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15倍,妖股上纬新材的“狂欢”与“急刹车”

时间:2025-08-14 21:34 作者:白玮

15倍,妖股上纬新材的“狂欢”与“急刹车”



文|翠鸟资本

8月6日,科创板上市公司上纬新材(688585.SH)以88.38元/股的20cm跌停价收盘,这场始于7月9日的资本狂欢戛然而止。

此前的17个交易日里,这家主营环保树脂材料的科创板公司股价从7.78元飙升至110.48元,累计涨幅达1500%,成为年内A股首只“15倍牛股”。

股价暴涨的背后,是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32.91%,是市场对“具身智能”概念的非理性炒作,是监管层对异常交易的“账户熔断”。

这会不会又是一场“一地鸡毛”的资本游呢?

一场“精心设计”的控股权交易

上纬新材股价暴涨的源头,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控股权交易。

2025年7月8日,公司正式发布公告披露,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智元机器人”)及其核心团队通过两大持股平台推进收购计划:一是由核心团队共同出资设立的上海智元恒岳科技合伙企业(下称“智元恒岳”),二是由邓泰华持股80%、卫云龙持股20%的上海致远新创科技设备合伙企业。两大平台拟通过“协议转让+要约收购”的组合方式取得公司控制权,计划至少收购63.62%股份,整个交易总金额约21亿元。这场资本运作的每一步都精准踩在监管规则与市场情绪的平衡点上,尽显设计巧思。

控股权获取的“三步进阶术”构成方案的核心框架。

第一步,聚焦“低门槛入场”。

智元恒岳协议受让24.99%股份,致远新创合伙同步受让5%股份,两者合计持股精确锁定29.99%。这一比例的设计暗藏深意——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持股达到30%将触发全面要约收购义务,需向全体股东发出收购邀约,而29.99%的持股比例成功规避这一强制性要求,大幅降低收购成本与流程复杂度,为后续控制权巩固奠定基础。

第二步,通过“表决权让渡”完成控制权交割。

上纬新材原控股股东SWANCOR萨摩亚、STRATEGIC萨摩亚同步承诺放弃所持全部股份的表决权,使得智元恒岳与致远新创合伙虽仅合计持有29.99%股份,却独家拥有对应比例的表决权。由此,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正式由SWANCOR萨摩亚变更为智元恒岳,邓泰华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这种“股权与表决权分离”的设计,实现“以小股权掌大权”的精准操作,在规避重大资产重组审核的同时完成了控制权的过渡。

第三步,以“要约收购补仓”锁定绝对控股权。

在协议转让与表决权让渡完成后,智元恒岳随即启动部分要约收购计划,拟进一步收购37%股份。通过前期周密安排,原股东已承诺申报33.63%股份参与要约,最终确保智元机器人持股比例达到66.99%,形成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格局。这一收尾操作既满足监管对收购程序的合规要求,又通过分步实施降低单一环节的资金压力。

智元机器人通过上述三步操作,仅付出约21亿元的收购成本,却获得了上纬新材的绝对控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对“资产重组预期”的把控同样精准。公告明确披露“收购方未来12个月内无资产重组计划”,既合规履行信披义务,又未完全封死市场对“12个月后资产注入”的想象。这种“留有余地”的表述,成功点燃资本对“人形机器人资产借壳上市”的炒作热情,成为股价疯涨的核心情绪推手。

公告发出后,资本市场更是主动为其贴上“具身智能第一股”标签,更赋予其三大想象空间——智元团队的技术背书、机器人赛道的增长红利、潜在的技术协同效应。然而,这些想象与现实的距离,很快在监管问询与业绩数据中逐渐暴露无遗。

基本面背离,业绩难撑高估值

股价虽然“一路狂飙”,但上纬新材的基本面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官网资料显示,上纬新材1992年成立,在上海、天津、江苏、台湾南投及马来西亚等地布局工厂,新材料事业总部位于上海。2020年9月登陆科创板,聚焦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等业务,产品覆盖乙烯基酯树脂等多系列,属新材料领域。

下游主要应用领域包括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两大领域,从官网“应用案例”看,产品在电厂、风力叶片、钢铁厂以及食品、医药、石油化工等众多场景实现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收购公告发布后,有记者针对两家公司分别聚焦新材料、机器人的主营业务,提出能否实现有效业务协同的疑问。上纬新材证券部相关人员回应称,“公司现有部分业务确实会应用于机器人领域,后续具体的业务协同方案将在整合一段时间后对外公布”。

不过,结合公司官网“应用案例”所涉及的众多领域来看,目前在已公开的应用场景里,机器人业务相关应用尚未体现,若有也应该处于前期布局或待进一步拓展落地阶段。

回顾上纬新材上市首年,公司一度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营收达19.46亿元,同比增长44.28%;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幅51.98%。

然而好景不长,1年后,到2021年公司业绩突然变脸,当年营收虽微增至20.73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大幅缩水至1258万元,同比骤降89.43%。公司在年报中解释,业绩下滑主要受原材料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全球航运运力紧张及运价上涨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经营压力显著增加。

此后,上纬新材的营收开启逐年下滑通道:2022年营收18.6亿元,同比下滑10.27%;2023年营收进一步降至14亿元,同比降幅扩大至24.74%;2024年营收14.94亿元,仅实现6.73%的微增。净利润方面,2022-2024年分别为8414.59万元、7094.21万元、8868.4万元,虽相对稳定但已难复上市初期的增长态势。

根据上纬新材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7.84亿元,同比上升12.5%,看似保持增长韧性,但归母净利润仅2990.04万元,同比下降32.91%;扣非净利润2604.14万元,同比下降37.02%,业绩增长与盈利质量出现明显分化,更为严峻的是业绩的季度性滑坡。

按季度数据拆分,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主营收入4.15亿元,同比上升14.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仅734.98万元,环比一季度的2255.06万元骤降67%;扣非净利润479.53万元,环比一季度的2124.61万元降幅高达77.4%,盈利动能呈现加速衰减态势。

“不借壳”还有想象空间吗?

智元机器人的“不借壳”声明,为这场资本狂欢蒙上了一层迷雾。收购公告发布后,智元机器人明确通过媒体表态,此次收购并非为了“借壳”,且“暂无在未来12个月内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做出重大改变或调整的明确计划”,这与上纬新材公告中“收购方未来12个月内无资产重组计划”的表述形成呼应,直接切断了市场对短期资产注入的幻想。

而从收购资金来源来看,这场耗资21亿元的控股权交易背后暗藏资金压力。

据披露,收购资金主要来自智元机器人的合法自有资金及自筹资金,其中自筹部分拟通过向银行申请并购贷款解决,目前相关贷款事宜仍在洽谈中。

但需注意的是,智元机器人成立仅两年半,虽完成13轮融资且估值达150亿元,却尚未实现盈利,其机器人业务商业化前景虽被看好但周期漫长。这种“未盈利状态下高杠杆收购”的模式,无疑将放大资金链风险——若后续业绩不及预期,杠杆压力可能直接传导至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

尽管智元机器人明确“不借壳”,市场仍对其“曲线运作”存想象,主要路径包括两类:一是控制权变更满36个月后发起重大资产重组,借规则豁免实现整体上市,但面临估值偏低、监管审核及股东协商等风险;二是拆分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等业务板块,通过“小额-渐进式”注入规避限制,绕开3年时间约束。

此外,市场推测其可能借助上市公司平台整合产业链资源:智元通过“产业方入股+合资公司”模式绑定的资源,未来或由上纬新材收购产业方所持股份,形成“资产纳入+资金回流”的资本闭环。

但是,这些想象空间的落地,仍面临多重现实考验。

从行业层面看,具身智能赛道尚未成熟,具身大模型的泛化性、通用性仍待突破,人形机器人仅在部分垂直领域落地,优必选、达闼科技等头部企业虽实现规模化量产却深陷亏损,大量创业公司困于算法优化与成本控制,智元机器人全链条布局的打法更需持续资金投入,其21亿元收购款已占其估值的14%,后续研发与整合资金压力陡增。

从上市公司基本面看,上纬新材业绩承压明显。

根据业绩承诺,2025年公司新材料业务归母净利润需不低于6000万元、扣非净利润不低于8000万元,但上半年仅完成归母净利润2990.04万元、扣非净利润2604.14万元,下半年需实现扣非净利润同比增幅38.35%以上,完成难度极大。若业绩不达标,原股东的补偿义务可能引发股权回购风险,进一步冲击股价。

更值得警惕的是,7月24日公司突然豁免多名董监高股份限售承诺,解除“每年转让不超过25%”的限制,这可能削弱管理层与上市公司的利益绑定,加剧市场对“财务套利”的担忧。

当前上纬新材滚动市盈率,已远超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的行业均值,估值泡沫显而易见。若智元机器人的“曲线上市”路径不及预期,或产业链整合未能产生实质协同,这场由“具身智能概念”催生的股价狂欢,可能重蹈双成药业、光智科技的覆辙——缺乏业绩支撑的估值泡沫终将破裂。

归根结底,上纬新材的想象空间不在于“壳资源”的炒作,而在于智元机器人能否真正以技术赋能产业、以资产增厚业绩。当资本褪去概念滤镜,唯有扎实的技术突破、持续的订单落地与稳定的盈利增长,才能支撑起高估值的“底气。否则,这场“幻象”下的狂欢,终将沦为又一场“一地鸡毛”的资本游戏。

※此文为翠鸟资本原创文章,未获授权请勿转载。

Top

1、西南证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23亿元,同比增长24.36%

2、陕西当地市监局介入调查赵露思“假助农”风波

3、中国京东集团计划收购一家俄罗斯最大电子和家电零售公司股份,京东收购电商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RDK/detail/rdokeh.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白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