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律师“单挑”王者荣耀,“中国游戏算法诉讼第一案”开庭
作为一款日活峰值破亿的产品,腾讯天美旗下现象级手游《王者荣耀》匹配算法曾困扰过无数玩家。诸如连胜之后就有连败、手感火热时匹配到奇葩队友的游戏体验让大量玩家共鸣,认为王者荣耀的匹配机制可能存在控制游戏对局胜率的隐藏机制。
对于腾讯的表态,孙千和律师对观察者网表示:“无论是游戏版本更新后的介绍,还是游戏策划的口头的答复,并不是算法公开,更像是一种‘会改进’的承诺。”
针对本次庭审和后续的发展,孙千和律师对观察者网坦言没有想到会受到那么多关注。而尽管分歧很大,但目前双方已经同意在尽可能在维护游戏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去满足玩家对于匹配算法的合理诉求。
孙千和:消费者有权了解匹配机制
孙千和律师的起诉状中提到,“原告在玩游戏过程中发现,《王者荣耀》的对局匹配机制十分不透明,当原告连胜几局之后,就会匹配到很菜的队友和很强的对手,从而输掉下一局,甚至连输,输输赢赢如此反复,直到胜率趋近于50%。”为此孙千和质疑,“评分差的玩家更容易匹配到大神队友带飞,而玩得好、评分高的玩家则经常被迫带玩得菜的队友上分”。
一直以来,作为腾讯最赚钱的游戏之一,《王者荣耀》多次因匹配机制不合理受到玩家吐槽。
对于玩家的怀疑,早在2018年,王者荣耀官网就发布过一篇《狄仁杰答疑 | 匹配算法全面解析》,解答游戏玩家的质疑。其中提到:《王者荣耀》并不存在通过匹配算法刻意为连胜状态下的召唤师匹配“坑队友”的情况。每一位召唤师,在单局中的表现与发挥,并不能由匹配的算法完全决定,还会受到对局中阵容搭配、操作状态、套路配合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匹配算法要达成的目标,是尽可能将水平尽量相当的召唤师放入同一局比赛。匹配算法是基于长期的数据基础,评估出每位召唤师的综合能力。
相比传统游戏玩家,“鸡爪流”游戏玩家并不在意自己被击杀,反而会出现死的越多,赢得越快的反直觉情况。“鸡爪流”的爆火则让更多的玩家相信王者荣耀存在控制玩家胜率的隐藏机制。
针对“鸡爪流”和控分平衡胜率的质疑,王者荣耀进行了多次直播沟通,不仅辟谣称不存在控制对局,还多次表示会优化匹配机制。
孙千和律师诉请法院依法判决二被告(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公开《王者荣耀》游戏的玩家对局匹配机制,具体包括:影响《王者荣耀》系统给玩家账号匹配队友和对手的具体因素、各因素在不同游戏模式下(例如排位赛、巅峰赛、匹配赛、娱乐模式等)的占比和权重大小。
有多位参与现场庭审旁听的人士告诉观察者网,腾讯对于孙律师的指控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腾讯认为随机抽取的玩家胜率均不在50%范围附近,因此原告主张的“控制玩家胜率在50%”的描述与事实不符。
对于孙律师认为《王者荣耀》通过让玩家输输赢赢“赢了还想玩,输了还想继续玩”造成未成年和成年玩家都沉迷游戏的主张,腾讯方则认为这反而证明了沉迷游戏本身和匹配机制无关,并补充表示腾讯对未成年人有完善的防沉迷机制,对于成年人也有过度游戏的提醒。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徐小奔教授对观察者网表示:“在法律层面,对算法的保护并没有统一的规则,而是在不同的场景中有不同的方案。”
在专利法上,数学公式、计算口诀等通用算法属于不得授予专利权的“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可由任何人自由使用;为计算机执行特定任务得计算机程序,在达到独创性条件的基础上可以作为著作权法规定的“计算机软件作品”获得著作权保护;如果算法具有秘密性、保密性、价值性(比如计算机抽奖算法),则可以通过商业秘密的方法予以保护。
然而这并不代表企业在算法公开问题上就一定能用商业秘密作为挡箭牌。徐小奔对观察者网表示,“目前,有两类特殊算法被国家重点规制,一是推荐算法,二是深度合成算法。在出现诸如大数据杀熟,AI换脸等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此时也就产生了公法规制的必要性。”
朱巍提到,2021年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提到,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向用户提供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提供选择或者删除用于算法推荐服务的针对其个人特征的用户标签的功能。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用算法对用户权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依法予以说明并承担相应责任。
针对后续进展,孙千和律师表示了相对乐观的看法,她对观察者网表示:“如果能找到一个方案,按照最低限度知情的原则,既保护了对方的技术秘密,又保护了玩家的知情权,当然是最好的。”
对于案件相关问题,观察者网向腾讯进行求证,截至发稿暂未回应。
1、广州首家市内免税店将于8月26日开业,广州的免税店都有哪些地方呢?
2、两部门征求意见:辅助驾驶不能当自动驾驶!未经备案OTA不得升级,辅助驾驶可以后期加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