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有时是一种自我保护,孩子厌学,正是父母成长的最佳契机
【本文来自《一切学习最终都是自学》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1,孩子真地上网玩手机上瘾什么的,报个班让他去学专职打游戏、做网红直播、制作动画漫画、做小视频……,一天十几小时陪着他就专干那一行……。
什么玩意一变成职业,结果都是索然无味,最后的致郁效果难分高下。
除了考试→考公→当官……
也就这玩意大概才永远有意思,致郁率比较低。
2,孩子厌学有时甚至是一种自我保护。
初中孩子″厌学′,也许往往有许多更复杂因素让孩子无法应付。
女生初一初二,男生初二初三,还进入青春期,各种身体心理变化。
同时,家长大多迈入中年更年期,各种家庭问题也凑热闹堆过来了。
还有小学和初中学校班级同学变化、教学环境变化,课程设置学习任务难度都各种变化。
在应试教育体系中,以及教育与未来社会分工乃至社会价值评价体系衔接上,
小升初与中考、高考,那变化基本可比拟古代考童生、秀才、举人的差别。
为人父母,真地不易。养儿方知父母恩。
3,一些父母口口声声要放弃孩子的学习,其实只是放弃了选择应试教育这条赛道。
孩子总是在学、得学、会学。
不学这、就学那。
不学"好",就学"坏"。
不学向上攀登,就学从此躺平、乃至向下沉沦。
别说什么放弃学习。
父母真想让孩子彻底放弃啥也不学,既根本不可能做到,孩子也才会真正的各种消极积极奋起反抗。
其实没有孩子真地愿意离开学校走出去,那里有他们最熟悉的伙伴、同龄、同学、朋友。
对他们来说,学校是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残酷"呢?
4,Ai面前人人平等,那些学习好的孩子,知识量在Aⅰ面前也许永远也都是渣。
他们真正强在哪里呢?有了自学的动力、兴趣、习惯……大脑里形成了学习→成就→愉快的正向通路。而不是学习→疲劳厌倦挫败→烦恼恐惧的恶性循环。
学校里学到的很多知识,对每一个个体而言,一辈子真用到用得上的或对于人生真正有用的,几乎为零。但每一个人未来人生中又多少会用到其中的某一个十、百、千、万分之一。
学校里的通识教育,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累的最基本的公认的通用的文明精华。任何一个后来人向任何其它分支拓展,能生存下去具有社会生存能力,都应该尽可能多的掌握这些最基本的东西。
真正有用的,根本还是在这过程中,养成、提升、完善自己的自学能力、习惯、兴趣、技巧方法、效率效果……
3、转型还是保壳?综艺股份拟2.2亿入局功率芯片公司,综艺股份业绩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