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斯冲IPO:38亿分红掏空利润池,能否摆脱低端锁定魔咒?,奥克斯厂
文|恒心
来源|博望财经
近日,奥克斯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奥克斯首次接触资本市场。早在2015年12月,奥克斯就已经获得了在新三板挂牌的资格,并在一年后,即2017年1月,选择从新三板摘牌。随后在2016年,奥克斯又制定了在上交所上市的计划,为此聘请了东方证券作为辅导机构。经过长时间的筹备与辅导,直至2023年6月终于完成了上市辅导流程。然而遗憾的是,尽管付出了诸多努力,奥克斯最终仍未能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后于2025年1月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但招股书在6个月后失效,7月16日再度递交了上市申请。
据招股书显示,奥克斯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集家用和中央空调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空调提供商,业务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另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2024年按销量计算,奥克斯是全球第五大空调提供商,市场份额达7.1%。
作为自称“全球第五大空调供应商”的企业,奥克斯近三年业绩呈现持续增长——营收从2022年的195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298亿元,年内利润同期从14亿元增至29亿元。
然而靓丽业绩背后,这家曾以低价策略颠覆行业格局的“价格屠夫”,正面临增长逻辑的深刻挑战。
01
扩市场、低毛利,价格屠刀的双刃剑
奥克斯的成长史是一部典型的草根逆袭史。
创始人郑坚江从汽车修理工起步,1986年贷款2000元承包濒临倒闭的钟表零件厂,在积累第一桶金后,于1994年创立奥克斯空调。据《投资界》等媒体报道,面对当时被美的、春兰、格力等品牌垄断的高价市场,郑坚江祭出“价格战”策略:“当时我的空调刚上市的时候,比进口商品价格要低60%左右,比国内同类产品要低30%,使我只用五年时间做到国内第四。”
2002年,郑坚江更是做出震动行业的举动——发布《空调成本白皮书》,揭露1.5匹空调成本仅1748元,而当时市场售价高达2500-3000元。随后奥克斯将40多款空调降价30%,彻底打破行业定价体系。郑坚江也因此被冠以“价格屠夫”的称号。
价格战成效立竿见影:2004年销量飙升至325万台,市场份额冲进全国前三。但这也埋下隐患:董明珠多次公开抨击其“恶意竞争”,指责其“偷技术、挖人才、质量不达标”,双方专利诉讼持续十年,2017年奥克斯更因侵犯格力专利被判赔偿4000万元,创行业纪录。
低价策略虽打开市场,却导致奥克斯陷入低毛利陷阱。2024年奥克斯毛利率仅21%,显著低于美的、格力等对手水平。更严峻的是,奥克斯家用空调平均售价从2022年的1698元降至2024年的1517元,同期销量从1020万台增至1710万台——“以价换量”模式已显疲态。
尽管此次奥克斯拟将募资用于全球研发、升级智能制造体系及供应链升级、加强销售及经销渠道等,但要在短期内改变打法恐难有所突破。
02
增长遭遇瓶颈,低价护城河正在溃堤
奥克斯的低价护城河正遭受多重冲击。
首当其冲的就属份额持续失守。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作为曾以线上渠道突围的品牌,奥克斯2018年线上份额高达28.57%,稳居第一,但2024年已跌至第五位,2025年上半年更滑落至第七位。小米、华凌等品牌以更激进定价抢占下沉市场,奥克斯的价格优势被逐步瓦解。与线上相比,奥克斯线下渠道的表现欠佳,2024年没有一款产品进入线下销售额前二十的畅销机型,全年在线下的市场份额仅排在第十一位。
其次是技术空心化隐忧,研发投入不足成为致命短板。据招股书显示,奥克斯2022-2024年研发费用率仅2.0%-2.4%,不及格力、美的一半,三年累计研发投入约17亿元,甚至不及头部企业单年投入。核心技术储备薄弱导致其专利结构失衡,与空调核心技术的关联度较低。
最后是质量与服务危机,从家用空调到各类生活家电,奥克斯产品的质量问题似乎已经成为消费者心中的一大痛点,品牌信任度持续承压。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奥克斯不仅在空调领域受到投诉,其饮水机、烘干机、空气炸锅、热水器、除湿机、颈部按摩仪、电热水龙头等产品也频繁出现在消费者的投诉列表中。这些投诉主要集中在产品的性能不稳定、能效虚标、使用寿命短等方面,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03
“高负债+分红缩表”,治理缺陷与战略突围的矛盾
此次奥克斯赴港IPO看似战略升级之举,但招股书暴露的治理问题引发投资者质疑。
突击分红掏空现金储备。IPO前突然派发37.94亿元股息,相当于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总额的55%。由于郑坚江家族通过多层控股掌握96.36%投票权,分红实质流向实控人腰包。此举导致奥克斯现金储备骤降,而流动负债净额推升,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
高负债下的ROE幻象。奥克斯2024年约84%的资产负债率推高权益乘数,使ROE虚增(2024年以72.05%的ROE位列港股20家家用电器企业的首位)。高杠杆驱动的盈利难以持续,低速动比率的流动性危机如影随形。这种“高负债+分红缩表”的财务数据,本质上是通过掏空资产实现ROE虚高,而非业务内生增长。
针对这一现象,据《何事秋风悲画扇》等媒体报道,有人直接开怼:“一边说缺钱,一边还分红,这不就跟一个人喊着没饭吃,转头却在烧烤摊点了一桌烤串一样吗?”还有人阴阳怪气:“奥克斯这是提前把钱分给股东,怕上市之后分不到更多吧?果然是商业鬼才!”也有吃瓜群众看得更通透:“上市这种事,说白了就是为了圈钱。格力、美的都靠技术赚钱,奥克斯这边技术不行,只能靠资本市场撑一撑。但问题是,靠圈钱能撑多久?上市之后没点真本事,投资者也不是傻子啊。”
事实上,奥克斯的IPO征程,折射出中国制造企业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型的阵痛。郑坚江凭借价格利刃劈开市场缺口的时代已成过去,在空调行业智能化、节能化转型的浪潮下,技术储备与品牌溢价才是未来竞争核心。
赴港上市虽是获取资本输血、突破全球化瓶颈的关键一跃,但突击分红暴露的治理缺陷、低研发投入导致的技术空心化,以及线上市场份额的持续失守,都昭示其商业模式亟待重构。若无法摆脱“低价-低毛利-低研发”的恶性循环,即便成功上市,奥克斯或仍难走出价格屠夫的宿命。
全球空调产业正经历碳中和与智能化的深度变革,奥克斯需要的不只是IPO募资的资本助力,更需要一场从价格颠覆者到技术引领者的基因革命。否则,招股书中“全球第五大”的光环,终将成为对昔日荣光的最后祭奠。博望财经将持续关注。
2、31岁布沙尔1-2不敌本西奇,结束职业生涯最后一战,布沙尔视频
3、47岁老板逆势翻盘,年销超2亿,抓住多个风口,40多岁成功的老板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