益唐难以控制地激动,“一位海关工作人员专门登上飞机接我们,我真的很感动。”
自今年重返白宫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大幅削减科研资助,同时对中国学生签证“摩拳擦掌”。再加上其首届任期发起的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余威未消,这让更多中国顶尖人才对赴美学习和研究望而却步。
站在绿荫间,张益唐说,活到他这个年纪,似乎已是黄昏落叶了,该是随风落下的时候了。
但张益唐还挺倔,他不乐意。
“我不愿意当一片落叶,掉在地上就算了。我不甘心这样,我觉得我还有我的生命力!”
回国了,张益唐的感觉很奇妙。他说,自己好像又活了一圈,又活过来了似的。
就像他北大数学系的同班同学沈捷说的那样,张益唐是个“时运不太好”的人。
1991年从美国普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因缺乏推荐信,张益唐难以在美国找到学术职位,于是在一家快餐店当了7年的会计。
此后又是默默无闻了多年,直到2013年一道震惊学术界的惊雷——因发表论文《素数间的有界距离》,首次实质性推进解决数论难题“孪生素数猜想”,张益唐的名字终于享誉世界。
那个时候,他已经58岁了,年近花甲。
但他还是觉得,年龄算不上什么障碍,“科学研究的难度越来越大,所需的时间和周期也会越来越长。我不担心年龄问题,什么30岁、40岁,继续往下做就是了。”
而且,在张益唐看来,数学研究在哪里都能做,尤其是理论数学,就像在快餐店的会计工作也不影响他思考数学一样。
1、印度应该从其精神世界走出来,去真正了解真实世界的困难,印度亲身经历
2、敦煌月牙泉“夫妻柳”树枝被风吹断,网友调侃“离婚了”!景区:树没倒已维护,可正常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