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制表业的困兽之斗,瑞士表行协会公布顶级表排名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李沛】
这不是第一次了。杜嘉班纳的筷子视频,H&M的新疆棉声明,阿迪达斯和耐克的政治表态——近年来,西方品牌在中国"翻车"已经成了一种令人疲惫的循环剧。但斯沃琪的这次失误,时间点格外微妙。就在几个月前,这家公司还在财报中把业绩下滑完全归咎于中国市场的拖累。净利润暴跌88%,从1.47亿瑞士法郎跌到1700万,董事会议上一定有人在抱怨中国消费者"不给力"。
尼古拉斯·海耶克看到了机会。这位黎巴嫩裔的瑞士商人通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收购,将两家濒临破产的制表企业ASUAG和SSIH整合成斯沃琪集团。他的策略很简单:既然打不过日本人的低价石英表,那就造出比他们更便宜、更时尚的石英表。
斯沃琪的名字经常被误解为"瑞士手表"的缩写,但海耶克后来澄清,它其实代表"第二只手表"——一种全新的手表理念。不是奢侈品,不是传家宝,而是"戴在手腕上的时装"。可以随心情更换,可以搭配衣服,可以表达个性。
那时候的斯沃琪,代表着西方的时尚品味和生活方式。戴一块斯沃琪,就像穿一件牛仔裤、听一张流行唱片一样,是年轻人表达自我的方式。品牌和消费者之间,有着某种微妙的默契和认同。
数字不会撒谎。到2023年,中国市场为斯沃琪集团创造了26.3亿瑞郎的净销售额,占全集团的33.3%。这个比例意味着,每卖出3块斯沃琪集团的手表,就有1块是卖给中国消费者的。2020年疫情期间,当全球其他市场都在萎缩时,中国成了斯沃琪集团唯一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区域。
从1990年代到2020年代,30年的时间里,中国从斯沃琪的新兴市场变成了核心市场,从增长点变成了救命稻草。
1、王上源喊话:创造历史的机会不是每天都有,咱今天来就是突破历史
2、中国足球青训问题在哪?对话欧塞尔青训总监,欧洲青训中国球员
3、AI 3D大模型Tripo 3.0发布,参数量达2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