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联跑路、退货率95%,中国明星李晨马可直播带货翻车
在短视频平台上,他们是拥有千万粉丝的“顶流”——一场直播,可以在数小时内冲出数百万的销售额。
但在销售数据的背后,等待品牌方的,却是惊人的退货率、空洞的GMV和“人去楼空”的合作方。
记者历时一个多月调查,梳理出多起近期明星直播翻车案例,揭开一个以流量为诱饵、以合同为陷阱的产业链条。
马可:一夜卖光,一夜退光
今年上半年,国内头部MCN艺人马可——抖音平台1009万粉丝的流量主播——与某品牌签下直播合作合同。
品牌方支付了38.6万元,包括7万元专场费、13万元信息流授权费和18.6万元投流预算。
直播当天,直播间热闹非凡,成交额飙升至137.7万元,屏幕上不断跳出“已下单”的提示。
然而,热闹仅持续了几天。后台数据显示,共计3680多笔订单中,退货多达3500余笔,退货金额高达132万元,净销售额只剩下5.7万元。
“退货率超过95%,这不是带货,是带坑。”品牌市场负责人无奈地说。
一位熟悉行业操作的前MCN经理透露,这类数据暴涨又暴跌的直播间,往往有一套“冲单术”:提前安排刷单冲榜,再依靠短期大投流制造热度,营造“爆卖”的错觉,等榜单和截图留存下来,真实成交已不重要。
李晨:330万元的溯源直播,换来不到目标的1/8
另一端,影视明星李晨——抖音平台1017万粉丝——的带货合作,也让品牌方至今心有余悸。
2024年10月,他以“澳洲溯源”的名义为澳洲某护肤品牌直播带货,执行方为MCN机构——杭州泰阳基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这是一笔价值330万元的大单:明星出场费、坑位费、差旅费、外景拍摄费,一项项列在合同上。合同约定,半年内销售额应达到1500万元。
然而半年过去,实际销售额只有182.27万元,不到合同目标的13%。
知情人士透露,签约时,MCN在商务推介中高调宣称粉丝粘性高,但在真正的履约中,明星个人影响力和销售转化之间的差距,被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更糟糕的是,根据合同,项目触发退款条款,需退还289.9万元。但就在退款谈判期间,MCN机构——杭州泰阳基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老板王泰阳失联,公司办公地早已人去楼空,其他合作品牌的欠款名单也在业内流传——欠款金额从30余万到400万元不等。
“明星名气是诱饵,MCN操作是刀子,品牌就是案板上的肉。”一位受害方这样总结。
黄圣依、杨子与潘长江:翻车并非个案
明星直播带货翻车并不是孤立事件。
在2024年底,超过60家商家报警,称与黄圣依、杨子夫妇合作的直播项目中,支付了3000多万元的服务费,却未达成最低销售额。部分商家怀疑,这是一起精心设计的合同骗局。
老艺术家潘长江也曾在直播中夸大产品效果,被质疑虚假宣传,引发舆论风暴。最终,他的直播事业在争议中收场。
另一位演员杜旭东,收取3.3万元坑位费,却只卖出不到65元的商品,事后商家讨要退款,不仅无果,还被对方直接拉黑。
这些故事,反复印证着一个事实——明星的公众形象与其带货能力之间,并不存在天然的正相关关系。对于某些MCN来说,明星只是签单的引流器,商业闭环的核心是如何最大化从品牌方“切走”预算。
幕后:一场直播是怎样榨干品牌预算的
在一次又一次的案例背后,是一条早已成熟的利益链条。
记者采访发现,明星直播项目的预算使用路径,几乎可以预测:
第一步,包装明星。MCN会在签约前展示“精剪版爆单视频”,用过往数据与粉丝画像勾勒出一个高转化的美好图景。
第二步,切割预算。品牌方的投放款很快被分拆成出场费、坑位费、信息流授权、投流预算等项目,真正用于促成成交的比例并不高。
第三步,制造热度。通过大投流+粉丝冲单+刷单,快速冲高GMV,在短时间内制造“爆卖”的视觉冲击。
第四步,收割与撤退。退货潮来临,品牌发现销售额只是海市蜃楼,而退款、追责、维权都要面对合同陷阱、跨省诉讼,甚至是合作方“人间蒸发”。
“这条链子运转得太熟练了,从签合同那一刻起,你就注定是输家。”一位在维权群中沉默已久的品牌老板说。
结语:乱象中的直播带货困局待解
从马可的一夜“退光”,到李晨的高额溯源直播,再到黄圣依、杨子、潘长江的翻车案例,中国明星直播带货行业的乱象,正在透支品牌方的信任与耐心。
在这个流量可以速成、数据可以造假的时代,带货已不只是销售行为,而是一次次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豪赌。
2、俄堪察加半岛附近海域发生6.5级地震,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在哪里
3、美学者喊话日本:想获得中国人原谅,首相去南京下跪!,日本首相要中国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