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3岁女孩在京都被美国游客殴打!日本网友却指责中国人夸大其词!
作者 | 树ki
来源 | 东京新青年
最近赶上暑假,日本也涌入了大量游客。有旅游的,也有修学的。在对新旅程满怀期待的背后,却有可能隐藏着意想不到的危险。
示意图
7月29日,京都市中京区,一名13岁的中国籍女初中生在修学旅行途中遭一名陌生男子无故殴打脸部。
嫌疑人是36岁的美国籍男子,自称艺术家,在现场被领头的教师制伏并移交警方。
该名中国女孩虽无大碍,但事件性质恶劣,有点类似于“看你不爽就揍你两拳”的意思。
这名美国籍男子被逮捕后拒不认罪,目前日本警察正在调取周边监控,以还女孩一个公道。
这本是一件让人觉得愤怒和同情的事情,然而,对于中国女孩在日本被美国人殴打一事,日本网友却并没有展现出太多的同情。
有日本网友表示,中国人说话本就喜欢夸大其词,谁知道真相究竟是如何。
“真是说不清啊。
一想到中国人的解释、被逮捕时的辩解和申明,总是随便搪塞、装傻充愣,甚至堂而皇之地说出与事实完全相反的话。
在行为举止方面,前人们的表现也绝对称不上有礼貌。
所以我没办法说我到底支持哪一方。”
也有日本网友质疑为何中国学生修学旅行要来日本京都。(所以这跟美国游客殴打中国女生有啥关系...?)
“日本的孩子们都已经无法去京都进行修学旅行了,为什么中国人还能来京都修学旅行?日本政府对此居然默许?正是因为这样,日本人优先的风潮才会越来越高涨啊。”
还有的日本网友表示,被害者和加害者都是外国游客的话,简直就是在浪费日本警察的精力和日本民众的税金。
“如果受害者和加害者都是外国人的话,会变成什么情况呢?语言问题也很棘手,警方也很辛苦吧。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希望为了外国人而浪费宝贵的警察时间、精力和税金。
那种国家甚至有可能故意大量向警察虚假报警,等人手不够的时候再进行主要犯罪!”
也有日本网友表示想到了前几天的佐贺县外国人杀人事件。
“自从选举中外国人问题被提出之后,外国人犯罪就变得愈发明显了。不管是前几天佐贺的杀人事件,还是这次的事件,真想犯罪的话,请在自己的国家做。政府应尽快在这方面采取对策。”
也有日本网友指责国人喜欢随意吐口水...
“不知道是乱扔垃圾了,插队了,还是吐口水了,虽然具体情况不清楚,但因为吵闹、没有礼貌也没有道德,是可以想象的,所以我能理解那种心情。”
“够了吧。
现在是该优先考虑日本人能安心生活的日本的时候了。
没错,就是日本人优先。”
就在中国女生在京都被美国游客无故殴打发生的前几日,7月26日,佐贺县伊万里市发生一起更为严重的入室抢劫杀人事件。
受害者是一名40岁的日本女性日语教师,曾在中国某大学担当日语外教。其本人非常喜欢中国,因此在大学进修了中文学习。
今年暑假,这名日语教师回老家佐贺县与母亲团聚。然而没回几天,就被一名24岁的越南籍技能实习生用刀威胁并索取现金后惨遭刺杀。据新闻报道,这名越南人抢走的钱仅500人民币左右。
两起事件看似偶发,实则折射出日本社会正面临的结构性困境:外国人口激增带来的治安不安与文化冲突,正逐步侵蚀“安全、秩序、安定”的国家形象。
31日,在东京神田车站附近,2名中国人遭4名穿着工作制服的男子用铁管殴打,2名中国人头部受伤流血,暂无生命危险。2人称并不认识对方,是突然遭到袭击。
这类事件的密集出现,也为近年来在日本政坛异军突起的“参政党”等保守民族主义势力,提供了煽动民意的现实土壤。
前不久的2025年日本参议院选举中,参政党获得前所未有的支持,首次赢得多个地方议席,并在网络上迅速积累起忠实拥趸。
该党长期主张“限制外国人入境”、“废除外国人补助”、“停止引进技能实习生制度”等激进主张,其口号“守护日本人自己的生活,不要再让外国人破坏日本”在某些地区获得了意外的共鸣。
此外,专门针对中国人的网红博主へずまりゅう也获得选票支持,登上奈良议员一座这件事,也反映了一些原本远离政治的日本普通民众,开始因居住环境变化、教育资源挤压、治安恶化等问题而产生政治意识的转向,保守主义、排外主义趁势而起。
过去十年间,日本政府为了对抗人口减少与劳动力不足问题,持续放宽外国人准入门槛,从接纳留学生与观光客,到大量引进技能实习生与特定技能劳动者,政策层面呈现出日益“开放”的趋势。
2024年中,入管厅公布数据显示,在日外国人数已超过358万人,创历史新高,其中越南籍与中国籍占比居前。
而在“观光立国”战略的推动下,2025年上半年访日游客人数激增。大城市与观光胜地外国人密度剧增,语言、生活习惯、文化边界与治安状况等问题集中暴露。
本应是互利共赢的国际化进程,却因政策与治理结构缺位,逐渐演化为基层社会秩序的裂缝。
在京都,居民不堪其扰,频繁投诉游客扰民问题,祇园等地甚至张贴“请勿违规”的标识。几乎每去一个景点都可以发现提醒游客不要违规的中文标识。
而在东京、埼玉、大阪等地的外国人聚居区,警方的出警频次逐年上升。不少日本市民反映,不仅公共资源受到挤压,连孩子的学校也因外籍生源增多,课堂节奏与教学质量受到影响。许多原本支持开放政策的人,逐渐转为支持“限制移民”“优先本国人”的立场。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情绪积聚过程中,参政党获得了突破口。该党高举“恢复日本自豪”、“守护国民权利”的旗帜,主张废除外籍居民的福利政策。
但若将所有社会问题归咎于外国人,无异于饮鸩止渴。这不仅容易激化种族对立,还可能误导政策走向极端化,最终破坏日本赖以自豪的开放文化与法治基石。
当下的日本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一方面,是不断涌入的外国人口与经济现实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地方社会逐渐失衡的不满、焦虑与矛盾。
要避免“参政党式排外主义”成为主流,唯有正视问题本质,修正制度漏洞,重建公众信任。唯有如此,日本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安全、有序与共生的平衡,而不是在一次次暴力事件与舆论撕裂中不断后退。
1、AI动画丨遇到城市内涝,我们该如何自救求生,城市内涝如何逃生
3、接二连三,又出个杨兰兰,抖音评论区是没法看了,杨澜现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