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医生”走进医院 动物陪伴疗法为孩子心灵解压
中新网上海7月30日电 (记者 陈静)在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中西医结合失眠诊疗中心,一群孩子与四条治疗犬相遇,撸一撸乖巧的治疗犬,在与狗开心地游戏、互动中,孩子们的脸上绽放出开心的笑容。
“开心就是疗愈的第一步。”该中心负责人童捷30日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狗是人类的好朋友,经过训练,狗的服从性更好。面对动物,孩子更容易开心,缓解焦虑,最终实现疗愈。
“中医论道,慧解心智”第四季青少年心理成长夏令营在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中西医结合失眠诊疗中心举行。30多位有不同程度睡眠问题的青少年尝试接受动物陪伴疗法。边牧、金毛和博美给这些青少年带来了欢乐,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慰藉。
据介绍,动物陪伴疗法,是一种通过互动性动物,帮助人们提供情感支持,改善身心健康的疗愈方式。该疗法起源于20世纪末,南非约翰内斯堡新肯辛顿医院将治疗犬引入临床实践。
Lucy是一条温柔听话的边牧。在主人吩咐下,它和孩子们玩起了钻圈的游戏。孩子们两两拉手搭成圆环, Lucy十分灵巧地连续跳过圆环。孩子们轻轻地抚摸着黑白相间的Lucy、和它握握手、争着与它合影。
另一条治疗犬可乐也是一条黑白边牧。它静静地蹲坐着,眼神清澈。可乐的“妈妈”(主人)告诉记者,可乐性格十分温顺,情绪很稳定,从不会乱跑、乱叫。与可乐一起玩耍的小王说,摸摸狗狗的毛,和狗狗互动,真的很开心。
在大金毛身边,五年级的小潘和小伙伴被逗得哈哈大笑。另一边,小博美特别听话地表演节目,获得小朋友的阵阵掌声。
童捷告诉记者,孩子出现睡眠问题的原因很多,比如:有些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导致生物节律出现紊乱;有些因亲子关系冲突,导致孩子产生焦虑情绪,影响睡眠;有些孩子则是对自我要求过高,一旦受挫无法及时调整,进而影响睡眠。
这位专家告诉记者,对于青少年而言,很多睡眠药物还没有相应的适应证,可以通过中医中药、针灸敷贴等中医治疗方法为其改善症状;同时,通过睡眠行为认知治疗,也可以让孩子逐步恢复良好睡眠。
事实上,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中西医结合失眠诊疗中心一直在尝试开展动物陪伴治疗。在该中心,记者看到鸟、鱼、兔子和猫。童捷介绍,这次该中心探索引入治疗犬。大多数来访者在面对动物时,更容易让身体放松下来。这也是心理治疗的第一步。
据了解,动物的陪伴对孩子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同理心的培养多有益处。动物辅助治疗专家吴起对记者介绍,并非所有温顺的宠物都能成为“动物医生”。在专业的动物辅助治疗(AAT)中,经过特殊训练的治疗动物会与心理治疗师一起工作。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要成为治疗犬,狗需要经过服从训练,通过抗压力和社会化等测试。犬只和主人之间的配合度也是考核的内容之一。在此次活动之前,相关机构对孩子的情况已经有所了解,并结合孩子的情况,围绕社交和主动表达分享等能力,设定互动的内容。
不过,在医疗机构引入动物陪伴治疗也面临诸多挑战。童捷表示,治疗犬需要接受严格的性格筛选,治疗师也需要进行动物陪伴疗法技术培训,并学会如何通过动物进行引导或互动的治疗环节。此外,开展动物陪伴疗法的疗效成本等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内容。(完)
【编辑:刘阳禾】
1、新华社快讯:持用中国护照可免签或落地签前往全球90多个国家地区,中国护照可以免签的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