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房费匹配成本不足两元的“二手”拖鞋,温德姆再曝卫生丑闻
(文/解红娟 编辑/张广凯)
支付二千余元的高额房费,换来的却是成本不足两元、疑似二次清洗的“一次性”拖鞋,这样的消费落差,让消费者怒火中烧。
近日,消费者王女士(化名)通过携程平台预订湖州安吉县凯承温德姆至尊豪廷大酒店亲子套房及豪华双床房,支付总价四千多元的费用,平均每间客房价格超过两千元,属于当地高端消费水平。
但在体验过程中,王女士发现酒店提供的"一次性"拖鞋有明显使用痕迹:鞋底有明显磨损痕迹和污渍,鞋面起球严重,内部还有前一位使用者留下的压痕和轻微异味。
发现问题后,王女士第一时间致电酒店前台要求更换新拖鞋,对方在承诺"重新送几双新拖鞋"后随即挂断电话,此后前台电话一直处于无法接通状态。
随即,王女士前往前台交涉时,酒店经理辩称:"浙江省大部分酒店为响应环保政策,拖鞋都在洗衣房清洗后重复使用。"
对此,观察者网向酒店方面确认,截至发稿,暂无回复。
“扭曲了环保政策的初衷”
“湖州安吉县凯承温德姆至尊豪廷大酒店以政策为借口,但实际上是说一套做一套。”王女士说道。
与此同时,住宿、餐饮等服务性单位应当为消费者提供符合卫生标准、可重复使用的替代用品,鼓励使用易降解、可回收再利用的绿色环保产品,倡导消费者自带水杯餐饮,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住宿自带牙刷、牙膏、梳子、肥皂、浴液、拖鞋。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和其他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及其复合制品。
王女士向观察者网表示,“如果说遵循规定,该酒店主动提供了牙刷、牙膏、梳子、肥皂等一次性用品,这些用品就直接摆在洗手池旁边,明显违反了该规定。但是该酒店又在拖鞋方面以政策为借口,给客人提供重复利用的一次性拖鞋。”
需要注意的是,浙江省政府在牙刷、梳子等一次性塑料用品的管理上比一次性拖鞋更为严苛。
其中,关于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主要是指牙刷、梳子等一些塑料制品):到2020年底,率先在全省星级宾馆、酒店推广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到2022年底,全省星级宾馆、酒店等场所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可通过设置自助购买机、提供续充型洗洁剂等方式提供相关服务;到2023年底,实施范围扩大至所有宾馆、酒店、民宿。所有宾馆、酒店、民宿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的时间。
在该消费者看来,“将成本仅两元的一次性拖鞋简单清洗后就重复使用,既违反卫生法规,又扭曲了环保政策的初衷。”
近期入住过浙江义乌银都华悦酒店的陈女士向观察者网表示,该酒店在拖鞋摆放处就在写明拖鞋是重复使用的,请勿带走,“但这种拖鞋不是一次性,是类似草编+针织的拖鞋,清洗消毒后并未变形。”
陈女士直言,虽然看到重复使用的信息后心里有些膈应,“但后来也凑合穿了一下,反而觉得浙江酒店思想挺前卫的。”
也有民宿没有选择重复使用拖鞋。在浙江溧阳经营民宿的李老板直言,“是有倡导这一事,而且重复使用对民宿而言成本更低,但我们家是提供的,因为民宿客人一般都是拖家带口来的,全部带自用物品不太现实。”
“另外,对于仍希望使用一次性拖鞋的客人,酒店可以在充分沟通环保理念和循环拖鞋卫生标准后,为其提供一次性拖鞋选项,或设置付费获取机制。这样既尊重客人的选择,也兼顾环保原则,使绿色举措成为服务亮点,而非限制或负担。”陈晶晶说道。
温德姆卫生丑闻屡见不鲜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温德姆酒店首次陷入卫生丑闻。
2021年,《都市现场》对南昌多家豪华酒店的卫生情况进行调查,其中,记者给南昌美吉温德姆花园酒店床上用品以及浴室的毛巾、浴巾等用品做上记号,第二天查验发现,房间内的两条浴巾、两条毛巾和一条地巾没有更换。
同年7月9日,温州华美达广场酒店被查出供顾客使用的浴巾、方巾等公共用品用具未按规定进行保洁,违反了《公共场所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四条,被予以警告行政处罚。
更令人痛心的是,2025年7月,云南西双版纳景洪雨林公园戴斯温德姆酒店发生了一起6岁女童溺亡事件。
据澎湃新闻报道,6岁女童悦悦(化名)随家人入住该酒店,并在与酒店合作的“儿童水寨”戏水池玩耍时,左腿被排水孔卡住不能自主挣脱,导致水体淹没口鼻,失去意识后溺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戏水池内排水管口塑料格栅网破损断裂,间接原因是两家企业的安全管理漏洞。
业内人士指出,这或许与国际酒店品牌在中国采用的特许经营模式有关。“为了快速扩张,温德姆在中国大量发展加盟店,但对加盟店的日常监管却跟不上扩张速度。”
与此同时,违规成本过低也是重要因素。“根据现行规定,酒店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最高罚款仅二万元,对于每晚房费就达四千多元的高端酒店来说,这样的处罚显然缺乏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