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唠“科”话|明明太阳已经落山 为何体感更热?

时间:2025-07-30 15:05 作者:暴君的家人

唠“科”话|明明太阳已经落山 为何体感更热?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记者侠克、田晨旭、李佳巍)高温高湿的“蒸煮”下,许多人发现:明明太阳已经落山为何体感却更热?夜晚不应该更凉快吗?

  “如果白天辐射很强,夜晚又遇云量增多的情况,云层就会像‘被子’一样阻挡地面散热,导致热量滞留,夜间降温缓慢,从而产生‘夜间高温’。”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说。


  这是7月11日拍摄的位于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区的“民园1920街区”一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许小峰介绍,白天的炎炎烈日以短波辐射的方式穿透大气,将热量传递至地表。地表增温后又会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释放热量。

  当夜幕降临,阳光辐射“断供”,地表大气会逐渐降温,但降温的程度取决于大气状况,不同的大气条件,使累积在地表的热量释放速度出现差异。这是影响大气夜间温度的重要因素。

  人类活动也是“夜间高温”的原因之一。许小峰说,城市建筑密集、植被较少,密集的混凝土、沥青道路、砖石建筑等材料就像巨大的“储热池”,不仅增加了白天的热量储存,还增强了夜间的长波热量释放。夜间交通、空调散热等人类活动持续产热,使得城市夜间温度明显高于郊区,暖夜更频繁。

  此外,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同样会加剧夜间增温,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水汽增多,也不利于夜间地表散热。


  杭州市民在四牌楼纳凉点避暑纳凉。新华社记者 韩传号 摄

  人们对夜晚的固有印象是“凉快”,这往往会让许多人忽视“夜间高温”的危害,对健康带来挑战。

  “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们很容易中暑。而在潮湿闷热的夜间环境下,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容易高发。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潮湿可能刺激呼吸道,导致呼吸不畅、咳嗽、喘息等症状加重,影响呼吸功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中心主任医师王军宇介绍。

  专家提示,如遇“夜间高温”,首先,居家期间需尽量促进房间内空气流动,降低周围温度。若外界温度过高,可关闭窗户,依靠电风扇、空调等实现室内空气流通、降温。

  其次,无特殊基础疾病人群不管是否口渴,高温天气都要注意适量补充水分,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后可适当补充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以免因出汗过多造成电解质紊乱。

  第三,注意“错温出行”预防中暑,特别是热射病。需注意,并不是只有室外才易中暑,如室内通风不良、潮湿闷热,也会致病。

  第四,若感觉身体有中暑迹象,切忌强撑,需及时脱离高温环境,必要时抓紧时间就医。


  游客在太原市食品街游览。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值得注意的是,在夜间因高温出现身体不适的群体中,老年人占比较大。王军宇介绍,“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对温度变化的感知和适应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中暑风险,应该引起注意。”对于患有心脏功能疾病的老年人,需控制饮水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衰。老人对温度不敏感,即便身体出汗也察觉不到热,要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因捂汗过多影响身体健康。

Top

1、国家防总针对江浙沪启动防汛防台风四级应急响应,防台风4级响应是什么概念

2、中国娱乐圈首例!男星杀害16岁女友被枪决,作案过程太恐怖

3、FC26皇马球员内测能力值:姆巴佩&维尼修斯&贝林均为90,姆巴佩皇马球衣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RKQ/detail/gcaqro.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暴君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