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0 02:12 作者:小黑醉酒
今年最佳武侠,被连累惨了,最佳武侠剧
大概是从小看多了金庸、“金庸新”、“金庸著”这些小说的缘故,我对于这些年翻拍金庸作品的国产剧总是难以忍受。
总觉得,那就是一批开着美颜相机的东施效颦。
本来,金庸的流行,是因为相对于当年的武侠小说现状,他在写一种很新的东西,他把历史的肌理融合进了武侠的世界,使得人们所读到的不再是简单的飞天遁地打打杀杀,而是困于时代里的那个人,是对现实的隐喻。
可是呢,绝大多数的翻拍版就像用崭新的笔记本把原著誊写了一遍,空有一层外壳。
年初的《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倒是有点“新”。
可惜写出了外太空。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初看《金庸武侠世界》的第二季《华山论剑》时也是嗤之以鼻的。
尤其是这剧的第一个单元,《九阴真经》。
这单元说的是梅超风何以成为梅超风的故事,本来我们就很清楚这里的来龙去脉,原著里有着不少描述,对“出新”的要求更高,可在孟子义等人的演绎下,原本还算动人的故事直接变成了一副古偶的面貌,实在是愧对“武侠”这个词。
又是一部滥竽充数之作?
然而没想到的是,到了第二单元《东邪西毒》时,剧集的画风一变——
它拍成了一部古龙风的金庸剧。
我立马来了兴趣。
《东邪西毒》说的是东邪黄药师和西毒欧阳锋年轻时候的故事,如果你想不起原著写的是什么,那就对了,可以参考一下王家卫的《东邪西毒》,他所用的也是将金庸古龙化的方式,所以你几乎是只能将其当同人看。
于是剧集版《东邪西毒》当然有对电影的致敬。
比如,我们都记得电影里的那个鸟笼,欧阳锋和慕容嫣喝了一点酒,将醉未醉之间,一个想着自己的大嫂,一个想着黄药师,两人产生了一段朦胧的暧昧。
而剧集里,则是黄药师和欧阳锋在“灯罩”下喝酒。
彼此想着自己喜欢的女人。
当然,致敬不重要,重要是如何拍出新意,以及在“新”的同时,故事上也不掉链子。
在这方面,《东邪西毒》还是让人很满意的。
我总结起来,大概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判断一部武侠片到底合不合格,一个是“武”,一个是“侠”。
先说“侠”,也就是故事里的“人”。
剧集从黄药师和欧阳锋两个年轻人初涉江湖讲起,黄药师低调内敛,性格优柔寡断,为人处世在旁人看来有那么一点怪异,而欧阳锋则不同,他豪迈热情,自以为没多少对手,呈现出来一副潇洒公子哥的模样。
但这只是他们最初的样子。
随着他们入世渐深,也逐渐地认识了这个世界的真相,性格也就随之改变。
就拿欧阳锋来说。
他本很潇洒。
剧集一开场,他来大宋“旅游”,接他的嫂子回西域成婚,谁知道入境没多久就见证了一场斗殴。
因为政治观念不同,一方主战,一方主和,两帮人打了起来。
最终同归于尽。
作为旁观者,欧阳锋当然不用理会这些与自己无关的纠纷,可是呢,这两帮人的身份,一个是当地的势力柴家,一个是与更有势力的紫金堂,当地的官府都得罪不起,于是强行将凶手的罪名安在了欧阳锋身上。
本来快快乐乐游山玩水的欧阳锋,就这么成为官府和帮派追杀的对象。
你看——
简单的一个开场,没有什么废话,就交代了时代背景,民间情绪,官府运作方式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再加上方言的使用,让这部剧一下子就“实”了起来。
而过于单纯的欧阳锋在这样一个糟糕的环境里会变成什么样子?
本来他还靠着自己的武功,继续做到潇洒恣意。
可当他接二连三地碰到高手,甚至于他本来自以为“照顾”的对象黄药师,其武功更是深不可测时,所带来的冲击可想而知。
以至于最后拼命时,都不得不叠上一层buff——
虽然我欧阳锋武功平平
总的来说,如果你只是当同人来看的话,《东邪西毒》里的角色还是很有层次,以及很丰满的,哪怕是一些小配角,本来就没几句台词,可导演也能迅速地建立起人物的性格,这很不容易。
光是这方面,已经很难得了。
不过武侠剧看“侠”(人)之余,我们还得看“武”。
这点我本不抱期望。
毕竟这几个单元的动作指导都是同一个人,来自香港的谷轩昭,而演员也是同一批人,还能有什么区别?
居然,真的有。
前面我也说过,剧集的第一单元《九阴真经》是照着古偶的路子拍的,所以其动作呈现也很古偶,让人感觉不到什么武侠感。
慢镜头,特写,可以说集近些年古偶动作糟粕于一身。
就拿黄药师出场的那场戏来说。
动作设计寥寥无几。
只看到一个接一个地不停吐血。
仿佛是接力赛。
而到了《东邪西毒》呢?
就看欧阳锋的第一场打戏,你就会明显感觉到差异,仿佛是另外一批人拍的。
因为它强调的不是动作的美感,而是与环境的交融。
室内你来我往。
室外叮咚作响。
一整个压迫的气氛顿时就起来了。
而我最喜欢的,还是第六集里,黄药师的“碧海潮生曲”第一次亮相那一段。
它直接串联起了剧情。
前情是说,有人找黄药师比武,黄药师因为是个怕麻烦的人,所以一直躲着,终于躲不过了,于是想了一个办法,他用箫演奏“碧海潮生曲”,一方面给不会武功的冯衡听,给她做洗鞋子的BGM,一方面和柴穹比拼内力。
仅仅串联这两个剧情吗?
不不不。
在这个废弃的县城里,还同时发生着两件事。
一件是近的,紫金堂的铁木准备杀了欧阳锋。
一件稍远些,紫金堂的人追杀耽敏。
于是“碧海潮生曲”一响,爆发出巨大的威力,面前的柴穹勉强抵御,不远处的铁木因为被内力所震,无法施展功力,使得欧阳锋死里逃生,而更远的地方,箫声也改变了对峙的平衡,耽敏得以破门逃脱。
直至两路被追杀的人合为一处,铁木因忌惮箫声,不敢向前一步。
没错,这里的动作戏其实承担了很重的叙事功能。
这是在《九阴真经》里看不见的。
甚至于,在这个故事的第三部分,《南帝北丐》里也看不见。
我只能说,这是导演的功劳。
所以怎么说呢?
其实我冷静下来想,会觉得这一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东邪西毒》做到的,本是武侠剧的及格线:人物有成长弧光,动作戏服务叙事,江湖有真实的肌理。
说到底,只是把观众当正常人看待而已。
可现在的武侠片,甚至大部分古装剧,缺少的恰恰是把观众当“人”看。
他们似乎并不相信“武侠”。
也不相信那个世界。
于是照葫芦画瓢地给它披上一层古偶的外衣,或者尴尴尬尬地来搞笑。
姜文说,你怎么评论一部电影,你就是什么人。
这同样适用于创作者。
一部作品最终被拍成什么样子,你能看到创作者本身的心态,以及想法。
他们不把观众当正常人看。
观众也该如是。
不过想想也觉得挺可惜——
本来该是年度最佳武侠剧的《东邪西毒》,最终和一些糊弄的作品分进了同一个拼盘里。
这会让它最终的评分很低很低。
以现在的热度来看。
终究,会被淹没在数字的浪潮里,难以被人看见。
本文由公众号「肉叔电影」(ID:dusheyingdan)原创,点击阅读肉叔更多推荐
1、武大这事槽点太多,讨论不完的,男女各自处境不同,又把自己带入,几乎是鸡同鸭讲
2、本周末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或迎通关高峰,港珠澳大桥珠海段出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