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全运会,有啥不一样?,粤港澳 全运会
群众项目正随着全民健身发展,成为全运会的支柱板块。
《共同体》是中国之声决胜时刻联合体育大生意推出的体育商业主题对话节目,以“求同存异,聊聊大家共同关心的体育热点话题”为口号,每周一期,逢周五晚上10:00于中国之声《决胜时刻》栏目期间播出。
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将于11月9日正式揭幕,但群众项目早在今年2月已经举行。到目前为止,十五运会群众赛事23个大项、166个小项的预赛,除广播体操、围棋和篮球五人制等个别项目外,均已告一段落。8月8日,恰逢一年一度的全民健身日,第204期节目讨论本次全运会怎样通过群众项目,让“全”字理念更深入人心。参与的“闲话者”是中国之声记者张闻,首都体育学院教授李相如,体育大生意高级作者朱健文。
本文为本期节目精华摘录。
全龄化、全民化
张闻:请两位聊全民健身的话题,主要是恰逢其时。今天是8月8日,也就是每年一度的“全民健身日”。今年讨论全民健身有一个大背景,就是这是一个“全运年”,十五运会的群众项目2月份已经开始了,共设立23个大项、166个小项。全运会群众项目是从2017年的天津十三运会开始设立的,当时设置19个大项、126个小项。那么这三届赛事以来,全运会群众项目的设置呈现出什么有代表性的发展趋势?
李相如:让群众项目加入进来,是全运会办赛的一次重大创新。它既希望继续传播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同时也希望更多日常可能只是“看比赛”的人群,直接参加到比赛中。所以群众项目规模一直在扩大,参与门槛尤其是年龄这个方面,也不断降低。尤其是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确立之后,全运会扩充了群众项目的内容,一定程度呈现出中国式现代化在体育层面上的表达。
现在关于全运会有一个“三‘全’理论”——全龄友好、全力保障、全民共享。其中全龄友好显示的是一种城市、国家的温度。从青少年到老年,其实每个人都有可能在全运会体现自己的价值,或者得到参与的体验。
张闻:全运会的群众项目的确挺有意思。像乒乓球、羽毛球都是在我们国家开展非常广泛、群众基础很扎实的项目。我们经常会发现身边的人,可能社区里、单位里的高手。但是让不同的民间高手一起比试的真正竞技机会并不多,大多是一些系统内的比赛,譬如我可能主要参加新闻系统里的比赛。而全运会群众项目就能真正打破系统之间的隔阂,将更多民间高手放在一起比赛。健文,你留意到这三届全运会群众项目是怎样扩充项目的吗?
群众项目定向决赛在“荔枝之乡”茂名举行
图源:广东省体育局
朱健文:李教授刚才提到规模扩大与门槛降低,我想补充的一点是群众项目的设置怎样与东道主的地方特色对接。十三运会在天津举办,群众项目中的航模、海模项目就比较贴合天津这样一个临海港口城市的特色。十四运会在陕西举行,新增了一些充满武术特色或格斗元素的项目,例如太极拳、中国式摔跤等。今年十五运会由广东、香港、澳门联合举办,本地很有基础的舞龙、舞狮、保龄球等项目就加入进来。
而且我还想提一提定向项目。它是最早举行决赛的群众项目,在茂名举行。
张闻:真凑巧,我现在在采访成都世运会,今年世运会首金就是来自定向。
朱健文:今年是定向首次进入全运会群众项目序列。为什么选择在茂名举行决赛?因为这座城市的地形特色兼具“山、海、农、城”四大特点,非常适合举行定向越野。通俗来说,定向项目就是拿着地图、指南针等工具,找到相应的“打卡点”。在比赛过程中,选手可以一边锻炼、一边欣赏茂名美景,这对于传播茂名本地户外资源优势很有意义。
群众项目可作运动竞技发展试金石
张闻:大家都知道,职业运动员的黄金生涯非常短暂。传统意义上来说,全运会基本上是中国运动员职业生涯当中的最后一站,也就是三十来岁的时候比完一届全运会就退役了。
传统竞技体育是这样。但是全运会的群众项目强调全龄友好,覆盖从青少年到老年的各年龄段人群。李教授怎样评价这种赛事设置对全民健身的推动作用?
李相如:推动作用和意义自然是很大的。全运会引入群众项目后,一般首先推动到相应项目在各个城市的普及,并逐渐进入到扩大规模、提升水平和参赛能力的发展升级过程。这个发展过程里面,青少年、中年和老年,都会在各自年龄段中不断地增强对体育的认知,以及对科学健身的了解,从而使自身的体育能力、体育技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升级和提高。
这使我们全民族或者整个集体人群在体育方面的文化素养、技能水平、竞技能力都得到提升和改造。像贵州榕江的“村超”、今年火红的江苏“苏超”,当中中青年群体参与的比例很高,从20岁以前到30多岁的人都在参与。他们可以在参赛过程中唤醒个人对竞技体育的新渴望,或者迎来新机遇,展示自己的才能才华。
门球是较典型的老年人友好运动
图源:Osports全体育
过去奥运会、全运会的参赛运动员,以精英运动员为主。而现在全运会群众项目是推动精英以外的人群参与体育、参与比赛,甚至有更多老年人都跃跃欲试。当然,我们建议老年人参加竞技赛事还是要以注重安全为前提。
张闻:我采访世运会时也感受到全运会群众项目的意义。世运会的很多项目不在奥运争光的序列里面,包括全运会竞技项目。但是其中一些对大众群体尤其是老年人来说比较友好、比较高参与度的项目,进入到全运会群众项目之中。例如门球,大家都知道比较多老年人打。通过全运会可以决出老年人门球的王者。
另外全运会群众项目当中,门球赛场的年龄跨度可以很大,从19岁的新秀到80岁的老将,半个世纪的年龄差,都可以同台较量。我觉得这样的比赛主打一个玩得开心,架设了链接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爱好者的交流桥梁,参加比赛还有机会收获友谊。
李相如:主持人提到世运会。世运会与奥运会相比,很重要的标签就是主要比赛项目都是非奥项目。所以世运会的价值有两个:没有进入奥运会的项目由世运会做,这叫“填充空白”;把新型项目放在世运会平台上,帮助它快速提升水平,为未来进入奥运会做准备。全运会群众项目其实也可以发挥这个作用。
张闻:是的,比如有些新兴项目刚在中国兴起,还有没有职业运动员大规模出现、也没有梯队化,但是在群众之间已经有所开展了。也许通过在全运会群众项目设项,可以看到项目有没有进入到全运会竞技项目的潜质。
大湾区民间体育互动加强
张闻:对于十五运会,很多人都称它为“大湾区全运会”。这个说法可能不是特别准确,因为不少项目是在非湾区城市举行,用地域来称呼的话,也许叫做“粤港澳全运会”更合适。但通过这个口误我们可以看到,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确深入民心。健文,您近年接触到哪些大湾区民间体育交流比较密切的例子?这次全运会能加强这种交流吗?
朱健文:体育交流的例子还是挺多的。比如足球方面,每一年都会举行粤港澳大湾区足球冠军联赛。大湾区三地的民间球队会报名参赛,包括有一些退役运动员参加精英组,而普通球迷主要参加常规组。比赛由粤港澳三地轮流举办,今年是东莞举行精英组比赛,广东足球名宿陈玉良领衔的南粤明星队,与香港球迷组成的香港湾区联队等队伍有比较精彩的交手。
另外龙舟也是很经典的交流场景。像广东省龙舟公开赛,长期有来自香港、澳门的龙舟队,与广东的队伍在水面上一较高下。
“琴澳杯”匹克球赛
图源:横琴民生事务局
还有一个我比较关注的例子是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为基地所展开的广东澳门体育交流。这个区域是粤澳加深合作的示范点,近年举办了一系列以“琴澳杯”为命名的体育赛事,涵盖乒乓球、匹克球、篮球、羽毛球、网球等项目。横琴、澳门两地的居民职工以及一些学生都会参与进来。深合区足协还牵头成立过一支叫“澳琴新时代”的足球俱乐部,2024年征战了广东的省超联赛。总体而言,大湾区民间体育交流无疑是非常密切的,而且有体制内、体制外乃至商业化的多方面推动。
李相如:世界四大湾区,包括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以及我们国家的粤港澳大湾区,现在发展势头最猛的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三大湾区,在体育发展方面也有很好的经验,例如纽约由很多著名的职业联盟球队,包括篮球的尼克斯、棒球的扬基。当地体育赛事与金融、媒体等业态捆绑起来之后,形成新型的体育经济形态,这可以给粤港澳大湾区也带来借鉴,怎样开发本地的顶级赛事、顶级IP生态。
体育消费正在走向融合式消费
张闻:除了民间体育交流之外,十五运会群众项目还有个挺有意思的点,老将组有不少退役国手国脚参加。例如女足老将组里面,有不少经典“铿锵玫瑰”一代的老女足运动员参加,于是产生了当年运动员时代赢得全运会、如今在老将组再次成为全运会冠军的故事。篮球、排球也有一些退役选手参与的例子。李教授觉得这种安排的意义是什么?
李相如:第一个作用在于,这些老将本身知名度很高,当他们回归赛场,也是像球迷传播了一种体育精神。第二个作用是促使群众体育的队伍赛事提高水平。退役老将虽然不再处于巅峰状态,但仍然保持着一定的竞技水平,可以带动更多关注全运会、关注体育,让更多人成为体育的积极推崇者和爱好者。
张闻:通过赛事带动消费、带动文旅发展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我感觉最早在《决胜时刻》节目与李教授交流相关话题的时候,文体旅融合还是个比较前沿的概念。而现在“村超”“苏超”都发展得很好,大家已经明确到体育带动消费的作用了。
李相如:2014年、11年前,“46号文”出台提出提高消费、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同期全民健身也上升为国家战略。当时体育消费就已经被纳入到国家视野。这11年里,体育消费从统计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指标,变成我估算占中国GDP已有2%的巨大规模,这个变化非常巨大,也预示着未来体育消费将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家的支柱性产业。
“苏超”延伸消费包括了参赛城市的特产
图源:江苏省体育局
就具体变化而言,现在的体育消费不是单纯买件运动服、看一场球赛,而是变成全方位、全市场化、全人群的消费行为。以前大家追顶级赛事、追明星运动员,现在“苏超”这么火,观众是追哪一个人吗?追的是赛事本身。然后就有了从门票到饮食、酒店、地方特产、文创产品等一系列延伸消费。这让体育消费从一种过去的观赏型消费,转化为现在界限被模糊、内容被颠覆的新型消费。
张闻:今天的聊天让我意识到,过去我们更倾向于把传统竞技体育的更高、更快、更强视为“主菜”,把群众体育视为“配菜”。但现在,群众项目已逐步因为消费与体育的共融,发展成全运会未来的一个支柱板块。相信这种发展未来会进一步推动竞技体育成果的全民共享,并成为办赛城市发展以及民生改善的持续动力。感谢两位今天参与我们的话题讨论,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注:本文封面图片为十五运会群众比赛乒乓球决赛赛场瞬间,图片来自赛事组委会
1、亿航eVTOL为何装大米测试?安全为要理念在业界达成共识,亿航智能
2、美国众议院共和党拨款委员会恢复对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的全面资助,狗粮续上了
3、慢慢来!火箭和杜兰特的提前续约截止日是明年6月30号,火箭队杜兰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