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今年飞升速度,碾压全体明星,飞升上届那一日,所有人都对着她窃窃私语
作者 | 毒Sir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
2025已经过半。
抽象的事一个不少。
比如一个“黑红也是红”的传奇。
全国开巡演,被网友提名参加《歌手》,粉丝激情表白“那艺娜你是我妈妈”。
唱功是没有的、妆造是过火的、歌曲是土味的、海报是PS的……
那艺娜。
作为一个歌手,她完全没有应有的素质。
水牛嗓,律动稀烂,抓不准拍子。
甚至,她还公然假唱,录音带还是超绝童声版......
但,看看到场人数。
那艺娜,成为了年轻人流行的又一款时尚单品。
可你或许还有疑惑。
她是谁,为什么火,又还能火多久?
01
最后的一朵玫瑰
那艺娜是谁?
如果去问那艺娜的粉丝,得到的回答大抵如下——
她是苏维埃最后的玫瑰,伏尔加河畔吟唱的颂歌,帝国余晖,俄罗斯夜莺,遗落的极北明珠。
籍贯上的湖北,其实是贝加尔湖以北。
这一眼胡诌的设定。
好像......还真挺带感的。
具体来说,“那艺娜”已经是娜娜的3.0版本。
2022年初,1.0版本身份上线,她是顶着外国人特效滤镜,宣称自己嫁到了中国的“俄罗斯娜娜”。
和伏拉夫一样,她走的是外国人有颗中国心的赛道,张口闭口都是中俄友谊。
只不过伏拉夫是正宗俄罗斯人,而俄罗斯娜娜,只是来自湖北钟祥的农妇翟革英。
很快,在俄乌冲突期间,靠着情绪高涨、辨别能力低下的中老年群体,“俄罗斯娜娜”就有了近200万粉丝。
他们无法分辨滤镜,只知道她唤起了他们曾经的豪情万丈。
然后,她就被永久封禁了,连央视都下场点名。
这当然阻挡不住娜娜想红的心。
于是两个月后,娜娜2.0版本,“大中国娜娜”上线了。
这一次,她利索地跟过去做切割。
矢口否认自己曾经假装俄罗斯人,只说那是个名头。
还去参加了选秀比赛,签约公司,并发布了一支网络单曲。
那支单曲,叫《爱如火》。
起初,并没有多少人在意这首土味神曲。
直到时刻冲在网络冲浪第一线的男同志群体发现了那艺娜。
并拱火她与其他两位同样由他们甄选的抽象主播“三梦奇缘”和“万邦万人迷”连线骂战。
在骂战中,那艺娜败下阵来,可《爱如火》却因此爆红。
关于同性群体如何热衷于追捧特定的女歌手们,如蔡依林、孙燕姿,是个相当复杂的话题。
涉及到他们的自我表达、身份认同、压抑、戏仿与颠覆。
足以再单开一篇社会科学的论文。
总之,那艺娜火了。
“X如X”也成为一种互联网的爆红语法,被带入各种情景中。
那艺娜的粉丝群体就这么奇异地完成了彻底转变。
那些土味单曲,也全都变成了“通讯录神曲”。
像《爱如火》的姊妹篇《恨如冰》、自述人格的《坚强笨女人》,还有让她叫板朴彩英的《谁能给我爱》。
这些都是原始的人气积累,但始终还是局限在赛博同性群体的小圈子里,更多的人们谈到她时,知道的还是《爱如火》。
直到今年五月,在《歌手2025》公开招募揭榜歌手时,那艺娜成为了评论断层第一。
当然,她最终没能登上《歌手》,但她的热度可见一斑。
然而,当我们回顾那艺娜的发展历程时,不难意识到一点。
短短三年间,她就完成了从网红到电子宠物再到歌手的三级跳。
受众群体,也从中老年人,到赛博男同,再到更广泛的年轻人世代。
虽然被央视封杀的劣迹随地可查。
但,粉丝们依然热衷于此,开头的那些有关前苏联身份的杜撰,就是粉丝们对她“俄罗斯娜娜”的玩梗。
而且事到如今,他们还为这层最新的假身份添砖加瓦,为这个“娜娜3.0”的身份起了个更国际化的名字——
Lady Nana,对标的是天后Lady Gaga。
放在正经艺人身上足以轻易塌房的黑料,在那艺娜这儿仿佛被无视了。
人们能看到的,只是又一座抽象界的丰碑,冉冉升起。
02
“哥们儿就喜欢俗的”
到了2025年,“抽象”已经变成了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早期“抽象”指的是素人为博出名而刻意去做猎奇的事情。
具有强烈的人身攻击和侮辱性质。
被安上这一名头的,也多是劣迹斑斑的边缘人。
但事到如今,随着这个词的出圈,使用人群的飞速扩大。
已经变成了只要违反常理,都可以被总结一句“抽象”。
这个词,变得越来越温和,也越来越安全。
甚至,越来越潮流。
比如当网友对你说“因为你我会记住这一分钟”。
有可能并不是在模仿《阿飞正传》里旭仔对苏丽珍的搭讪。
也有可能只是在模仿“狠活”。
又或者当他们谈起“邪恶栀子花”时,他们并非在说什么新奇花卉。
而是在形容《向往的生活》里何炅对黄磊的捧杀。
看不懂,理解不了?
没关系,这就证明你不是这些梗的受众,他们也不会来招惹你。
事实上,抽象已经变成了一种赛博通行证,它以梗的形式存在,并几乎成了年轻世代在网上交流时唯一的表达方式。
因为他们渴望的是交流,是情绪价值,是通过各种玩梗来躲避自己内心的虚无和语言匮乏。
信息流横行的时代里,他们积压了许多情绪,却又不知道这份情绪该向谁疏导。
而他们从网上得到的知识,又多数是以梗的形式存在的碎片信息。
于是他们开始玩抽象,那本身就代表着无意义,因为他们没办法对自己的处境产生有意义的理解。
他们迫切地需要一个宣泄情绪的归处,不求有什么现实好处。
而那艺娜,就踩在了这样的生态位上。
她的巡演主打的就是高强度的互动,其他的不敢保证,情绪价值绝对拉满。
比如退票,原先是真情实感的愤怒,现在却变成了那艺娜一声大喝,全场就一起高喊起退票。
六声退票之后,就可以开唱《爱如火》。
△ @up主圆子不圆啊
也算是变相帮那艺娜解决了永远抓不准拍子的问题。
又比如假唱。
即使你再字正腔圆地喊出“假唱!”,在那艺娜的耳朵里也会变成加场。
演唱时垫音给得太多,导致真声与录音不一致,那是高级的“Lay back”。
还有每场必到的伦理梗。
以及在唱《谁能给我爱》时集体喊经纪人张兵的名字。
△ @up主终极无敌正义猛男
观众们乐此不疲地抛出这些梗,那艺娜也乐此不疲地回应这些梗。
她认真地表演破防,也认真地表演豁达。
她并不能接受所有的梗,因为像“贝如塔”,以及她与张兵的关系,本质上都是下三路烂梗。
但另一方面,她总能把场子控住,抛出一些回应。
就像RPG游戏里,村口那个有感叹号的NPC,你只要一点她,她就会自动给你加载出一大段对话。
只要花99块钱,就能全方位地享受一场超过两小时的匿名狂欢。
每一场巡演,你都能看到她花样百出地去造梗,去和观众互动,靠各种现挂把曲目单撑不住的时间走满。
99的支出,花出了1999的效果。
在“淡淡死意”如此盛行的今天,粉丝们从那艺娜身上感受到的是一种无比生猛,粗俗却不加矫饰的活人感。
自己的生活这么无趣,来点乐子又如何?
她有黑料?那些流量明星谁又没有呢?
就像电影《顽主》里,3T公司准备借着给作家颁奖的由头,搞一回时装表演。
这时走来一个人,向站在门口的于观(张国立 饰)打听晚上的节目内容。
于观事先声明,节目可相当粗俗。
而他的回复,掷地有声——
娱乐至死吗?
当然。
可是,不娱乐,又能怎么办呢。
03
造个神玩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草根崛起故事。
对于八零后来说,那可能是李宇春、周笔畅。
对于九零后来说,那可能是唱着《我的滑板鞋》的庞麦郎。
而对于00后,甚至还有10后来说,他们可选的草根传奇更多了。
有些来自选秀。
有些出身草莽。
有些依靠抽象。
但他们的共通点在于——
在草根造神的过程中,最不重要的,就是草根本人。
并不是他们本身的能力成就了爆火。
相反,当他们的个人因素越小的时候,才显得网友们的决定性越强——
一个没有任何爆火合理性的人火了,说明全是“我”的推动。
大家在赛博空间里,体验着稀缺的,行使权力的社会参与感。
就譬如那艺娜的歌手之路。
刚踏上巡演的时候,作为歌手的那艺娜惨不忍睹。
但随着巡演的火爆,那艺娜似乎肉眼可见地越唱越好了。
虽然咬字仍然奇怪,节奏依旧飘忽,音准时好时坏。
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她的嗓音机能。
声乐博主也开始分析她的唱法和高音。
还有人专门将玛丽娅·凯莉、Lady Gaga等天后剪在一起,并通过AI换音来证明,其实天后们都一样,娜娜在欧美圈也是顶流。
这是一场流行性的大狂欢,网友们在自己的艺术中无法自拔,正如他们对“俄罗斯娜娜”的解构和加码,追求颠覆且必须极致。
别误会,Sir并不是想帮那艺娜洗白。
因为没有人真的会认为她能和那些欧美Diva相等。
只是这种黑料满满又刻奇到有些搞笑的夸张,恰恰是人们在造神时最喜欢的。
这让他们有参与感,从发掘,到捧红,再到站上最高位。
每一次那艺娜的进步,变身,都有“我”的参与,是“我”在掌控。
在废墟里找优点,总比在完美上找漏洞来得有趣。
乐子人们将她树立成了一个靶子,来抵抗宏大的主流规训。
本质上,这套流程和二十年前的《超级女声》、十余年前的《中国好声音》没什么区别。
也证明了在大众文娱里找自我的投射是新世纪以来不变的议题。
只是。
在大家已经没有什么可确定,没有什么可期待,没有什么可以实实在在地握在手中的时代里。
有这样一个载体,她承载了反抗贫瘠,反抗“有意义”的期望。
并且在一群无力又心有不甘的普通人的助推下变成主流无法忽视的符号。
这就已经是抽象乐子人们能想出最温和,也最深刻的反抗了。
所以,那艺娜还能火多久?
和“抽象”这个词本身一样,这是个无意义的命题。
不仅是因为她的拥趸们找的就是无意义的快乐。
更是因为——
无论“抽象”这个词怎么被重新建构和解构,在网络传播中被逐渐拔去獠牙,剔去攻击性,清除原本含义中的羞辱性。
它始终留存的,是那种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抗议和逆反。
是小众群体在面对大众的集体规训时,试图以漫不经心的话,去解构和消解权威。
甚至,从反抗变成了退让。
我承认我是俗人,现在可以让我去独自快乐了吗?
也许那艺娜会真的如愿站上鸟巢,开一场全是原创歌曲的演唱会。
也许她会像庞麦郎、大衣哥那样在巡演中透支自己,变成网络造神的又一块碑石。
但对于网络浪潮第一线的当代观众们来说,这都不重要。
只要抽象这个词还代表着微弱的自主性。
还代表着一丝荒诞的反抗和心灵的自由。
抽象造神的运动就不会停息。
Lady Nana,是被主流冲刷的面目全非的原教旨抽象人们,向自己开的一枪。
只不过这颗子弹,恰好命中了太多人的眉心。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点击阅读往期精品
3、许多高校的官方账号,可能是交给几个大一学生在运营!,学校官网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