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评:向高铁学习,民航要破哪些局,高铁对民航业的冲击
近日,上海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取消航站楼入口处的旅客人身、行李安检措施,引发广泛关注。据报道,航站楼安检取消后,通行效率大幅提升,有效节省了旅客出行时间。观察可以发现,不仅是上海两个机场,近年来全国多个机场或航司都在优化乘客的出行体验、缩短等待时间上下起了功夫。
图源:上观新闻
除了简化入场安检,不少机场或航班还在努力缩短截载时间。飞机的截载时间,指的是航班停止办理值机手续的时间节点,从截载到起飞的这段时间内,要完成配载平衡测算、行李装运、餐食配送等10余项保障工作。以往大多数旅客乘坐飞机出行时,往往会预留两三个小时提前到达机场,就是因为截载时间的存在。如今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民航的配载速度越来越快,今年以来全国已有多个机场宣布缩短截载时间,广州往返北京大兴的南航航班甚至全面取消了值机截载时间。截载时间的缩短,是配载效率提高的直接表现。这一项看似简单的服务优化,实质上是航空业配载系统数字化转型的成果。
配载平衡,是保障飞行安全的重要基石。飞机重心偏移可能会导致的灾难性后果,让精确计算成为刚需。然而,传统模式高度依赖人工经验与繁复的纸质流程,在航班密集、情况复杂的时刻,人为因素就会成为制约准点与效率的枷锁。随着技术上的不断突破,算法已经替代人工,成为配载工作的核心。从简化过站、备降旅客分配的小程序,将人工效率提升数倍,到基于遗传算法等先进模型的智能配载系统,实现秒级的实时优化计算,技术正从辅助走向自主决策。数据壁垒的打通同样关键,自动化传递起飞限重、油量等关键信息,消除了纸质流转的低效与延迟,让信息流与航班流同步脉动。
这一切技术进步的最终落脚点,是全面缩短旅客的等待时间,优化乘机体验,重塑竞争优势。如今,民航业正面临高铁的强有力竞争,冗长的机场候机与安检时间“拖累”了飞行效率,越来越多的旅客在中短途旅程的出行方式上倾向于选择更具“门对门”耗时优势的高铁。配载速度的飞跃,截载时间的缩短,正是民航业为全面提升效率、夺回时间竞争力所做出的努力。国内主流机场的值机截载时间向35分钟乃至更短迈进,对于追求效率的旅客,尤其是无托运行李的商务人群,“随到随走”的梦想正照进现实。
当旅客不再为赶截载时间而气喘吁吁,不仅是技术改变生活的胜利,更是以旅客时间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回归。只有当航空旅行从“赶飞机”的焦虑,转向“坐飞机”的从容,民航才能赢得更多旅客的青睐。
撰文 周彦
1、中国央行15日开展5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央行逆回购几次
2、广东高院发布环境资源审判有重大影响力十大案件,广东省环境资源典型案例
3、特朗普气急败坏:谁说普京赢了,明明是我大赢特赢,特朗普说自己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