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南京照相馆》适合青少年观影吗?”:这本身就不该是选择题!

时间:2025-07-28 20:50 作者:郝歪

“《南京照相馆》适合青少年观影吗?”:这本身就不该是选择题!

《南京照相馆》正式公映,就有不少网友问:适合青少年观影吗?问这个问题的大都是孩子的父母,他们以为这部电影一定充满了血腥的镜头,或者残酷的画面,让孩子难以接受。

可是实际上情况是,不少孩子的家长已经带着他们去观影了,甚至都已经二刷了。

其实,笔者带孩子去看的时候,倒是很多家长带着小学生来看,只不过提前有提醒,观后有解释。而这部电影本身其实很克制,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都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历史真实存在,电影从历史真实取材,真正的历史远比电影残酷。小的时候我们学校组织看《黑太阳731》,那场景至今记得,不仅没有给我们造成任何不适,反而让我们更加明白:我辈当自强,牢记使命,不忘历史。

申奥导演在拍摄日军暴行的时候,还是运用了一些技巧,不回避血腥,但是并不渲染血腥。但是并不影响影片表达当时日军的残暴,它不是宣扬仇恨,而是克制地告诉我们“这就是历史的一部分”。

有网友说,亲人的血,不可怕,可怕的是敌人狰狞的嘴脸;

有朋友说,南京的血,染红心,我们不能忘记当年的场景;

还有人告诉我,当年日本兵的屠刀可没有放过小孩,更没有略过青少年。

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现在的日本人真诚道歉、悔改的话,也就谈不上仇恨教育。正因为日本兵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灭绝人寰的惨案,到如今却想不认账,一边祭拜鬼社,一边篡改历史,还试图干扰我们在历史中记录下他们的罪证。

我们的家长在受到一些网络热议话题的影响,还在考虑“是否能带孩子看”的时候,日本的教科书里早就进行了篡改,他们美化、他们粉饰、他们篡改历史,否认历史。就连日本幼儿园、小学、中学里都在宣扬错误的历史。

《南京照相馆》的历史原型人物是15岁的照相馆学徒罗瑾,他在1938年1月为日本军官冲洗照片的时候冒着生命危险加洗了30多张日军暴行的照片。他把这些照片装订成小册子,在右下角写上一个“耻”字。

后来几年里,罗瑾带着这个相册,把它藏在床板下、砖墙里,以至于再次转移时发现不翼而飞时,仓皇逃离南京。

谁曾想,却是吴连凯(后改名吴旋)发现后冒死将其藏在了大殿金身弥勒佛像底座下的洞里。直到审判侵华日军第六师团师团长、乙级战犯谷寿夫时,他才拿出来,并且被当作“京字第一号”证据。

两位青年,素未谋面,却出于民族自觉,冒死珍藏了日军的罪证。正是因为他们有着一样的爱国精神,有着一样的历史觉悟。1994年,罗瑾、吴旋两位古稀老人在分别半个世纪后重聚南京,才让更多人知道这背后的历史渊源。

现在网上有不少自媒体账号在以“血腥”为噱头,建议“孩子不要去看”,笔者认为这不是蠢就是坏,接下来的抗日战争历史作品还有很多,一定不要轻信这些人的言论。笔者怀疑这里面不排除有日本外务省的舆论战。

现实比电影不知道还要残酷多少倍,历史比电影更残酷,你看或者不看,它们就摆在那里,它们就是时刻提醒我们:铭记历史,牢记使命。

看日漫打打杀杀,这些人不做声,还说这是文化的一部分;看日剧缠绵悱恻,这些人不做声,还说尊重文艺多元。等到让孩子看暑期档历史片的时候,他们就站出来了。历史永远不怕被看到,而是怕被遗忘。历史就是那么残酷,直面才能记在心里。

爱国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直面历史才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如果担心孩子不适应,家长完全可以做好解读、解释、疏导工作,而不是听信谗言,以“血腥”为由不去观看。

笔者认为,不但我们的孩子要看,日本的孩子也要看,全世界的孩子都要看,要像《辛德勒的名单》名单一样,让全球都铭记这段历史的厚重。

守得住山河,才守得住尊严;记得住历史,才护得住未来。请让我们都客观一点,让孩子接受应该接受的教育。我真害怕,孩子们在歌舞升平里,忘记了一切。

Top

1、乌克兰为何不打游击战?,乌克兰游击队为什么打苏联

2、行进中国 | “花”式产业绽放沃野

3、执掌少林寺38年的名僧释永信,都做了些什么?,释永信是少林寺第几代传人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RBK/detail/mcjiiz.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郝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