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30 21:29 作者:糖果遭偷了
铁路合并:特朗普再用“解雇”上头条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最近特朗普政府就像中了“解雇”的毒,每天都有“解雇”的新闻上头条。
8月28日,美国白宫宣布——总统特朗普把美国地面交通委员会(STB)的一位重要人物罗伯特·普里默斯(以下简称普里默斯)给解雇了。原因是普里默斯不符合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
这件事,正好发生在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铁路合并案——正准备接受美国地面交通委员会(下面简称STB)审查时。
按照美国媒体的说法,这又是一起特朗普政府因为政见不合,直接解雇关键负责人的案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搞清楚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首先,这里面涉及三个机构。
美国地面交通委员会(STB)是负责铁路监管(如合并、票价、线路等)的联邦独立机构,1996年从美国交通部独立,名义上向国会负责;但其委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确认,总统因此有较大影响力并可在特定情况下撤换成员。法律上独立,政治上难免受到总统和大公司的影响。
联合太平洋铁路:美国西部最大的铁路公司,控制了从西海岸到中部的铁路。
诺福克南方铁路:美国东部重要的铁路公司,主要跑大西洋沿岸和南方。
开头所说的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铁路合并案就是指:联合太平洋铁路与诺福克南方铁路合并。
而这两个公司想要达成这项合并,就必须由STB的由5名委员投票表决,过半数同意就能通过。
被解雇的罗伯特·普里默斯就是STB的5名投票委员之一。他是一名民主党人,2020年被特朗普任命进入STB,2024年转由拜登提名续任并担任董事会主席。他一直保持“独立思考”,2023年的时候,在加拿大太平洋铁路(Canadian Pacific)和堪萨斯城南方铁路(Kansas City Southern)合并案里,他投了唯一的反对票,理由是担心减少竞争、伤害市场。
联合太平洋铁路和诺福克南方铁路想合并成一家超大的连贯铁路网络,连贯美国东西海岸。一旦合并成功,美国大铁路公司就只剩五家了。
这项合并得到了特朗普政府的政治支持,因为特朗普倾向于支持大型企业和大项目,认为这样的合并可以提升美国基础设施和运输能力。同时,华尔街和投资人也看好这笔交易,预期巨型铁路公司上市或盈利能力会更强。
反对者则认为,这次合并可能导致美国铁路市场进一步集中,形成寡头格局,减少竞争,让小企业和客户选择有限、运费上涨、服务下降;铁路工人面临裁员或调岗风险,普通消费者和依赖铁路运输的企业也可能因成本上升而受影响;大企业更容易操控政策,偏远地区的货运服务可能被削减,影响地方经济发展。
一句话总结:铁路公司想合并,特朗普支持。但必须通过STB,普里默斯就是可以投票的STB的委员。并且,还有来自美国工会以及相关各界的反对。
于是,很多美国媒体、工会和反对派都觉得解雇普里默斯这背后有“黑幕”。
那到底有没有黑幕呢?让我们用另一个维度看看,解雇普里默斯,铁路公司合并成功,谁获利?谁吃亏?
获利一方:
铁路大公司:变成超级铁路巨头,路线连通美国东西两岸;竞争对手更少,议价能力更强,可以定更高的运费;管理更集中,减少重复岗位,进而节省成本。
投资人/华尔街:大公司合并通常让股票上涨,投资人短期能赚大钱;银行、投行(比如摩根大通、高盛)也能赚并购咨询费。
特朗普政府:能对外宣“我们让美国铁路更强大、更高效”;大项目看起来像政绩,有利于选票;合并让股市涨,对“美国经济很好”的形象有帮助。
部分超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如大型石油、化工、汽车厂)通过一家铁路公司就能搞定全国运输,方便、效率高。
吃亏一方:
小客户(农民、小企业):没得挑了,以前可以换另一家铁路,现在可能只剩一家。运费可能更高,议价能力更弱。
普通工人(铁路工会成员):合并后职位重复的工人容易被裁;过去的经验,铁路大合并往往伴随“降本裁员”。
消费者/老百姓:运输费涨了,农产品、煤炭、电力、制造业成本都会受影响,最后可能转嫁到物价上涨。
监管独立性:美国地面交通委员会(STB 铁路监管机构)本该独立,结果被政治干预;以后大企业更容易操控政策,老百姓更难有保障。
所以,很多人把普里默斯被解雇看成不只是“人事调整”,而是一次明显的政治干预+利益博弈,理由和证据链大致这样:
首先,时间点极其敏感——普里默斯是在STB要审查那桩850亿美元大合并、关键投票就要到的时候被白宫解雇的,很多人一看时间就觉得怪,像是先把“挡路的人”清掉。
其次,行业游说与华尔街的利益明确。这桩合并对美国铁路公司、投行和大投资人能带来巨大利润,华尔街和资本市场都在盯着,外界自然怀疑钱和游说会影响决策。
第三,美国工会与运输团体的强烈谴责。美国最大的铁路工会SMART-TD公开谴责这次解雇,直言这是对监管独立性的攻击,怀疑背后有大钱干预。
第四,美国国会议员和政策制定者的警告。不少美国国会议员也发声,认为这更像是在帮铁路老板和华尔街谋利,会让依赖铁路的小农场主和制造商吃亏。
最后,美国学界和监管研究的背景支撑“担忧”。美国学界长期谈的“监管被俘获”问题——一旦监管机构被行业或政治力量控制,公众利益就容易被牺牲——把普里默斯被免职放进这个框架里看,很多学者和观察者都觉得值得警惕。
综合来说,虽然目前没有人拿出直接证明有贿赂或违法交易的“铁证”,但时间点、受益方、工会和议员的强烈反应,加上学术上的担忧,凑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怀疑链:
特朗普可能在用人事手段去改变监管结果,让大公司更容易得利。
再结合最近几天,从美国地面交通委员会委员罗伯特·普里默斯,到美国疾控中心主任苏珊·莫纳雷兹,以及美联储理事会的成员丽莎·库克等诸多解雇事件。
特朗普政府接连动用人事权力把几个关键位置的人换掉或试图换掉。
这些事件串起来之后,背后有“黑幕”的逻辑更加得到了印证——特朗普想要把关键监管位子“收紧”到跟自己政策一致的人手里,遇到不“听话”的独立官员,就用人事手段清除,目的是在政策审批和监管判决上获得更可预测、更有利的结果。
外界普遍认为:特朗普通过大规模人事调整来实现政治目标的时代已经来到,而这些政策更偏向于维护他个人或政治利益,而非普通民众的利益。
图片源自网络
点击「有理儿有面」阅读原文
2、滴滴出海提速:国际业务GTV已连续多个季度保持25%以上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