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款陪伴型机器人亮相!傅利叶加速布局康养赛道,创始人坦言走入家庭还需很长时间|聚焦2025WRC
(石飞月 摄影)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石飞月 北京报道
“到2025年一季度,我们机器人的整体销量已经超1万台,包括一些泛形态机器人和双足机器人,双足机器人今年整体的交付目标是300台。”傅利叶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透露,正在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下称“2025WRC”)上,傅利叶展示了刚刚发布的陪伴型全尺寸人形机器人GR-3,以及升级版“具身智能康复港”。
在机器人这一领域,傅利叶选择在康养机器人赛道深耕。在全球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康养机器人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不过,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傅利叶创始人兼CEO顾捷指出,人形机器人走进家庭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但一些公共服务场景可以尽快实现,如社区康复养老。
开辟新的细分市场
切入陪伴型机器人赛道,是傅利叶在康养机器人细分领域的又一次尝试。
“我们相信,刚开始还是会有一些敢于尝试的人,会率先去使用现在这样的智能化机器人。”顾捷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尽管现在距离真正的陪伴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他看来,像机器人积累的“聪明度”、交互方式等都是非常大的课题,要投入比较长的时间去优化,除了这些,傅利叶还希望机器人能够完成一些实际的任务,哪怕是送瓶水或者做些简单家务活,这些都是未来生活中的刚需,只有逐渐完善之后,最后才会扩大成一个普通大众能够接受的产品。
GR-3是傅利叶首款主打交互陪伴、具备“可触摸”特性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在外观设计上,这款机器人并没有采用传统的金属感硬件设计框架,而是用莫兰迪暖调配色、超跑级内饰包覆材料和安全环保的“固特棉GFOAM”软包内里,为使用者带来柔和亲近的视觉与触觉体验,并用融合棕色灵动双眼、柔和面部曲线、圆润适中的身高比例与温和自然的肢体语言,弱化机械感,减少用户的疏离感与畏惧心理。当人触摸GR-3的鼻子、肚子等部位,GR-3会做出即时身体反应,还会变换表情。
在GR-3之前,傅利叶就一直深耕康养领域,旗下产品包括上肢康复机器人、下肢康复机器人、运动与平衡训练系统、物理因子治疗系列等,覆盖从运动功能康复到认知功能训练的多方面需求。
傅利叶成立于2015年,10年来已为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家机构与医院提供服务,持续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在真实场景中的落地应用。
据天眼查数据,截至目前,傅利叶共完成12轮融资。最近的一次融资在今年5月,润阳科技公告称拟以现金方式向傅利叶合计投资不超过3亿元;今年1月,据华兴资本官方消息,傅利叶完成E轮融资,融资金额达到近8亿元,这轮融资由国鑫投资领投,浦东创投、张江科投、张科垚坤基金、Prosperity7、钧山资本等机构共同参与,华兴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前景广阔技术仍需攻坚
“傅利叶目前面向康养市场的产品销售主要还是针对康养机构这些B端市场,当然,未来是不局限的,当技术和市场更加成熟,不排除也会进入C端市场。”傅利叶方面对本报记者说。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4年国内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已突破30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本报记者表示,康养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3亿,老龄化速度居全球前列,这带来庞大的养老照护缺口,而机器人可解决人力短缺(如护理人员不足)、服务标准化(24小时监测与响应)和成本控制(长期看可能低于雇佣人力)等问题;政策层面,多地已将“智慧养老”纳入规划,进一步推动产业化。
在医疗领域,顾捷指出,机器人也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未来机器人能够做医生的好助手,从入院那一刻起,导诊、评估、训练以及许多与医疗相关的场景,都可以使用机器人来提升医疗体系的效率,甚至当病人出院以后,可能还会有一个远程的机器人去跟进恢复的情况。”
当然,现阶段的康养机器人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从技术角度来看,大部分机器人‘智能’相对较低,认知能力有待提高,一方面是对复杂环境(如杂乱家居)的实时感知能力不足,多模态交互(语音+手势+情感识别)仍待优化;另一方面,交互能力不足,对非结构化指令(如方言、模糊需求)的理解能力有限,难以实现‘类人化’服务;最后,与人体接触时的力反馈控制不成熟,易造成安全隐患。”张孝荣说。
虽然聚焦康养市场,傅利叶却没有局限自己的业务发展范围。从双足人形机器人的推出开始,傅利叶开始将触角伸向导览、咨询、工业等领域。“目前GR-1也在书店、4S店做一些导览、咨询的工作,GR-2面向工业场景多一些,可以做一些精细化的工作。”傅利叶方面透露。
比如,傅利叶与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合作,共同成立智能人形机器人银行大堂经理场景训练基地,开展银行大堂业务咨询、业务分流、金融业务视频讲解等面向客户的场景训练;傅利叶与上汽通用汽车合作,首次将GR-1引入工厂,展开实地应用测试。
GR-3也是针对科研教育、导览咨询、效率赋能及医疗康养这四大场景。“不同场景的客户需求各有侧重,比如科研场景更关注技术开放性,康养场景则重视人机交互的安全性与温暖度。我们会持续聚焦这些差异化需求,推动GR-3在场景落地中不断迭代优化。”顾捷坦言,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仍处于探索期,GR-3在技术成熟度、场景渗透深度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1、宠物经济新战局(七)| 宠物吃上“米其林”、住进智能别墅:一场情感消费革命
3、二次元“入侵”金饰,“痛金”带火黄金“谷子”!某95后:打金更有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