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30 11:19 作者:愚乐
花舞影:特朗普要强化制裁!内外交困,古巴革命如何突出重围?,古巴裔支持特朗普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花舞影】
四年前的7月,在新冠疫情、财政危机、生活物资断供、反古共势力及其在古巴内部代理人的共同作用下,正处于经济改革关键期的古巴爆发了1994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动乱。
然而,他们失算了。
在久经考验的革命领袖劳尔·卡斯特罗的领航掌舵下,古巴共产党和古共中央第一书记、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沉着冷静地指挥共和国政府和全国人民和平粉碎了动乱、在国际上扭转了美国媒体反宣传造成的不利舆论环境,坚持了革命红旗不倒。
但值得高度警惕的是,在暂时的安定团结背后,古巴的麻烦还远未结束;古巴革命自疫情以来面临的这一波30年来空前的生存危机,始终没有真正解除。
如果读者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就无法理解许多新闻的上下文:
例如,2024年3月,我国当时对古紧急粮食援助的第一批是用飞机运去的;
又如,今年7月5日,古巴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古巴共和国主席迪亚斯-卡内尔在古共八届十中全会闭幕式上明确宣布:“我们现在是一个处在战争状态的国家(Somos un país en guerra)!”
古巴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古巴共和国主席迪亚斯-卡内尔 资料图
背景:古巴的旅游业与制糖业
古巴与美国的制裁与贸易状况是一个技术细节极其复杂又掺杂太多情绪因素的话题,笔者打算另起一篇文章讲述,在这里只是先拿出结论:
不能以为“美国制裁了古巴,因此两国没有贸易,也因此美国进一步收紧制裁对古巴早已无甚影响”。目前来看,这一判断是错误的!
“我是一个诚实的人,生长的地方长棕树;诗若不涌出我心魂,我死了也定不瞑目……天下的穷人数不清,我要和他们共甘苦;大海的波涛再翻腾,比潺潺的山溪也不如。关塔那美娘,乡、巴、佬;乡、巴、佬,关塔那美娘……”
——《关塔那摩花姑娘》,歌词原诗作者何塞·马蒂
1964年电影《我是古巴》中,穷人的女儿玛利亚在美国夜总会的纸醉金迷中堕落为妓女。
在革命前的古巴,旅游业、制糖业和烟草业是国家的三大支柱,前者与后两者分别塑造了她的城市和农村。
到冷战结束时,古巴的高技术领域只在生物医学行业取得了零星突破,机械工业也主要围绕糖产品(例如古巴的第一座工艺装备厂是生产甘蔗压榨设备的),从旧古巴旅游业及配套服务业脱离出来的人口,主要被投入到了高度劳动密集的榨糖业上。
1970年,古巴蔗糖产量达到惊人的850万吨历史峰值;虽然古巴政府一直努力调控行业投资分布,到1992年,古巴仍拥有154家国营制糖厂,糖产量高达710万吨。当时的古巴有一句名言:“Sin azúcar no hay país”——没有糖,就没有国家。
1992年后,由于经互会解散、叶利钦拒绝履行苏联时代签订的固定糖价协议(该协议在签订时的1970年代只是对古巴略有优惠。但80年代国际糖价暴跌60%以上,俄罗斯变成了以三倍国际市场的价格向古巴买糖),古巴制糖业不仅市场大减,创汇能力也暴跌,导致了1994年生死存亡的严峻局面。
为了自救,政府卖掉或外包了大批国营甘蔗农场(改制为半承包的UBPC合作社)以提高蔗农生产积极性,同时开始大规模放开旅游业相关政策(包括医疗旅游),将解放出来的劳动力投入其中。仅仅三年后,1997年,旅游业就取代制糖,成了古巴最重要的出口产品和外汇来源。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三十多年间,古巴看起来还是那个古巴,但它的经济版图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方面,国家对榨糖业的投资一路下降到2024年的不到3%(仅占当年国家对餐饮酒店投资的五分之一),全国制糖厂数量从150-170家(不同数据来源有差异)一路减少到今年只剩15家,粗糖总产量从冷战末期的700余万吨下降到近年的40万吨以下——2018年,古巴从法国进口了4万吨糖,打破了这个岛自被西班牙人发现以来的经济史纪录。
与此同时,自1995年全面开放旅游业起,古巴游客接待数快速增长,吸纳就业人口累创新高。到因特朗普追加制裁导致该项指标首次收缩的2019年前夕,古巴年度游客数量相较1995年已翻了六倍多,是加勒比国家平均接待游客数量的210%以上,每20个古巴人中就有一个直接服务于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