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朱晓明:“老西藏精神”何以成为西藏建设的传家宝?

时间:2025-08-21 23:53 作者:果子狸炖鳕鱼

朱晓明:“老西藏精神”何以成为西藏建设的传家宝?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召开,西藏自治区及其人民政府宣告成立,西藏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政权,实行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本文节选自《当代西藏工作理论思考与实践》,作者为中国藏学中心原党组书记朱晓明。文章讲述了“长期建藏”思想的历史发展,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将此作为“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五项重要原则之一,为“老西藏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资料图:中国西藏网

【文/朱晓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提出的西藏工作重要原则。”并一一阐述其内容,指出:“长期建藏,就是要坚持慎重稳进方针,谋百年大计,作长期打算,一切工作从长计议,一切措施具有可持续性,兼顾当前和长远、需要和可能、国内和国际,切忌处理问题简单化,切忌急于求成。”对“长期建藏”等原则的重申和强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2015年8月下旬,接到部机关党委的通知,要我为部中心组学习准备一个讲座,内容是“长期建藏”的思路和措施。讲这个题目,必然要涉及历史,但重点又是当前,特别是要结合学习和贯彻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因此确定了这么一个题目:《“长期建藏”思想的历史和现实》,主要想讲清两个问题:一是当年“长期建藏”思想产生的历史;二是当前重申“长期建藏”原则的现实。

我第一次接触“长期建藏”问题,是在1980年。那时我是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干部。随时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阴法唐同志去昌都地区调研,同行的还有部里的“老西藏”李佐民同志。翻过怒江山后,阴书记的车出了问题,把我们坐的车换给他,他继续去左贡县调研,我们坐他那辆一个轮子偏了,但还能凑合开的车直接去地区所在地昌都。到昌都后,开始起草阴书记准备在昌都地区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阴法唐(1922年7月-2025年6月)

阴书记从下面调研回到地区后,半夜12点,召集起草讲话的工作人员表示慰问,向大家敬了一杯酒。要求第二天早上8点拿出稿子。我们加班赶稿子,第二天讲完后,阴书记比较满意,要我们修改,后来以“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新西藏而努力奋斗”为题,发表在1980年第7期《民族团结》杂志上,又收入了《阴法唐西藏工作文集》,作为打头的第一篇文章。

这篇讲话谈到了“长期建藏”问题,指出:“要进一步树立‘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思想。西藏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具体到每一个进藏干部、职工来说,为西藏人民服务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而西藏建设事业的发展是无限的。每一个进藏工作的同志,不论在藏时间长短,都不应有临时观点和作客思想,而应以主人翁的姿态,与藏族人民并肩战斗。”

这段话是在跟随阴书记调研后起草的,也是我第一次遇到“长期建藏”问题,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不能有临时观点和作客思想。但是,对这个问题的历史和现实,那时并没有深入的了解。

长期建藏思想是“老西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重申“长期建藏”思想,并把它作为“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五项重要原则之一,为“老西藏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一、“长期建藏”思想产生的历史

1、从“川南安家”到“进军西藏”

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登上北去的列车,前往莫斯科。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出国访问。就在出访途中,他得到西藏当局派出“使团”出国求援的消息,更加意识到解决西藏问题的紧迫性。途经满洲里时,毛泽东致信给中共中央并西南局,指出:印、美都在打西藏的主意,解放西藏的问题要下决心了,“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否则夜长梦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六次会上的讲话中说:“回过头看,党中央和毛主席是从新生人民政权安全和巩固的战略大局上考虑这个问题的。当时,新中国百废待举,美国又在朝鲜半岛把战火引到我们家门口,要是解放西藏的决心下的稍微晚一点、行动慢一点,我们将面临更大困难和问题。”

因为当时西南战事尚未完全结束。中央最初考虑这一任务以西北方面为主,西南方面为辅。西北方面提出战线太长,兵力分散,战事虽然基本结束,但是少数民族地区广大,情况复杂,原有兵力本来就少,难以抽出太多兵力进藏;且从青海格尔木方向进藏的道路多年损毁,仅修路就需很长时间。毛泽东当时正在苏联访问,看到这个电报后是不高兴的,随即指示:“由青海及新疆向西藏进军,既有很大困难,则向西藏进军及经营西藏的任务应确定由西南局担负。”

刘伯承、邓小平本来是进藏的辅助方向,现在一下子变成了主要方向,而且不但“向西藏进军”,还包括“经营西藏的任务”,压力徒增。当时62军驻西康,距西藏最近,理所当然成为进藏部队首选。但刘伯承考虑62军来自一野,让他们进藏不妥。所以,坚持派二野的部队进藏。

这是当年那一代人的领导风格:越是自己的部队,越是主力,越要承担艰巨任务。刘、邓最后商定:62军不进藏,调自己指挥的二野一个主力军承担进藏任务。

18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领受进藏任务的。18军原定的任务是接管富庶的川南。军长张国华已经定为川南行署主任,军政委谭冠三已任命为自贡地委书记。多数干部也已被任命了地方行政职务。1950年1月7日,张国华赴川南行署上任途中收到刘、邓急电:就地待命,军领导及各师一名负责人速赴重庆领受最新任务。

1月10日,刘、邓在重庆接见张国华等18军领导。

邓小平第一句话便开门见山:“今天谈话凭党性。”

张国华答:“一切听从党安排。”

邓小平说:“你指挥部队去。”

张国华答:“坚决完成任务!”

单刀直入几句话,掷地有声。

“今天谈话凭党性”,邓小平特别强调这一点。真正的党性并不表现在平时滔滔不绝的政治表态,而是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的勇气和担当。

进军西藏部队的主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八军。十八军来自豫、皖、苏地区,长期转战安徽、江西、湖南、贵州。全国大部分解放后,带着满身征尘来到天府之国四川。部队在向川南开进的途中,突然接到进军西藏的新任务。这个弯子转得很急、很陡,相当一部分指战员难以适应,从天府之国到西藏高原,思想产生了很大的波动,在个人前途、家庭、婚姻、艰苦等问题上产生了种种疑虑。

在18军进藏动员大会上,张国华说:“你把西藏看成是不毛之地,可英帝国主义却从不嫌它荒凉,百余年来拼命往那里钻,现在美帝国主义又积极插足。难道我们对自己的国土反倒没有帝国主义热?”“如果西藏真被帝国主义分割出去,我们的西南边防后退到金沙江,恐怕我们在四川也坐不安稳吧!”

邓小平亲自坐镇18军进藏动员,对张国华的讲话带头鼓掌,并给18军将士题词:“接受与完成党赋予的最艰苦的任务,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革命军人无上的光荣。”

1950年春,张国华率领18军部队进军西藏。在18军进军西藏的动员大会上,张国华带着女儿小难来到会场,“背女出征”,义无反顾。就在大军将行,万事繁忙的时候,小难却因髙烧不退夭折于进藏途中。这是18军进藏第一个牺牲的生命。

Top

1、学习胖东来,永辉亏惨了,胖东来和永辉哪个强

2、浙江省金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原四级调研员金凌被查,金华金凌勋

3、一村民称被“老虎”抓出十余道伤痕,湖北当地最新通报→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PJR/detail/xguwiz.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果子狸炖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