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讲古:馬睪圉達,马雚是什么字
甲骨文【馬(大眼鬃毛有足有尾)睪】互为异体分化字。词例:马方。多马。马其先,王兌(锐)从。
马 mǎ 奇蹄目马科單蹄食草大型哺乳動物。頸上有鬃,尾生長毛,四肢強健,善跑。史前即爲人類所馴化,用作馱畜、挽畜和乘騎;家马和其他現存的馬屬和馬科動物的區別是尾毛和鬃毛長,後腿飛節內下方有一塊胼胝,還有一些非固定特徵(如體型較大,蹄子較大,頸稍呈弓形,頭小,耳短)。
人类驯马用于骑乘拉车,可更快抵达更远的地方,扩大了古人活动范围。秦汉大一统又建立全国驿站系统,用于政治军事外交等。引用为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隨別人行動)。【易·說卦傳】乾爲馬。【疏】乾象天,天行健,故爲馬。《说文》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玉篇】睪睪,生也,樂也,好也。(精神奕奕,生机勃勃)【詩·魯頌】以車繹繹。【傳】善走也。【詩·周頌】驛驛其達。
睪 yì 【六書本義】與懌繹同。【爾雅·釋訓】繹繹,生也。【疏】載芟云:驛驛其達。繹與驛音義同。
馬字形变化多端,以致于馬睪分化为二字而失传,极具代表性
甚至成为教科书里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典型案例
睪驿译绎斁诣圛yi圉yu既ji厩jiu择泽ze释shi
马ma武wu怒nu斁殬du達da到dao
牧mu羖gu斁du
又司馬,官名。【周禮·夏官·大司馬註】謂總武事也。釋名曰:大司馬。馬,武也,大揔武事也。【玉篇】馬,武獸也,怒也。
又【廋人】掌十二閑之政敎以阜馬。【圉人】掌芻牧以役圉師。
甲骨文字诂林1631【圛(宀马)】按字形可释读为【圛(圉)】字。严一萍释读为(厩)。词例:畜马在兹圛(圉)。
【諡法】威德剛武曰圉。(可佐证【圛、圉】互为异体分化字。)
甲骨文字诂林1636【釋(禾马或小木马)】按字形可释读为【釋】字。
合集36985惠【立马】眔釋用。
甲骨文【达(辵大)】《说文》達,行不相遇也。从辵羍聲。《詩》曰:“挑兮達兮。”达,達或从大。
金文【達(辵𦭵)】构件【羊屮】或源于睪字讹变简化。山羊可登陡峭的山崖,所达区域比马更广泛,故而讹变。
人乘马抵达远方。引用为四通八达。【商頌】莫遂莫達。【書·召誥】則達觀于新邑營。【註】通達觀之,言周徧也。【詩·商頌】受小國是達,受大國是達。【註】言無所不宜也。
金文【擇(睪廾)双手奉马】词例:
精挑细选良马以供军用。引用为选择。擇取。擇優。抉擇。擇善而從。饑不擇食。《書·呂》罔有擇言在躬。《禮·中庸》擇善而固執之者也。《說文》擇,揀選也。
……
睪 yì 【六書本義】與懌繹同。
睪 zé 同“擇”。通“澤”。【正韻】直格切,音宅。與澤同。又【正韻】擇,亦作睪。
睪 dù 同“殬”。败。【集韻】都故切,音妒。敗也。與殬斁通。
懌 yì 喜悅。懌懌(歡樂的樣子)。【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書·康誥】則予一人以懌。《詩·邶風·靜女》說懌女美。《詩·大雅·板》辭之懌矣。傳:「懌,悅也。」
绎 yì 又與驛同。【詩·大雅】徐方繹騷。【箋】繹,當作驛。【爾雅·釋訓】繹繹,生也。【疏】載芟云:驛驛其達。繹與驛音義同。【詩·魯頌】以車繹繹。【傳】善走也。【詩·周頌】驛驛其達。
䁺 yì 目明貌。同“睪”。又夷益切,音亦。【類篇】目明貌。【揚子·方言】睨䁺,明也。【繆襲·尤射】上下䁺爰易釐。【註】䁺,明也。
䁺 shì 视貌。【廣韻】【集韻】施隻切,音釋。視貌。
睪 zé 同“擇”。【正韻】擇,亦作睪。
通“澤”。①香草名,即泽兰。②水边。【荀子·正論篇】側載睪芷以養鼻。【註】睪芷,香草也。或曰睪,當爲澤,澤蘭也。
睪 dù 同“殬”。【集韻】都故切,音妒。敗也。與殬斁通。
斁 dù〈动〉斁圮(败坏,毁坏。斁败,斁坏);斁伦(败坏伦常)。【書·洪範】彞倫攸斁。【詩·大雅】耗斁下土。【箋】斁,敗也。【釋文】《說文》字林皆作殬。《汉书·薛宣传》得其人则万姓欣喜,百僚说服;不得其人则大职堕斁,王功不兴。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秦汉而还,多事四夷,中州耗斁,无世无之。」【廣韻】當故切【集韻】【正韻】都故切,音妒。同殬。敗也。
睪懌驿绎䁺译诣斁圛yi圉yu既ji厩jiu择泽ze释shi
马ma斁殬du達da到dao
衍生驛譯斁繹圛、澤擇、释字。引用为驿站、翻译解释、络绎不绝、委绎(逶迤、虚与委蛇)、恩泽、选择。演绎(理出头绪,推究事理)。《诗经·周颂·赉》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
形声字:议、诣。引用为议论、不可思议。诣阙。《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二十年秋,东夷韩国人率众诣乐浪内附。二十三年冬高句丽率种人诣乐浪内属。是岁,匈奴薁鞬日逐王比率部曲遣使诣西河内附。
……
马放南山。
睪黍,山名。【戰國策】睪黍,梁父之隂。
朱圉,山名。【書·禹貢】西傾朱圉。【前漢·地理志註】山在冀縣南梧中聚。
葛嶧山。《書·禹貢》嶧陽孤桐。《疏》東海下邳縣西有葛嶧山,卽此山也。
又《爾雅·釋山》屬者嶧。《註》言絡繹相連屬也。
鄒繹山,又名邹山。在山东省邹县东南。《詩·魯頌》保有鳧繹。《註》鳧繹,二山。通作嶧。
说文解字注
(嶧)葛嶧山也。地理志。東海郡下邳。葛嶧山在西。古文以爲嶧陽。郡國志。下邳國下邳縣葛嶧山。本嶧陽山。按今在江蘇省淮安府邳州西北六里。非山東兖州府鄒縣東南二十五里之繹山也。魯頌。有鳧繹。傳曰。繹、繹山也。左傳。邾文公十遷于繹。杜云。繹、邾邑。魯國鄒縣北有繹山。哀七年。邾衆于繹。杜云。繹、邾山也。史記。秦始皇上鄒嶧山。刻石頌功德。地理志。魯國騶縣。嶧山在北。此山字作繹。从糸不从山。與東海葛嶧山字从山不同。史記作鄒嶧。漢志作嶧山。乃譌字也。秦時石刻字作繹。在東海下邳。此用永平以前地志也。
……
又邑名。【後漢·郡國志】圉屬豫州留郡。又洛陽有圉鄉。
《左傳·文十三年》邾文公卜遷于繹。《註》繹,邾邑名。本在鄒縣。
【姓苑】本伯益之後,趙奢封馬服君,遂氏焉。
又司馬、巫馬、乗馬,皆複姓。【前漢·溝洫志】諫大夫乗馬延年。【孟康曰】乗馬,姓也。
又【風俗通】有白馬氏。
睪 yì 伺视;侦察。姓。(探马、斥候之姓)
……
字形讹变。
睪 gāo 同“睾”。睾丸。通“臯(皋)”。通“皞”。广大貌。
【康熙字典】又正韻七陌睾字兩見,音亦者,訓伺視。音宅者,與澤同。十三爻皋亦作睾。睾註引列子釋文音臯,蓋未詳考臯卽皋字,臯之同睾,睾之音澤,皆轉寫錯互相承不改。睾譌从血,猶皋譌从丰。凡經傳子史作睾臯者,皆譌文也。干祿字書亦云:睾,俗皋字。
……
字义引用逻辑分析如下:
①优选良马,从小驯化培养能力和感情,建立默契配合关系(战马是骑兵的飞毛腿、半条命、伙伴、亲密战友)。引用为恩泽(马救人或人救马)、选择。懌懌(歡樂的樣子)。【書·康誥】則予一人以懌。《詩·邶風·靜女》說懌女美。《詩·大雅·板》辭之懌矣。傳:「懌,悅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傳》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漢書·蕭何傳》上不懌。
唐·柳宗元 〈憂箴〉:「憂不可常,常則誰懌?」
懌 yì 喜悅。懌懌(歡樂的樣子)。【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
又以我悅彼亦曰懌。【書·梓材】和懌先後迷民,用懌先王受命。
马 mǎ 馬曹(官署名。專門管馬);馬圈(養馬的地方);馬祭(祭祀馬神);馬絆(繫馬用的繩子);馬褐(馬的護衣)。韓愈《馬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睪 zé 同“擇”。【正韻】擇,亦作睪。【周禮·夏官·馬質】掌質馬,馬量三物,一曰戎馬二曰田馬三曰駑馬,皆有物賈。
又《校人》掌王馬,辨六馬之屬。凡大祭祀,朝觐,會同,毛馬而頒之。凡軍事,物馬而頒之。註:毛馬齊其色。物馬齊其力。
又【巫馬】掌養疾馬而乗治之,相醫而藥攻馬疾。又【趣馬】掌贊正良馬。
睪 zé 通“澤”。①香草名,即泽兰。②水边。【正韻】直格切,音宅。與澤同。【荀子·正論篇】側載睪芷以養鼻。【註】睪芷,香草也。或曰睪,當爲澤,澤蘭也。
驿译绎斁圛yi择泽ze渍zi释shi
马ma武wu怒nu牧mu羖gu斁du
跑马之后大汗淋漓,需要擦干清洗灰尘污垢。引用为恩泽、袍泽、与子同泽(襗)。汗渍。
馬褐(馬的護衣)。战马衣甲。无所谓衣裤,既是衣也是裤。
襗 zé 贴身的衣服:“香衫画~有情时,回颦向闺里。”【韻會】直袼切,音宅。【詩·秦風】與子同襗。【箋】襗,褻衣近污垢。
又【廣韻】羊益切,音奕。【博雅】長襦也。【周禮·春官註】巾絮寢衣袍襗之屬。
套裤。【唐韻】徒落切【集韻】達各切,音鐸。【說文】絝也。段注:絝者、脛衣也。按周禮玉府注云。燕衣服者、巾絮寢衣袍襗之屬。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鄭注云。褻衣、袍襗。秦風。與子同澤。傳曰。澤、潤澤也。箋云。襗、褻衣。近汗垢。釋名曰。汗衣、近身受汗垢之衣也。詩謂之澤。受汗澤。廣韵此字三見。一曰褻衣。一曰袗襗。一曰衣襦。亦皆不云絝。○又按毛云。潤澤也。箋云。襗、褻衣。此葢毛作潤襗。故箋冡襗而釋之。潤襗、衣名也。
②沿途选水草丰美之地建立站点,以便人马饮食休息,并接待四方来人。引用为驿站、沼泽、翻译、解释、络绎不绝。逶迤、虚与委蛇。
通过驿站向天下公布军政诏令。【書·君陳】庶言同則繹。【傳】衆言同,則陳而布之。【詩·小雅】會同有繹。【傳】陳也。
【揚子·方言】繹,長也。【博雅】繹,窮也,終也,充也。【玉篇】繹,大也。(诏令天下,故而引申为长、穷极一切、终极、充足、大)
又龜名。【周禮·春官】龜人掌六龜之屬,地龜曰繹屬。【疏】仰者繹。(用于占卜进而可能作为军政命令的龟甲)
又祭名。【左傳·宣八年】壬午猶繹。【註】繹,又祭,陳昨日之禮,所以賔尸。【公羊傳】繹者何,祭之明日也。(先在室内接亡,一或几天后在门外送亡)
墿 yì 道路。【廣韻】羊益切【集韻】【正韻】夷益切,音亦。【博雅】軌道也。
墿 tú 古同“途”,路途。【集韻】同都切,音徒。【爾雅·釋詁】路旅,塗也。塗或作墿。又徒故切,音度。道也。
选择视力好的斥候探马侦查、抓舌头审讯军情。引用为翻译、解释。
䁺 yì 目明貌。同“睪”。又夷益切,音亦。【類篇】目明貌。【揚子·方言】睨䁺,明也。【繆襲·尤射】上下䁺爰易釐。【註】䁺,明也。
䁺 shì 视貌。【廣韻】【集韻】施隻切,音釋。視貌。
译譯 yì 把一种语言文字依照原义改变成另一种语言文字:~注。~音。口~。直~。翻~。译写(翻译写作);译经(翻译经典)。《礼记·王制》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方言十三》译,传也。《说文》传译四夷之言者。
〈名〉翻译人员。刘向《说苑》于是乃召越译,乃 楚说之。
〈动〉张衡《东京赋》重舌之人九译。
解释;阐述。《潜夫论》夫圣人为天口,贤者为圣译。
通“择”。选择。译居(择居)。《隶释·汉孟郁修尧庙碑》周道衰微,失爵亡邦,后嗣乖散,各相土译居。
中途饮食短暂休息,以便再次出发。引用为无歝、无斁、无逸。
歝 yì 古同斁 yì 厌倦。《诗经·鲁颂·泮水》戎车孔博,徒御无斁。【書·太甲】朕承王之休無斁。【傳】我承王之美無厭。【詩·周南】服之無斁。【箋】乃能整治之,無厭倦。【說文】斁,解也,厭也。从攴睪聲。一曰終也。
晋·傅玄〈桑椹赋〉:「嘉味殊滋,食之无斁。」
斁 dù〈动〉斁圮(败坏,毁坏。斁败,斁坏);斁伦(败坏伦常)。【書·洪範】彞倫攸斁。【詩·大雅】耗斁下土。【箋】斁,敗也。【釋文】《說文》字林皆作殬。《汉书·薛宣传》得其人则万姓欣喜,百僚说服;不得其人则大职堕斁,王功不兴。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秦汉而还,多事四夷,中州耗斁,无世无之。」
明· 刘基《卖柑者言》法斁而不知理。
音韵:
驿译绎懌斁圛yi择泽ze释shi
马ma武wu怒nu牧mu羖gu斁du
嬕 shì 古女子人名用字。
睪 yì 【六書本義】與懌繹同。
睪 zé 同“擇”。通“澤”。【正韻】直格切,音宅。與澤同。又【正韻】擇,亦作睪。
睪 dù 同“殬”。败。【集韻】都故切,音妒。敗也。與殬斁通。
绎 yì 又與驛同。【詩·大雅】徐方繹騷。【箋】繹,當作驛。【爾雅·釋訓】繹繹,生也。【疏】載芟云:驛驛其達。繹與驛音義同。
又【詩·魯頌】以車繹繹。【傳】善走也。
又【集韻】施只切,音釋。釋,或作繹。解也。
译 yì 〈动〉通“择”。选择。译居(择居)。《隶释·汉孟郁修尧庙碑》周道衰微,失爵亡邦,后嗣乖散,各相土译居。
……
【廣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亦。【說文】抽絲也。【揚子·方言】繹,理也。絲曰繹之。【註】言解繹也。
又【爾雅·釋詁】繹,陳也。【書·君陳】庶言同則繹。【傳】衆言同,則陳而布之。【詩·小雅】會同有繹。【傳】陳也。【禮·射義】射之爲言繹也。或曰舍也,繹者,各繹已之志也。【疏】繹,陳也。
又【詩·魯頌】以車繹繹。【傳】善走也。
又山名。【詩·魯頌】保有鳧繹。【傳】繹,山也。
又龜名。【周禮·春官】龜人掌六龜之屬,地龜曰繹屬。【疏】仰者繹。
又祭名。【左傳·宣八年】壬午猶繹。【註】繹,又祭,陳昨日之禮,所以賔尸。【公羊傳】繹者何,祭之明日也。
又邑名。【左傳·文十三年】邾文公卜遷于繹。【註】邾邑。
又紬繹。【前漢·谷永傳】燕見紬繹。【註】紬繹者,引其端緒也。
又【揚子·方言】繹,長也。
又【博雅】繹,窮也,終也,充也。
又【玉篇】繹,大也。
……
端透定泥,知彻澄娘
泽澤ze⇔de→凙鐸duo
舌上音→唇音pe→冯ping冯feng(河面结冰可)
凙 duó 冰;檐流水成冰。【唐韻】徒洛切【集韻】【韻會】【正韻】達各切,音鐸。冰結。
冯馮 píng 同“凭”,凭借,依靠。马行速。【廣韻】扶冰切【集韻】【韻會】皮冰切,音憑。【說文】馬行疾也。
又【玉篇】乗也,陵也,登也。【易·泰卦】包荒用馮河。【疏】用馮河者,無舟渡水,馮陵於河,是頑愚之人。此九二能包含容受,故曰用馮河也。【爾雅·釋訓】馮河,徒涉也。【疏】小雅小旻,不敢馮河。毛傳云:馮,陵也。然則空涉水陵波而渡,故訓馮爲陵也。
又【周禮·夏官·大司馬】馮弱犯寡則眚之。【註】馮,謂乗陵也。
又馮馮,牆堅聲。【詩·大雅】削屢馮馮。【傳】削牆鍛屢之聲馮馮然。【朱傳】削屢,牆成而削治重複也。馮馮,牆堅聲。(凿冰冲冲)
又借爲馮依字。【詩·大雅】有馮有翼。【傳】可馮依,以爲輔翼也。
又古郡名。【前漢·地理志】左馮翊註,故秦內史,太初元年更名。
又【揚子·方言】馮,怒也。楚曰馮。【註】馮,恚盛貌。【左傳·昭五年】今君奮焉,震馮怒。
又恃也,矜也。【史記·伯夷傳】衆庶馮生。【註】馮者,恃也。言衆庶之情,蓋馮恃矜其生也。
又【莊子·盜跖篇】富人侅溺於馮氣,若負重行而上也。【註】呂吉甫曰:馮,恃多資氣驕滿也。舊註馮讀如憤,非。
又不滿之意。【張衡·西京賦】惟帝王之神麗,懼尊之不殊。雖斯宇之旣坦,心猶馮而未攄。【註】宮室神嚴,所以別尊,故此宇雖寬坦,心未攄散也。
……
圛 yì 圉 yǔ
马群在草场围栏内来回奔跑,尘土飞扬。
圛 yì 〈动〉回曲而行。《説文•口部》:“圛,回行也。”【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說文】回行也。
〈形〉云气稀疏。《説文•口部》:“《尚書》‘曰圛’。圛,升雲半有半無。”【徐鍇曰】洪範卜五,曰雨,曰霽,曰蒙,曰圛,曰克。圛者,象氣絡繹不絕也。半有半無,卽史龜筴傳所謂雨不雨,霽不霽,氣不聯屬之說也。《今文尚書》作驛。
圉 yǔ 畜养。《左传·哀公十四年》孟孺子泄将圉马于成,成宰公孙宿不受。
【周禮·夏官·校人】乗馬,一師四圉。【註】四匹爲乗,養馬爲圉,乗馬分爲四圉,則圉師一人掌之。
又【圉師】掌敎圉人養馬。
又【圉人】掌養馬芻牧之事,以役圉師。【註】役者,圉師使令焉。
养马的地方。【僖二十八年】不有行者,誰扞牧圉。晋·桓温〈辞参朝政疏〉:「且不有行者,谁扞牧圉。」
边陲。【詩·大雅】多我覯痻,孔棘我圉。《左传·隐公十一年》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唯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爾雅·釋詁】垂也。【註】守圉在外垂也。
通「御」。抗拒、防御。《庄子·缮牲》其来不可圉,其去不可止。《墨子·公输》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又月名。【爾雅·釋天】月在丁曰圉。
又【孟子】始舍之圉圉焉。【註】圉圉,困而未舒之貌。
又姓。【左傳·哀十六年】楚圉公陽穴宮負王,以如昭夫人之宮。
又圉門,周王城門。【周語】王自圉門入。
又圉陽,地名。【左傳·昭二十四年】楚王以舟師略吳疆,至圉陽而還。
又朱圉,山名。【書·禹貢】西傾朱圉。【前漢·地理志註】山在冀縣南梧中聚。
又邑名。【後漢·郡國志】圉屬豫州留郡。
又洛陽有圉鄉。
又與圄同。詳前圄字註。
又與敔通。樂器。【詩·周頌】磬柷圉。【書·益稷】作柷敔。
又【諡法】威德剛武曰圉。
又【正韻】魚據切,音御。止也,捍也。【莊子·繕性篇】其來不可圉。【註】與禦同。【管子·大匡篇】吾參圍之,安能圉我。
又【前漢·賈誼傳序】設建屏藩,以守强圉。吳楚合從,賴誼之慮。
1、日本保守党815终战80年谈话,我们来看看日本这些政党的认知,日本政党百度百科
3、送检八大品牌“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喜茶奈雪等五家产品检出反式脂肪酸 糖和钠含量普遍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