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浪浪山》破6亿只是开始,中国电影圈,要迎来一个根本改变了,浪浪全名

时间:2025-08-12 19:24 作者:存在角落的渣

《浪浪山》破6亿只是开始,中国电影圈,要迎来一个根本改变了,浪浪全名

2025电影暑期档正提前迎来大结局。

随着《东极岛》上映,《浪浪山小妖怪》打破《大鱼海棠》创造的国产二维动画票房纪录,成龙的《捕风追影》开启大规模点映,暑期档热门尽出,终局将至。



看口碑。

暑期档第一梯队的电影,都集中在8分左右。



《浪浪山小妖怪》8.6分,《南京照相馆》8.6分,《戏台》8分,《罗小黑战记2》8.7分,《长安的荔枝》7.6分。



第二梯队的影片,评分也都稳定在7分左右。

《你行!你上》6.7分,《聊斋:兰若寺》6.6分,《花漾少女杀人事件》7.4分。

今年暑期档国产片口碑整体在线。

票房方面。

整个大盘总票房现在已突破87.88亿。



在上半程整体哑火的情况下,下半程一部《南京照相馆》点燃市场票房引信,



影片目前票房已破22亿,总票房预测达到32亿,还带热整个大盘。

而在《东极岛》公映票房口碑不及预期,加上《南京照相馆》走势渐渐来到临界点后,已经被带热的票房,又落到公映一周的《浪浪山小妖怪》上,影片不仅累计票房破6亿,总票房预测也迎来新的高点:15.34亿。



在暑期档上半程凄风苦雨的大背景下,电影市场逆势而上,可喜可贺。

这还不是最炸裂的。

过去十多年,暑期档的票房分布形成了一套规则:流量明星+营销+票房公式,结果往往不会太差。

2025暑期档还没到盖棺定论,但的确有一个事实,应该被坐实了——就是中国电影票房游戏规则,已经迎来一个根本改变。

一切坚固的票房规则都已经烟消云散。

潮水涨退之间,新的故事开始了。

01、《浪浪山》逆袭背后的nobody爆款法则

每年暑期档都有黑马,这很正常,但如果暑期档冠亚军都是票房黑马,就很意味深长了。

今年暑期档票房冠军如无意外,当然就是《南京照相馆》,而亚军,就是《浪浪山小妖怪》,这部改编自《中国奇谭》的动画长片。



影片是标准的平开暴走。

首映日票房不过5000多万,平台当时的票房预测仅为4亿,而现在影片豆瓣评分8.6,预计票房已超15亿,提前预定今年暑期档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就连小妖怪联名款等衍生产品都大卖。

但影片并非一部完美黑马。

影片后半部分节奏略显拖沓,高潮战斗场面略显简单,且四只小妖打败还没吃童男童女的黄眉大王依然不合逻辑。

总之,就是不够完美,但影片依然大爆,有着以下三个爆点。

其一是“nobody共情效应”。

影片以颠覆性视角重构西游故事,聚焦四只底层小妖的荒诞取经路,实现了全龄层共情的关键,就是nobody的共情视角。



从故事开场小猪妖就是进不了大厂编制的失败打工人。

大厂的路不通。咱就走捷径。于是取经F4集结完毕。

四只小妖不可谓不歪瓜裂枣,连小童都骗不了,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Nobody”。

相比之下,所谓的九九八十一难早在他们出发之前已经排练好,四个nobody凭啥取经?



可就在这场注定失败的旅途中,社恐的猩猩怪高喊出了那句:“我是齐天大圣!”

最终,四个小妖怪打赢黄眉大王奄奄一息,变回原形之际,还是没来得及说出自己的名字。而且他们看似赢了,但在弥勒佛那些大人物看来,最多算“哈哈哈哈哈哈”。

但电影中这些“Nobody”告诉我这样的“Nobody”观众的却是:“Nobody”,不必必须成为“Somebody”。

“Nobody”也有属于自己无足轻重的绝地逆袭。



相比过去荧幕上的英雄故事,相比《哪吒2》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样的nobody其实才容易引发最大范围的观众共情。

因为大多数像我这样的成年人,不都是“Nobody”,所以最后小妖怪们赢了,就像我们也赢了,那一刻电影就赢了。

其二是“国风喜剧”。

但要实现观众共情的条件,首先是上影美的制作功力,让人感叹载着中年观众一整个童年动画记忆的上美影又回来了!



全片工笔细描,无论是小妖怪大妖怪,还是背景山水的晕染,无一不带着浑然天成的国风古韵,远胜照搬欧美风格的3D建模。

而精美制作下,观众还看到了一场“喜剧人团建”。

影院有不少家长带着小孩来看,而每到喜剧场景,都有很多家长和小孩同时放声大笑,一个牛马打工人的故事,被拍得老少咸宜。



全片笑点密集、流畅、有梗还不低俗,当代职场讽喻效果也够出彩。

不管是刷锅刷出大锅,还是鸡画师画西游四人组,那永远会挑选最烂那条的甲方,足以让当代“牛马”狠狠共情。



喜剧,永远是影院里的最大公约数。

任何时候,大家去电影院都是图一乐,你让观众笑了,电影就赢一半了。

其三是“很燃的结尾”。

当小猪妖披上“降妖除魔”的旗,四只小妖打出一生只有一次的野猪猩猩黄鼠狼蛤蟆拳,即使打斗招式简单,也已经足够燃到所有观众,观众情绪也在四人合力进击的一幕中被推向了高潮。



结尾大圣给的那四根保命毫毛,又看得观众眼泪汪汪的。

虽然现实中,我们这些nobody可没有四只小妖这样的保命毫毛,但还是会在走出影院后对其他nobody说起这部电影,影片的票房逆袭,就已势如潮水。

02、《东极岛》票房乏力背后,大导演们迎接颱风

但别急着由此解锁票房密码的公式,因为这个暑期档,公式不好使。

比如曾凭《八佰》创造了国产抗战片票房纪录的管虎,就在打造出另一部照道理一定会卖座的《东极岛》之后,遭遇了一阵口碑和票房的颱风。



影片上映前,是公认的暑期档种子选手。

但现在影片票房预测从9亿多下降到6亿左右,口碑分化严重。

而这阵令《东极岛》未能乘风破浪的颱风就是:一部新片首日可能就被那些放大的差评吹乱阵脚。

事实就是,许多发出差评的观众,其实根本没看过电影,但这正是今日中国电影市场面临的舆论环境,两个字,极端。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但电影会。

现在我依然认为,《东极岛》是暑期档工业化水准最高的国产电影,没有之一。



电影肉眼可见花了钱,那些大场面的调度,尤其是最后几场海上救援戏,拍摄很见功力。

尤其是当震撼的视听与汹涌的情感交织,海面成为翻腾的战场,当朱一龙演的阿赑怒海反击,压抑了许久的情绪也在我心里炸开。



这背后是剧组持久的努力,也取得了肉眼可见的工业化成果,但问题是,这届观众不在乎。

2025暑期档最公平也最不公平的地方是:观众其实不在乎电影拍的好不好,而是在乎电影在自己心里好不好。

《东极岛》票房口碑不及预期的原因没那么复杂,它没能复制《八佰》成功的最大关键,是《八佰》讲出了一个能让观众感同身受的故事,《东极岛》没有。

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豆瓣评分9.2分。

但《东极岛》不能像纪录片一样娓娓道来,它要有战争片的起承转合,而主角的抗争与复仇一定要留在最后,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才能彻底喷薄而出。



这之前要留住观众,需要的是层层递进的叙事和步步紧逼的情感力量。

但从结果看,故事没能做到把所有观众的情绪保持到最后的海上大救援高潮戏。



相比之下,《八佰》在叙事的有效性以及调动观众情绪方面,明显更胜一筹。

我认为管虎和费振翔没有输给别人,他们其实是输给了昨日的自己。

03、从《酱园弄》到《戏台》,变换的票房游戏规则

归根到底,是国产电影在过去几十年开始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票房规则。

可是到了今年,这个规则变了。

今年暑期档的冠军基本被《南京照相馆》锁定。按照目前的票房走势,它的最终票房将锁定在32亿。



而《浪浪山》的票房已经基本肯定会落在15亿。除了成龙梁家辉《捕风捉影》这个暑期档最后的隐藏王牌,牌已经都在牌桌上。



暑期档的蛋糕就那么大,但冠亚军分到的蛋糕更大了,以前行业内以为的“吃不到肉,好歹分口汤”已经变成了如今的“要么大口吃肉,要么不能上桌”。

用四个字总结就是,赢家通吃。

可赢家为什么成为赢家?

我勉强可以总结的公式是=一个让观众get到的故事+合理的商业元素+燃爆的情绪+观众可讨论的点。

这四个要素犹如那套野猪猩猩黄鼠狼蛤蟆拳,缺一不可。

就比如尽管票房预测从40亿缓慢下调到32亿,依然坐稳暑期档头号赢家的《南京照相馆》。



首先这是一个中国观众感同身受的故事,并且导演申奥在南京大屠杀的故事背景下,以照片这个「铁证」为主线,制造了一个核心悬念:怎么把底片送出去?以及照相馆小分队,多少人能生还?

这是一部动人的电影,也是一部好看的电影,好看和历史的悲壮,是不冲突的。



除此之外,影片的情绪张力,就藏在英文名里,「Dead To Rights」,「铁证如山」。



当大结局到来时,观众在愤怒与震撼的情绪之外,又多了几分感动与唏嘘,也让这沉浸与代入,变得充满回味。

到最后,它当然会赢得观众持久的讨论。

再说另一匹小黑马《戏台》。

就像陈佩斯在路演中自己说的,一开始电影并不被那些所谓的专业人士看,但现在影片票房破3.8亿,最终预计落在4.2亿左右,不算爆,但肯定超出了那些专业人士的估计。



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电影最不缺的,就是自以为专业的专业人士。

事实证明,陈佩斯不费吹灰之力就讲出一个好故事,剧情、节奏、口音、景都很自然,演技也好,



故事想说的观众都接收到了,全程戏剧冲突的运用很精到,陈佩斯最擅长的错位喜剧也用的很好。



但正如那些专业人士预计的,陈佩斯毕竟离开电影行当太久了,《戏台》的表达方式,还保持着一份老派,整体视听语言也不够新鲜,特效受限于成本,也比较一般。

但电影是很纯正的喜剧,笑料包裹人生,拍到最后,也拍出了陈佩斯自己的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观众情绪和讨论度都有了。

最后电影可能还是没吸引那么多年轻观众,却让很多中老年观众,为了陈佩斯三个字再走入影院。

成为票房小黑马,不是很正常吗?



但我们还很容易发现,由于观众电影消费习惯的变化,前几名分完蛋糕后,后几名能吃到的蛋糕就所剩无几。

而暑期档里的失意者,无一例外全都没能符合前面的票房公式。

我们以《长安的荔枝》《你行!你上!》和《酱园弄》三部影片为例。

我首先强调,失意者不是失败者,上述影片我认为都是佳作,这里要讨论的,是为什么票房不如预期。

先说《长安的荔枝》,大鹏是中国电影近10年进步最大的商业片导演,他最擅长拍大家喜闻乐见的喜剧,这几年的电影都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包括豆瓣7.7分的《长安的荔枝》。



与剧版相比,电影聚焦主线,节奏紧凑,作为古装职场喜剧有很多笑点,但又是一把插进盛唐浮华表象的尖刀。

前半段紧张严肃活泼,结局完成升华,最后荔枝雨那一幕让人动容。



可以说大鹏把每一步都考虑到了,完成度也非常高。就连片尾曲《庙堂之外》都是暑期档最好听的原创电影歌曲。

后来大鹏发微博问大家为什么不想看这部电影,我认为非常真诚,也是真想不通,电影拍成这样了,为什么票房还是不达预期?

但我认为原因根本不在大鹏身上,问题在荔枝上。

就像影片最后杨贵妃压根伸出的手又缩回去了,不是李善德带去的荔枝有问题,而是杨贵妃可能根本不爱吃荔枝。



《长安的荔枝》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个故事其实并没有业内想象那么大的票房潜力,何况剧版还把观众热情消耗了一遍。

所以杨贵妃不吃荔枝,能怪李善德吗?电影票房未达预期,能怪大鹏吗?当然不能。



这就是命。

再说《你行!你上!》。

我现在依然认为,姜文拍得没问题。



那些近乎明喻的隐喻,那些想象力喷涌的视听调度,都证明姜文依旧是中国电影独一份的存在。

那股从头到尾都透着的狂劲还在,那股摧枯拉朽式的荷尔蒙还在,姜文就还是姜文。

但这部电影说破天,也是一部传记片,而传记片的票房天花板,是极难突破的。



还有就是,姜文的电影不管是饺子还是醋,核心观众都是影迷群体,而《让子弹飞》到《你行你上》,事实就是:中国影迷人数绝对不是变多,而是变少了。

最后让我们回到暑期档的开始,《酱园弄》。



陈可辛导演的问题在于,他拍出了一部卡司华丽,制作精良,野心勃勃的电影,电影是细糠,但却不是所有观众爱吃的细糠。

片中章子怡演得很好,杨幂最后十八相送送的是自己,那对命运弄人的绝望嘶吼,也很精彩,演员演得都不错。



但陈可辛的野心,不只是讲一桩奇案。他要说的,是案子透出的乱世夹缝中的众生相。

对于一部商业片来说,故事张力不足,悬疑元素不够,结尾更不够燃,最后票房也未尽全功。

我相信陈可辛知道这届观众要什么,但他有自己的坚持。

可是暑期档的门槛高了,但是留给创作者的创作路径也变窄了。

暑期档俨然从一个大家分肉喝汤的晚宴,变成了一个市场角力的斗兽场,过去是烂片都能挣钱,现在是好片也未必不会输。

04、一个重大变化,正在电影行业发生:“我电影”时代到来

这样炸裂的暑期档,让人喜忧参半。

残酷的竞争确实能倒逼创作者交出更好的作品——

电影消费不再是日常消费,而变成特殊消费的情况下,观众的钱袋子捂得更紧了,什么情怀、卖惨、明星效应、噱头都不管用,我们只为自己喜欢的好电影买单。



这是好事。

但另一方面,如果把春节档的票房密码比作一道算术题的话,那么现在的问题是,暑期档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票房密码。

也是因为好电影已经不够用了,大众只为心中的好电影买单。

也就是,“我电影”时代到来。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过去公式流行,套路遍地的同质化的“爆款”。

那些由爆款模板和概念拼凑而成的故事。

根据市场需求和风向计算做出来的预制王炸——全都会被观众一脚踢飞。



道理很简单,因为“我电影”时代,也是票房法则失效时代。

比如,明星失效。今日的电影市场还有绝对的明星票房号召力吗?没有了。

比如,大导演失效。

除了申奥,这几年国产电影,还有绝对的票房保证吗?好像也没有了。

再比如,宣发失效。

今年暑期档再一次告诉业界,宣发能做的,永远是锦上添花,绝不能雪中送炭。

这届观众太聪明了,所有的口碑真相,最多熬过一个首映日,剩下的就是——



今后映前宣发失灵会成为常态。哪怕票房成功的,也不是靠宣发营销,而是影片该爆。

所以如果说这个暑期档还有什么票房规律,说来说去无非就是——

我电影。

也就是今后所有爆款,必须让观众觉得:与我有关。

比如《南京照相馆》是用通俗化、类型片的方法,将沉重的历史事件变成能被感同身受的历史记忆。



历史,与我有关。

而《浪浪山》则是把所有底层小人物的艰难与梦想,全都蕴含在浪浪山小妖怪的命运之中。

让人笑中带泪,也让人感同身受。



现实,与我有关。

走出《南京照相馆》影厅,看到现实的万家灯火,还是要翻越下一波万重山。

这些独特的观影感受,并非公式可以概括,并非计算可以衡量,因为每一份感受都是独特的,电影只是恰好打通了所有人的情绪而已。

电影圈的“天”,变了。

不会再烂片烂得千姿百态,佳作好得千篇一律。

昨日的公式和套路,明天就报废。

电影人永远要在今时今日,此时此刻,寻找与观众的共鸣,与观众一起上路。



因为对观众来说,看好电影当然重要。

但能让自己感受到什么,发现什么的好,才是好。

电影与我有关的情绪和感受,才是明日爆款法则。

Top

1、国际射箭邀请赛在绥芬河举办 300多国际选手赛射箭

2、决战“库班之王”

3、2025年京藏两地最美家庭交往交流交融活动举行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SCU/detail/mdjclj.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存在角落的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