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华为芯片技术遭“团伙式窃密”,给全国研发企业上了一节“安全教育课”

时间:2025-08-10 02:53 作者:野书生

华为芯片技术遭“团伙式窃密”,给全国研发企业上了一节“安全教育课”

大家好,我是乌鸦。

上周上网冲浪获知了一个“字少事大”的事情,我国芯片研制的头部企业华为海思遭到一次大型的商业窃密。

此案并不是来自国外的商业间谍,而是国内企业“尊湃”对海思实施的一次集体团伙式窃密。

实际啊这个事件不是刚刚发生的,窃密案情早在4年多之前的2021年就开始发生;2023年,警方已经侦破该窃密案件并抓获犯罪嫌疑人。只是这次法院判决结果刚出炉,又一次吸引了广泛关注。

根据7月28日上海第三中院的一审判决结果,多达14人获刑(其中5人实刑),共计罚金1350万人民币,其中首犯判处有期徒刑6年,罚金300万元。

而稍稍深入了解一下此案的来龙去脉,令人惊讶的不仅在于案情的“严重”,还在于案情的“简单”。

正如人们常调侃的——“高端的商战往往是如此的朴实无华”。这场窃密大案,里面没有什么勾心斗角的智力大战,没有什么顶级黑客突破防火墙,也没有什么波诡云谲的“高级特工”对决,更没有什么身法怪盗潜入剧情……

本案首犯张某,查了下就是尊湃通讯CEO张琨,而这个张琨,是前海思员工。

乌鸦简单搜集获知,张琨在海思工作长达十年,期间最高达到21级的技术总监,拥有超过20年的半导体从业经验,在职时主持开发多款短距互联芯片(如WiFi、蓝牙、NFC等)。

2021年,张琨从海思离职,同年3月迅速开始“创业”成立尊湃通讯。该公司对外宣称的“主业”,就是“国产WiFi6芯片”的研发和生产。显然,这跟他此前在海思的业务,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同业”。

虽然这样在行业内颇有建树的专家对于原公司无疑是宝贵的财富,但人才的自我选择、业内外流转当然也无可厚非。只是,你离职创业,凭自己和团队的本事,做出与老东家匹敌乃至超越的产品,你得到的只会是尊敬,对全行业也是鲶鱼式的良性竞争促进。然而,张琨从最一开始,打的就是一手歪算盘。

思路很简单:直接从老东家那里“偷”。

那要怎么偷呢?

方法也十分的“原始朴素”:

他们以支付高薪、股权利诱等方式,诱导多名海思研发人员跳槽至尊湃,并指使这些人员在离职前非法盗取海思芯片商业秘密,然后“蚂蚁搬家”式把这些重要信息带到尊湃,后者直接抄袭,用在自家的同类产品上。

早在张琨自己离开海思、创立尊湃之前的2020年,他就已经开始谋划和实施一整套的窃密链条。

张琨首先拉拢自己原来的下属刘某;再以此为锚点,进一步拉拢周某(A)、周某(B)、顾某某等骨干人员,迅速组建出一套完整的WIFI芯片核心高管团队;再由高管对原海思产品端到端人员整编制挖角,涉及芯片的射频、SoC、数字、算法、解决方案、封装等各个环节员工共近百人。尊湃创立的第一年,前海思员工占比高达六成。

想当年,张琨介绍宣传尊湃在WiFi6芯片研发上的优势时,还特别夸耀公司“拥有建制化、有经验的团队”,好家伙,那能不“成建制”吗……

咱们说去老东家挖角,乃至于这种成建制的批量挖角,在商业社会,不是不行。但你搞到这样一套成熟的技术团队,你倒是好好干呐,偏不,非要把这等聪明才智都用到邪路上去。

张琨和他的尊湃从海思大量挖人,本可以光明正大地做,偏偏想尽办法“暗度陈仓”,可谓此地无银了。虽是批量挖角,却特意安排分批分步离职,还有多人是工作日仍在海思正常上班,周末到尊湃工作,其中几人更是白天在海思晚上去尊湃,也是时间管理大师了。

甚至,还有部分人员是专门“绕一圈”,改名换姓(使用化名),试图绕开风险,规避责任。比如工程师王某某在海思期间,已因窃密行为受罚,不仅不知悔改,还改用化名王某扬,通过第三方劳务派遣,将手握的海思关键技术信息作为“投名状”投奔尊湃(王某某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9个月,缓期1年9个月,并处罚金70万元)。

此外还有一些海思员工在尊湃有组织的安排下,暂不离职,而是利用剩余的在职时间,与已在尊湃的人员内外勾结进行窃密活动。

到了东窗事发时,尊湃方面还在想歪招,为主要人员刘某伪造离职的假象。但所谓的“离职”后,尊湃仍为刘某保留了股票,甚至还按时发薪。

可以说是直至死到临头的当口,尊湃方面仍是把脑筋全部押在歪道上,骚操作不断。

那么张琨拉拢来的这些人员具体如何盗取海思的商业机密呢?

说起来实在是原始得令人惊讶。主要就是被指使在离职前通过手抄、截屏等方式非法获取海思芯片技术信息。

据悉,共20多名原海思员工离职前大量访问非本职工作文档,通过抄写、拍照、截图等方式窃取芯片电路图、版图、规格参数,离职后携这些商业秘密入职尊湃。

如此精心布局的窃密链条,也让尊湃看起来高大上的“研发事业”,完全形成了对“偷”“抄”的路径依赖。

2023年,由公安部督办,上海警方在江苏警方大力配合下,对尊湃开展集中收网,抓获14名犯罪嫌疑人(14人全部为前海思员工)的同时,查扣存储侵权芯片技术的服务器7台。后经官方鉴定,侵权芯片技术有40个技术点与权利公司(海思)商业秘密的密点具有90%以上同一性,构成实质性相同。

警方2023年侦办案件期间图像

好么,您但凡搞点自创别全是抄呢……据称,海思方面最初意识到尊湃的窃密行为,也是因为后者的产品出来,前者验证发现其技术路径跟自家的高度相似,可以说抄得真是不躲人了。

要知道此次窃密案被判刑14人几乎全部为国内外名校硕博高学历人群,当这些“聪明人”“人才”全力投入歪门邪道,破坏力相当惊人。

2023年上海经侦官方发布的对比图片

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日防夜防家贼难防,这次重大的商业窃密事件,犯案过程就是如此简单,可越是这样简单的方式,自家员工近乎“肉身藏毒”式的泄密,越是不容易发现和防范。

而作案方式虽然简单,涉案人员也许只是为自己那一点私利采取的个人犯罪行为,比如说本案从犯之一的赵某某,也许只是顾及跟前同事的一点“交情”,实质上“配合”了对方的窃密行为,自己甚至都没从中收受任何好处,对于这样的人个体来说,没准只是觉得自己的行为“多大个事”,但一桩桩一件件放到一起造成的损失却可能是巨大的。

近期的一审判决是刑事责任方面,海思的民事赔偿诉讼尚未开展,目前乌鸦还没有找到特别可信的该案造成损失的具体量化数据。早在2023年警方侦案期间,海思方面向上海市知识产权法院申请冻结尊湃银行存款人民币9500万元并获准许,显然这是一个避风险的操作,实际的损失很可能要超过尊湃的被冻结资产数额。

按照侦破案件时官方发布(上海经侦ECID)的说法:张琨等人的“窃密行为,导致权利公司商业秘密灭失,应根据该项商业秘密的研究开发成本、实施该项商业秘密的收益等商业价值来认定造成权利公司损失”。“灭失”是法律术语,指物品因自然灾害、被盗、遗失等原因不复存在。也就是属于永远不可挽回的损失,这对于本案权利公司海思乃至整个行业的损害究竟有多严重还有待继续关注。

而且,这还是海思方面发现比较及时,以及警方侦办迅速的结果,当时官方通报里特别指出警方是“在侵权芯片投入量产前及时予以查处”,如果尊湃的产品真的量产上市,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虽然我们不会像大洋彼岸的美利坚那样,滥用“国家安全”当作一个万物都能往里装的大箩筐,但是现实告诉我们,对于这样重要科研领域的商业公司,如此的窃密行为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遏制,无疑等同于对遵纪守法全力投入研发企业的打击,变相损害国家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大局,因此各方面也必须把警戒线拉到“国家安全”式的级别才行。

当时侦案时上海经侦官号文章末特别提示企业要加强内部监管和保密工作,企业工作人员要严守职业操守和保密规范。

商业社会发展至今,对于职业道德这一块本应是很成熟的。不过,所谓道德只能约束有道德的人,对于潜在的窃密者,仅靠教育靠自觉肯定还是远远不够的,巨大的利益面前总会有人铤而走险。

所以不仅需要企业严防、严查,增强意识,也需要公权力对这样的犯罪行为“严惩”,予以足够的震慑。

这次尊湃案的刑事判决,就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对于主从犯的判决结果,适用了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罪”情节特别严重的,顶格可处十年有期徒刑。

也就是,对于此类案件,国法已有规定。

如果有人抱着侥幸心理觉得这怎么也就是个商业犯罪行为,“没多大事”,那真叫个试试就逝世。

乌鸦也真心希望这次对张琨等人的严惩能够充分起到示警的作用,威慑潜在的窃密犯罪行为,与企业主体一同提升保密意识和能力,为各行业、全社会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研发环境。

考资料:

环球网:《尊湃通讯侵犯华为商业秘密一审判了!主谋获刑6年并处罚金300万元》

上海经侦ECID:《上海警方侦破一起侵犯芯片技术商业秘密案》

Top

1、大厂盯上AI玩具,你的下一个LABUBU可能出自阿里,大厂指的是

2、焦晃饰演的康熙是不是最经典的?,焦晃演康熙绝了

3、高阶层民主体制优越叙事正在西方失信于民?,阶层主义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QKF/detail/iularl.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野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