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困局剖析:原奶贱卖、乳企狂亏,乳业 3 元危机背后的重重迷雾
出品 | 大力财经
作者 | 豆沙包
编辑 | 魏力
今年A股与港股市场的39家乳企中,仅16家实现营收增长超半数利润下跌。
蒙牛、伊利、光明三大巨头集体承压,头部尚且如此,腰部、小品牌更是步履维艰。
行业看似牛奶充沛,实则利润难求,陷入“原奶越便宜,亏得越狠”的怪圈。
原奶价格跌破 3 元,乳企的经营状况却愈发糟糕,越卖越亏的现象令人深思。这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深层次的原因?乳业的产品大换代又将何去何从?
对于乳企而言,原奶价格下跌本应是降低成本的好机会,为何却越卖越亏?
国内 34 家上市乳企中,2024 年上半年营收出现下滑的有 25 家。伊利、蒙牛这样的行业巨头也未能幸免,蒙牛乳业 2024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 12.6%,净利润同比增长 - 17.23%。再者,产品结构单一,液态奶市场的萎缩,让依赖液态奶的乳企受到重创。而奶粉等其他品类,虽然毛利率较高,但市场规模有限,难以弥补液态奶的损失。
目前已经递交招股书排队上市的乳企主要有以下三家:
贵州南方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正在排队北交所 IPO,2025 年 7 月 17 日收到一轮问询函。南方乳业主要市场在贵州,省内市场占有率达 68%,2022 年至 2024 年营收从 15.75 亿元增至 18.17 亿元。广西百菲乳业股份有限公司:2025 年 6 月 6 日,百菲乳业通过了广西监管局的辅导验收,并于同日向上交所报送了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申请文件,6 月 13 日收到上交所出具的受理通知。百菲乳业主要从事以水牛奶、荷斯坦牛奶为主要原料的 “百菲酪” 牌乳品生产、销售等,2022 年至 2024 年,其营收从 7.81 亿元增长到 14.23 亿元,扣非净利润从 1.17 亿元增至 3 亿元。菊乐食品:菊乐食品已向北交所发起冲击,这是其第五次 IPO 之旅。2025 年 6 月 24 日菊乐通过上市辅导验收,获得 IPO 申报资格。据招股书数据,2022-2024 年其营收分别为 14.72 亿元、15.62 亿元和 16.41 亿元,归母净利润由 1.72 亿元上涨至 2.32 亿元。
01 原奶贱卖,乳企却越卖越亏?
2024年4-5月,头部乳企每天喷粉处理的生鲜乳高达2万吨。
原奶价格一路下探至3元/公斤以下,却没能缓解乳企的盈利焦虑。
过去几年乳企扩建奶源基地,奶牛存栏数激增,奶量上来了消费却没有同步扩张。
眼下“人均喝奶”目标迟迟没达成,消费疲软叠加区域调运障碍,导致大量鲜奶无法当日消化只能喷粉存储。而喷粉成本接近4 元,市场却只愿出2.7~3元的回收价,一吨粉掉1000元并不稀奇。
其次养殖成本、物流成本持续上行,设备更新与质量管控的投入也不小品牌营销更是“卷到飞起”。
但市面上动辄9.9元/箱的盒装奶、促销期3元/瓶的低温奶,却让企业几乎无利可图。
中小品牌靠低价抢市,头部企业也只能硬着头皮跟,行业陷入“越做越亏”的循环。
02 自救行动开始了,但远远不够
困住乳企的不是一根绳,而是“牛群—奶价—渠道—库存”四根绳子一起收紧。
一些企业开始从源头动手,比如控制奶牛规模、淘汰低产牛优化奶源结构。
这一波“控产”更多是“自断臂膀式的瘦身”,但也是不得不做的精细化运营起点。
与此同时,不少企业把目光投向低温鲜奶市场。
这类产品因保质期短、价格高,附加值也更高,更容易走出价格战泥潭。
以君乐宝“悦鲜活”、光明“优倍”为代表的冷链产品表现不错,电商与社区团购也成为他们推新品的重要渠道。
还有一个明显趋势是为商超代工,也就是为盒马、山姆等平台的自有品牌做贴牌生产。
这能帮助乳企分摊产能压力,稳定现金流还能省下渠道费用去反哺技术升级和研发投入。
某种程度上,这已经成为乳企“保命”的一条重要路径。
03 决定乳企未来的,不止是奶价
2024年的行业反弹,很大一部分是靠“情怀”与“关注度”带动,真正让人持续复购的还是产品力。
头部乳企如果还想在2025年交出漂亮答卷,必须用“结构效率”来兜底增长。
真正的突围方向应该是围绕“健康+功能”两大关键词发力。
0糖、低糖、蛋白质补给、儿童营养、老年营养等细分市场潜力巨大,谁先推出抓住用户痛点的爆品,谁就有机会跑出利润空间。
同时,企业在思维上也得“去中心化”。
不只是依赖KA渠道、大型连锁,更要关注即时零售、社区团购、小程序商城等灵活场景。
把品牌资产从过去“喝出情怀”转向“喝出功能”,才可能真正打动新一代消费者。
乳企这轮调整注定不会短期见效,甚至可能还要再熬一年。
大力财经认为,乳业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原奶价格的下跌和乳企的亏损,是行业调整的必然过程。乳企只有顺应产品大换代的趋势,积极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乳业的产品大换代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品质。但问题是,在乳业产品大换代的过程中,如何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这不仅是乳企的责任,也是监管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最近爱喝的奶,是情怀,还是价格?
1、新华书店上中下三册买了近240元,网上买的话不到60元,谁还去书店?,新华书店买书有折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