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集装箱与中国的国运逆袭3-2001年,神龙归来,国运的逆袭!,国际集装箱第一运输巨头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从此释放神龙。我们靠着众多的优势,实现了国运逆袭!
1970年到1985年间出生的人,可能是经历中国变化最大的人群。在他们的青少年时代,中国极为贫穷。这个时候的农业生产还保持着秦砖汉瓦时代的落后方式。有些地方连电都没有通。道路落后,出行困难。不少人有着小时候饿肚子的记忆。
在上世纪90年代,社会的情况也并不好。农村打白条、城市工人大下岗、车匪路霸横行。
总之,在2000年以前,我国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差距十分巨大。根本不敢奢望有朝一日中国能够赶上发达国家。
这个时候,如果谁说中国未来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大家的反应一定是把这么说的人当成笑话。但这个世界上最魔幻的事情偏偏就发生了!
我国于2001年入世之后,国力突飞猛进。一年的发展相当于之前的过去10年!我们可以拿电力工业为例子,说明我国产业在2001年后的进步。
1950年到2000年,中国发电量50年一共增加了1.36万亿千瓦时。
而十五时期(2001-2005),中国发电量在5年里增加了1.13万亿千瓦时,几乎相当于前五十年的发电量增量。之后,每个五年计划,发电量的增量都至少相当于前五十年的发电量。
也就是说,从2001年后,我们一年的发展相当于过去的10年发展。
而且这也不是孤例。钢铁、水泥等基础产业都是如此。
后面航母下水,飞船上天,大家极为兴奋。到现在,不少东西我们已经有些看不懂了。例如无人机、机器狗的出现。
这些发展,与我们加入世贸组织肯定是有关系的。
但为何很多加入世贸组织的国家一直都是苦哈哈的样子,就翻不了身呢?
为何就只有中国这么一个成功实现逆袭的国家呢?这背后,肯定是有些东西我们做对了,以及我们有别人没有的优势。
我们加入世贸的很重要的一个成果。就是实现了工业化,建立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工业体。
那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在全球化时代,要建立集约化工业,需要哪些条件。然后看我们和其他国家究竟有哪些不一样。首先就是要有良好的海运条件。
前面已讲过,全球化时代,以海运为最主要的资源配置方式。
而良好的海运条件,至少需要以下几个:
第一就是有好的港口。
要求为:不冻港,深水良港。
第二,最好有很大的经济腹地,方便把货物运出。
第三,港口与经济腹地的交通便利。
第四,距离国际主航道要近。
以上四点,可以看看我的《水运即国运2》,那里面已经讲得很详细了。
第五就是按集装箱港的要求,建立相应的配套设施。
例如要建立船只停靠的深水泊位、起吊货物的设施、货物堆场。
这些需要疏浚船只进入的航道、填海造陆、购买港口设备。
例如上海洋山四期花了180亿美元。这是一笔庞大的金额。所以要建立专用的集装箱港口,一般小国是玩不起的。
一个国家能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的程度,要看自身的劳动力质量。能干活,要得少,那就是最优质的劳动力。
要参与低端产业,就必须普及小学教育,吃苦耐劳,守纪律。
要参与中端产业,国内必须普及高中教育,并且有不少的大学生。
要参与高端产业,国内必须普及大学教育。
第三,要接轨西方的生产管理、技术。
现代工业是很庞大复杂的体系。而现在全球化的市场,是美国为首的西方牵头建立的。如果压根没接触过西方的生产管理和技术。生产出来的东西就很有可能不符合消费者要求,东西卖不出去。
第四。充裕的资金支持。
要建厂,就需要钱。这个环节,很多国家就中招了。因为他们借了西方的钱,自身的经营能力又不行。最后还不上钱,陷入债务陷阱。国家辛苦积攒起来的资产被美西方控股。
第五。配套的基础设施良好。
这里面至少要保证水电路气网能正常运营,不然厂子办不起来。但是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却是很多国家办不到的。首先就是需要的资金很大。在一开始没有收益的时候,就要做前期投入。而且投入了,这些基础设施能不能回本还不知道。此外,还涉及到搬迁这些扯皮拉筋的琐碎事情。
第六。本国有制造业传统。
如果本国历史上有一定的制造业底子,那就参与起来就容易。因为整个社会风气,能适应工业化的要求。工业化是相当反人性的东西。制造业就是很枯燥地在工厂干活。得按工业的要求来,一点都不自由。所以想成功实现工业化,不是办几个厂子那么简单。而且是整个社会形态、民风等都要跟着改变,来适应工业化的要求。大家都不会去原始森林,找那些原始人来作为劳动力,来开厂子。即便那里劳动力再便宜,也没用。
第七。供应链的完整程度。
虽然现在供应链可以实现全球采购,但是如果供应链越完整。能在本地或者本国不远的距离内,就能全部采购完毕,那么也会极大地压缩成本。因为在同等条件下,采购国外的东西,运输到国内也是要时间的。
第八。有一定量的资源保证和较好的开发力度。
首先就是淡水的保证。搞工业就需要大量的水供应。
其次是铁矿等金属矿产,本国最好有一定的储量。
然后是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些能源矿产,还有水电、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和开发程度。
第四就是所在的气候位置。
基于目前人类的工业化情况,仍然是在温带地区即从纬度23.5度到纬度66.5度的区域。这里最适于工业化。因为寒带,有保暖的成本。而热带区域,制冷的成本太高了。
第九。配套的基础产业要发达。
这里面涉及至少五个基础产业:电力、钢铁、水泥、造船。下面是具体的原因:
工业体系要运转,就得需要稳定的电力。
其二是钢铁,它是工业的骨骼,重要性自不待言。
其三是水泥。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用大量的水泥。
其四是造船。全球化时代,货物的主要方式主要依靠海运。这就需要大量的船舶。
其五是铁路。海运也需要经济腹地与港口间的通畅,所以也需要铁路产业的支持。
好,讲完前面的这些要求,那我们的特殊性体现在哪里呢?我们究竟是有哪些优势,让我们在2001年之后,实现国运逆袭的呢?第一。我们是当今国际秩序的建立者。我们是主权独立的国家,所以能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不被美国收割。
世界上多数国家,鹰酱是想怎么收割就怎么收割,基本没失过手。它牢牢地掌握着自己的国际产业链分工种姓制的统治地位。但偏偏对于我们却没收割成功,因为我们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主权独立国家之一。主权独立的国家,一只手就可以数得过来,只有中美鹅印这四个。其他国家如日韩、西欧,分别是鹰酱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在入世之前,我国虽然穷。但我们和鹰酱联合搞定毛熊,让鹰酱赢得了冷战的胜利。因为我们是冷战胜利的参与者,所以有权利享受国际秩序的红利。但鹰酱不明白自己靠什么赢的,还以为是自己民猪柿油的魔力附体,征服了毛熊。
而我们1980年发射的东风5洲际导弹,能作为底牌,保护我们的国防安全。而在1991年红鹅解体之后。我们迎来了从鸦片战争之后历史上最好的和平环境,能安心发展经济。
也正是如此,我们才有底气和意愿,加入世贸组织。而鹰酱为何让我们入世呢,因为我国的市场太庞大了。与印三这样看起来很美好,但实际情况很恶心的外资坟场不同。我国确实让美西方在我们这里挣到了钱。
而我们呢,在加入世贸后,解决了我们之前一直很缺少的四样东西。
首先就是资源。
我国的资源客观来说,并不算少。但一摊到人头,我们的资源就很少了。但这是所有工业化国家都面临的问题。没有哪个国家能做到自己需要的工业化资源,本国全部都有。都得从国际上购买。西方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他们是国际秩序的建立者,所以能取得世界上的资源。
但是我国一直位于世贸组织之外,所以我们一直不得不用自己国内的资源。所以这个时候在资源丰富的华北、东北建立了不少工厂。
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们也开始全世界购买资源。反而自己的资源有些就用得少了。
其二就是客户。
你造的东西再好,也得别人让你卖。在未加入世贸组织前,有些国家的市场我们是很难进去的。加入世贸组织后,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的市场,我们的商品都可以进去卖了。
其三是资金。
在加入世贸前,我们主要用国内和港澳台、海外华侨的资金。在加入世贸后,来自西方的投资才大量增加。
其四就是生产管理知识和技术。
在加入世贸前,西方掌握着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想办个工厂,中间有很多的诀窍。我们是个生手,必须有老师傅来带。在如时候,尽管西方对我们很多东西是藏着掖着的。但是即便这样,我们也跟着他们学到了不少东西。
第二,我们有着注重长远发展的制度优势。
前面提到,想参与全球化,就得有与海运相关的良好基础设施。
我国有着水运的天然优势。但是在清廷他们手里,这个优势就没发挥出价值。这个优势要发挥出来,需要一个强力的组织,花海量的资金来推动建设,不然优势只能放在纸面上。
而且,很多事情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例如新加坡这样的情况。它跟海运相关的只有一个优势,位于国际航道的关键节点。但即便这样,它硬是把新加坡建设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转运港。
幸运的是,我们国家很重视长远发展。决策和执行有连续性,不存在现在西方那种朝令夕改的情况。所以,我们能推动很多与国运相关,但短期内又看不到效益的长期工程,例如集装箱海港、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而且由于土地国有,所以搬迁等成本相对较低。
这是很多国家看得会,却无法实现的事情。
第三,我们在入世前就做好了准备。
首先,我们在入世前是有工业基础的。
从清朝时期搞洋务运动,后来和毛熊合作开始的156工程,我国一直在积极地学习毛熊和西方的工业长处。
在1970年,美国开通了和日本、韩国、香港、台湾地区的集装箱海运航线。西方的一些产业就陆续转移到了东亚地区。
从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们先从香港、台湾地区手里学习了生产管理的知识。尽管他们已经是二传手了。
但即便这样,通过这个学习。我们也初步掌握了和西方工业对接的知识。例如质量控制、如何和跟西方客户打交道等等。
其次就是工业化需要的人才。
1978年恢复高考,到2001年的时候。当年毕业的大学生已40多岁,不少人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人才。
如果放在80年代初,我们加入世贸,我们还只能干苦力活。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没有那么多专业技术人才。
第四。我们是世界上建立集约化工业优势最明显的地区。首先就是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工业化人口。
我们每年毕业1000多万大学生,是世界最多的。
而且我国工业基地分布,已基本覆盖我国人口密集区。我国的工业区覆盖率,在世界上是最大的。
所以我国人口的工业化参与度是世界上最高的。
其二,我们有着良好的基础设施。
其实到世界上其他地方去看看,像我国这样有如此完善基础设施的情况,是极为少见的。
其三,拥有世界第一的水运优势,物流成本低。
其实集装箱海运的兴起,就天然对欧亚大陆的海陆复合型国家对有利。因为有欧亚大陆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地区,这里有海运所需要的经济腹地、消费市场。
而我国和印度、西欧,都位于世界人口分布大V带上的关键节点位置。我们都有很大的经济腹地。
但我们和西欧、印度不同的是,拥有世界第一的内河航运优势。经济腹地的货物通过内河运输到港口,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这一下子就让我们和他们拉开了差距。
这从全球5000箱以上集装箱货船热力图就可以看出,我国海域是世界上集装箱海运最繁忙的地区。
我国在2024年世界集装箱港口前10名中占了7席。
全球化时代,海运是最有效的物流方式。谁拥有的海运优势最大,谁就会在未来的国运角逐中获胜。
从这一点来看,我们未来会重新登顶世界。
其四,我们拥有能源成本、气候优势。我国的发电成本较低。
例如,我国的火电成本比大漂亮天然气发电低约 30%到40%。若与煤电相比则低 50%到60%。
我国是世界上最适于发展工业的气候区。
而我国绝大部分国土都位于温带,且国土位于中低纬度。相对于西欧和美国,国土所在的纬度要低。
印度有大片国土位于热带,制冷的成本太高。
而从现在IT等新兴产业所在位置看,它们都倾向于在温暖舒适的南方。
所以和西欧、美国、印度等区域相比,我们气候更有利于工业化。而且从这个角度看,东亚是世界上最有利于工业化的地区。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掌握了产业核心技术。
我国为何会发生在2001年之后释放神龙,一年发展等于过去10年的情况。这一切都是我们从1949年以来的70多年工业化努力在开花结果。
以钢铁工业为例。在1991年,我国宝钢二期建成投产。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基本掌握了大型高炉、连铸机、热轧机、冷轧机等核心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完成了钢铁工业的技术追赶。
在完成技术追赶之后,加上入世之后解决了我们之前最需要的资源、客户、资金、技术等瓶颈,我们的工业产能就迎来了高速增长期。
而世界上多数国家,没有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产业发展主要靠技术引进,把产业发展的主导权让给西方国家。加上在国际秩序中,国家没有真正的独立主权。结果经济发展的红利被西方收割,怎么都赶不上西方。
而对于海运相关的产业来说,我国的钢铁、造船、集装箱制造产量。截止到2023年,产量占世界比例分别为54%、52.3%、96%。都是世界第一。所以我们能造世界上最便宜的船,增加我们在海运上的优势。
第六。产业规模大,产业链完整。
我国是世界上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世界工业产能一半都在我国。
中国的产业门类齐全程度在全球范围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的国家。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
所以很多产业链需要的零配件,在长三角、珠三角,3个小时车程范围内,基本都可以找到供应商。如果在中国找不到,那么在其他地方,大概率也找不到。
这种优势也进一步压低了我们的制造成本,使得很多新产业能在我国落地。例如机器人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因为我们能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把商品价格做到得能让消费者接受。
第七。我们未来在工业上的优势还会加大。
美国之所以失去传统制造业上的优势。一方面确实是因为美国在海运和内河航运上,和东亚地区相比,没有物流成本优势。另一方面,也是美国不愿意用新技术去改造传统产业。
例如。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钢铁工业的重大技术变革有氧气转炉炼钢取代平炉炼钢、连铸取代模铸。但是美国不肯采用这些新技术。现在五大湖区的钢铁厂,居然还有老掉牙的平炉炼钢在运行。
而我们却很积极地用新技术来改造我们的传统产业。
这里拿浙江的纺织产业作为例子。这里已经采用AI来改造纺织业。
例如:
恒逸集团应用AI的视觉检测来验布,效率提升5倍,瑕疵识别准确率超99%。
迎丰科技,将AI用于排产,减少了换线时间,产能利用率提升20%。
富润集团,将AI用于车间的能耗管理,节能15%到20%。
通过这些手段,绍兴纺织的成本能接近人工成本低廉的印尼,而且我们还拥有交货期快、拥有高附加值产品这些优势。
好,最后祝愿我们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2、中国母港邮轮航线为何悄悄变长?,中国的邮轮母港建设时间最早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