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黄茅峡水库开工 书写新时代治水兴水新篇章

时间:2025-07-23 02:59 作者:天鹿

黄茅峡水库开工 书写新时代治水兴水新篇章

  2025年7月22日,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大湾镇,黄茅峡水库工程正式破土动工。作为连江干流首座控制性防洪工程,其启动标志着广东在加强北江防洪体系工程建设上迈出新的一步,对完善连江流域中下游防御体系,筑牢水安全保障,推动区域发展意义重大。

  北江是珠江流域第二大水系,源起南岭山脉,干流全长468公里,流经韶关、英德、清远主城区以及广州、佛山、肇庆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北江三水思贤滘以上的流域集雨面积为46710平方公里,省内流域面积覆盖6市25县(区),共42930平方公里。

  北江洪水主要由锋面雨造成,多发于5~7月,北江流域河系呈对称的叶脉分布,为扇形集水面积,汇流时间短,洪水容易集中,来势凶猛。历史上的北江,桀骜不驯、洪水肆虐。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一直把保护北江安澜作为重中之重,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基本形成了由乐昌峡水利枢纽、飞来峡水利枢纽、北江大堤、潖江蓄滞洪区、芦苞涌和西南涌分洪河道等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流域防洪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抗御洪涝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守护着广州、佛山、清远等地社会安定、百姓安宁。

  应对洪涝之患

  防洪体系补上“关键拼图”

  由于近年极端天气频发,北江流域屡遭洪水威胁,连江中下游部分城镇经常受淹。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兴建黄茅峡水库,以解连江洪涝之患。省有关领导同志多次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推动黄茅峡水库工程入选国家“两重”建设标志性重大水利工程。省水利厅、清远市人民政府密切配合,联合成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交通、国资等有关部门、单位同向发力,并在今年获得首批8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

  防洪为主 多元协同

  一座水库的“多重使命”

  黄茅峡水库位于连江英德市大湾镇区下游6公里处,工程等别为II等大(2)型,总库容5.62亿立方米。工程以防洪为主,结合航运,兼顾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定位,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综合性民生工程”。

英德市大湾镇效果图。通讯员供图

  作为北江防洪体系的“关键一环”,黄茅峡水库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北江中下游防洪体系,极大缓解广州、佛山、清远等城市的防洪压力,减少飞来峡库区内的临时滞洪区启用几率。

  航运方面,黄茅峡水库将同步建成Ⅳ级航道体系,把500吨级船舶通航能力延伸至连江腹地,改善连江通航条件,显著提升水运物流效率,促进区域间物资流通与经济交流。

  发电方面,打造“绿色能源”,预计年均输出1亿多千瓦时绿色电能,为区域能源结构优化注入“清洁动力”。

  灌溉方面,可为连江英德灌区提高灌溉供水保证率,保障农业用水需求,助力乡村振兴。

  改革创新 多维突破

  引领绿色发展

  在规划设计阶段,坚持全局观念、系统思维,落实“百千万工程”具体要求,把黄茅峡水库工程建设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把“硬投资”与“软建设”相配套,不仅打造技术先进、质量优良、效益显著的精品水利工程,更以工程建设带动库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实现多维突破。

  在生态保护方面,创新采用抬田技术,通过抬高农田高程,可大量减少征地,大幅节约土地征收成本,同时推动耕地连片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这一举措既有效保护了耕地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又降低了工程投资压力,开创生态友好型水利建设新模式,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在民生保障方面,工程立足水系、山体、建筑、路网等要求,提升空间造景,丰富节点设计,致力于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活化利用商业街区,计划建设一批绿美人居示范点,助力“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通过重塑大湾镇区布局,发展特色产业,推动“水+农文旅”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连江,让水库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可持续、能发展。

  在融资模式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将黄茅峡水库工程作为水利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通过公募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这一举措不仅拓宽了融资渠道,盘活水利资产,还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进一步充实资金池,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在建管机制方面,创新采用省属国企粤海集团组建项目法人的模式,实现投资、建设、运行、管理一体化的全生命周期建设管理,实现飞来峡、乐昌峡、黄茅峡三大水利枢纽联调联控。这种模式有效整合资源,提高项目建设和运营效率,保障工程长期稳定发挥效益,为同类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安澜兴城 双向赋能

  书写治水兴水新篇章

  黄茅峡水库的建设,是广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解水患之苦、护北江安澜的“里程碑”。

  从防洪减灾角度看,它是保障连江中下游防洪安全的关键举措,也是北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黄茅峡水库在连江的防洪“咽喉”位置建设,完善了连江防洪体系,增强了连江中下游应对洪水风险的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从经济发展看,它是区域发展的“新引擎”。清洁能源助力产业绿色升级,航运改善降低物流成本,灌溉保障推动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更带动建材、机械等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繁荣,有力助推“百千万工程”。创新移民安置模式打造“新大湾”,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升级提升生活品质,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治水安邦,兴水利民。黄茅峡水库的开工,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的启动,更是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奋进乐章。随着工程的推进,北江流域将形成更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为工程所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水支撑”,为广东水利建设贡献“新经验”,在南粤大地上书写新时代水利建设的新篇章。

  蓝图已经绘就,开工号角已吹响。全体建设者们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努力打造民心工程、精品工程、廉洁工程,系统提升流域防洪能力,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需求,为“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黄茅峡水库效果图。通讯员供图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廖晨星

  通讯员 粤水轩

Top

1、美国的“全球收缩、专注中国”战略能成功吗

2、文化中国行·文博日历丨今日大暑,消夏宜赏画

3、吉林省委书记:要理直气壮讲清楚夫余国、高句丽、渤海国的历史,吉林省原副书记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SQR/detail/qodgtr.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天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