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3 21:02 作者:解一笑
邝云峰、廖振扬:东南亚国家正在向中国靠拢,但有一个因素不能忽视......
本文揭示了东南亚过去三十年对中美“等距平衡”战略的位移,打破了传统的定性认知。研究发现,中国作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和快速增长的投资来源国(尤其在基建、能源、技术领域),正塑造一种“经实安虚”的复合依赖,在柬老缅等国挤压对美安全空间,在印尼等中等国家形成结构性倾斜。
本文作者认为东南亚战略正“缓慢清晰向中国靠拢”,提出“选择性站队”与“无意识偏移”概念,但译者指出文章可能低估了东南亚在制度创新、技术治理上的能动性(如数字合作)。未来关键在于东南亚能否在数字、绿色、制度等新兴领域构建不可替代性,实现“在裂缝中生长”的实质中立,成为全球秩序重组的关键变量。
本文原载于杂志《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原题为“Southeast Asia is Starting to Choose: Why the Region Is Leaning Toward China”,由大湾区评论编译,囿于篇幅,有所删减,供读者参考。
【文/邝云峰、廖振扬 译/吴雨彤、覃筱靖、周宇笛】
然而,在东南亚这个拥有近7亿人口的地带,仍有广阔的角逐空间。哪个超级大国能够成功争取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等东南亚关键国家,使其政策路线与己方保持一致,就更有可能强化其在亚洲地缘政治博弈中的战略优势。
然而,数十年来,东南亚各国领导人始终拒绝“选边站”。尽管中美竞争已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的核心议题,该地区政要仍在外交上秉持“广结善缘”的原则。当然,他们并非对地缘格局的嬗变毫无觉察。正如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2018年所言:“保持中立固然理想,但或许形势终将迫使东盟面临非此即彼的抉择,希望这一时刻不会过早来临。”
2008-2009年金融危机后,这一秩序开始瓦解。如今,东南亚国家已深陷大国竞争的漩涡之中,中美在亚洲地区的对峙日益尖锐。而东南亚各国无论意愿如何,都已难以规避大国博弈带来的压力。当把东南亚十国的涉中美表态置于同一坐标系中观察,一个趋势已然明朗:过去三十年间,多数国家正经历着虽缓慢但清晰的战略位移——逐渐疏离美国而向中国靠拢。
某些国家的转向尤为显著,尽管仍有少数国家成功实施“对冲”策略游走两强之间。但总体航向已不言自明:东南亚国家虽坚称自己保持中立,其政策取向却整体向中国靠拢,这一态势对美国在亚洲的战略抱负带来了严峻挑战。
随着特朗普当选,局面骤变。特朗普第一任期彻底摒弃了中国会融入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或推行政治体制自由化改革的幻想。这种立场在特朗普“绝不容忍中国超越美国”的强硬表态推动下,彻底重构了美国的对华政策。美国当局认定,日益强大的中国已成为美国的战略威胁。2017年《国家安全战略》、2018年《国防战略》及同期系列对华政策宣言——包括副总统彭斯2018年在哈德逊研究所的演讲、国务卿蓬佩奥2020年在尼克松总统图书馆的讲话——均将中国定位为美国“最具实力且最危险的地缘政治对手”。
中美战略博弈的激烈程度、复杂性和危险性,或将远超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不同于当年在经济层面远远落后于美国的苏联,中国是一个真正势均力敌的强劲对手。亚洲地区更是危机四伏,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南海等热点区域都可能成为冲突爆发的导火索。随着这场大国角逐不断升级,双方都希望争取尽可能多的国家站在己方。
那些尚未在中美之间做出抉择的国家,往往希望“鱼与熊掌兼得”,这种心态其实不足为奇。传统(虽显简化)观点认为:东南亚国家向美国寻求安全保障,而向中国谋求贸易投资与经济增长。然而,这种战略平衡术正引发中美的“不耐烦”——中国希望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不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而特朗普势将强化与东南亚经贸纽带,部分动机在于为其在亚洲构建的“安保伞”谋求对等回报。
1、联合国官员:美以应对加沙近1400名饥民的死亡负责,加沙空袭美联社大楼
2、华夏人寿被吊销业务许可证,原董事长终身禁业,华夏人寿现任高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