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6 03:21 作者:大红小黑
90后员工诈骗733万被判十年,吉林银行难掩治理沉疴,吉林诈骗立案标准 金额
近日,吉林省延边州中级人民法院终审落槌,吉林银行前员工朱世杰因虚构"倒贷"业务诈骗733.7万元获刑十年十一个月。
内控失血的同时,资产质量也警报拉响。2024年该行净利润暴跌27.4%至14.15亿元,不良率攀升至1.50%;2025年一季度母公司口径不良率再升至1.56%,拨备覆盖率跌破163%警戒线。
在2024年3月的董事会上,吉林亚泰等三大国资股东对关联交易投了反对票。2024年,吉林银行的关联公司贷款余额达到了129亿元,一系列打击对这家东北城商行而言,威胁不小。
银行职员虚构733万“倒贷”骗局
裁判书揭示,2019年4月,吉林银行员工朱世杰的赌债已堆积如山。面对债主催逼,他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银行工牌,一场以“倒贷”为名的骗局就此启动。
“倒贷”是指借款人通过获取新的贷款或民间借贷来偿还旧的债务,即所谓的“借新还旧”。朱世杰向熟人宣称自己手头有高息短期项目一周返利2%,资金过桥稳赚不赔。
自2014年起就认识朱世杰的徐某成为他诈骗的第一个目标。2020年初,朱世杰以“业务资金缺口”为借口,诱使徐某投资,并伪造银行领导的聊天记录和账面流水等材料以消除徐某的疑虑。
在一审中,朱世杰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但他以“金额认定有误”为由提起上诉。终审时,经过司法会计鉴定重新核对资金,扣除案发前后部分退赔(徐某40万、张某26万、尤某3.3万),最终确定诈骗金额为733.705万元。2025年7月29日,法院改判朱世杰十年十一个月有期徒刑,罚金十万,并责令其退赔三名被害人的剩余损失。
骗案背后银行内控失血:高管落马、资产承压
朱世杰案撕开的只是吉林银行内控溃堤的一角。早在2020年,该行辽源分行职员于某红就曾以相同“倒贷”话术诈骗16人1425万元,最终被判无期徒刑。
在支行层面,2024年白城分行因“贷后检查失职致贷款挪用”被罚55万元;同年松原分行、乾安支行又因“以贷收贷掩盖风险”“贷前调查失实”接连领罚。
总行层面,2025年7月大安支行因信用卡业务违规被罚30万元,时任行长遭警告。更令人忧心的是高管层的腐败塌方:2019至2022年间,董事长张宝祥、副行长王安华、杨盛忠等核心管理层接连落马,刑期最高达20年。这些密集的监管处罚与司法判决,暴露出贷款三查全流程的失守。
内控机制的溃败直接影响资产质量。2024年报显示,该行关注类贷款余额高达295.77亿元,占贷款总额6.25%,其不良率已进入持续上升通道:从2023年的1.39%攀升至2024年的1.50%,拨备覆盖率则从168.17%下滑至163.31%。至2025年一季度,母公司口径不良率进一步升至1.56%,一定程度削弱着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
治理结构的深层裂痕在2024年3月的吉林银行董事会上骤然显现。吉林亚泰集团、吉林金控、长春融兴三大国资股东对一项关联交易议案投下罕见的反对票,明确表达了对潜在资产质量风险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