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百度聚焦,心响失宠

时间:2025-07-30 23:12 作者:夕落晚霞

百度聚焦,心响失宠



通用Agent是目前AI圈最火的概念,但质疑声也一直不断,几乎在Manus“出走”前后,一些投入巨资但没听到响声的公司,也传出了收紧口袋的消息。

百度在七月初的组织会议上,点名了几个产品,明确提到要对这些产品减少投入, 心响就包括在内。

作为百度旗下的首个C端通用AI智能体,心响曾被媒体称为“能用版Manus”,在C端场景下支持超200种功能,覆盖知识解析、旅游规划、学习办公等领域。此时传出资源收紧的信号,距离心响今年4月的公测,才过去不到一个季度。

除了心响, AI社交app 月匣也遭遇架构调整,团队被直接合入另一条业务线,在业务规模上迎来一次“降级”。此前,百度内部曾传出月匣疑似要停摆的流言,但管理层最终选择“再观望一两个季度”。

月匣于今年3月正式上线,业内此前对这一产品的描述是:成为Z世代心中“全时全景的灵魂伴侣”。仅仅过去不到四个月的时间,“灵魂伴侣”月匣似乎光芒不再。

关于以上业务线的变动,一位接近百度方面人士回应称,相关业务线不存在资源收缩,App也在正常运营中。

而同样在几周前,李彦宏在百度季度高管会议上发表内部演讲,对百度过往业务进行了“反思式”的回顾,他指出,缺乏战略聚焦是导致百度在多场关键战役中失利的重原因。



此后不久,传出了百度行业搜索及智能体业务总经理谢天“转岗”IDG地图事业部的消息。对于谢天的换岗,有媒体报道称,这是百度干部轮岗机制下的正常调整。

据了解,谢天在2024年下半年接手搜索及智能体业务线,心响和月匣均是在其任内上线的AI应用。

相继两款AI应用新品地位不保,背后究竟是常规业务因素,还是百度准备在AI应用领域“洗牌”了?

A

相比起面对众多友商产品竞争的月匣,心响进入“观望组”让人有些意外。据了解,心响是百度AI智能体团队推出的产品,而在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心响产品组成员已经调离了原业务。

和月匣此前的低调上线不同,心响于今年4月的Create2025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高调亮相。据内部人士透露,在立项之初,心响在智能体团队内部“极受重视”,被认为是业务的头部产品。一位内部人士向字母榜(ID:wujicaijing)回忆当时场景:“一方面团队招了很多人才,同时从其他业务抽调了很多人,在产品排期上,心响的需求优先级也比较高。”

据了解,百度对心响的核心功能定义是“AI任务完成引擎”,它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帮助用户将复杂任务进行拆解、动态执行,并最终实现可视化的结果交付。这其实就是2025年最火的AI应用理念:通用Agent。

今年3月,通用Agent领域的明星产品Manus横空出世,相比传统Chatbot,Manus可以通过文字指令完成更复杂的工作与生活任务,例如设计并交付网页和APP、定制旅行手册等。和Manus更多偏向工作和生产力场景不同,心响被认为是“民用版”Manus,提供了超200种日常生活任务场景。虽然用户场景略有差异,但二者都是主打任务“All in one”、一站式解决用户需求的“超级”App。

回到眼下,不到4个月时间过去,在心响爆出“资源收缩”节点的同时,Manus已火速搬往新加坡。相关分析显示,国内ToC软件市场难以实现付费转化,模型能力应用程度有限,是当前限制通用Agent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这些超级Agent都还只是一大堆Agent的拼接,作为‘工具’并不是那么好用。”一位百度内部资深产品人士表示,早在立项之初,一些行业内的声音对心响的落地前景产生怀疑。心响号称所能提供的200个场景,包含了很多非常规功能,用户使用这些功能的意愿和频率可能并不高。在团队内部,有人这样评价心响的产品理念:“它能解决的问题非常简单,并不值得用户花几分钟去生成一个答案。”

另一方面,瞄准C端场景的心响,在AI应用的内卷时代,很难找到合适的商业化路线。一款短期内缺少变现能力的C端应用,将极大考验业务方持续投入的意愿。



目前,心响和月匣虽然都面临资源压缩,但还没有项目停摆的明确时间点。在发布阶段以来,这两款产品都没有进行大规模投流,用户增长主要依赖内部流量入口和自然裂变。另一方面,业务管理层对日活/月活指标比较敏感,留给新产品的检验周期变得十分有限。

一位百度相关业务人士向字母榜总结了当下的工作现状:“Leader们最关注的是月活,月活达到一定程度,然后才再考虑是不是继续投入。”

B

时间只剩一到两个季度,月匣还有证明自己的机会吗?

作为百度的第四代AI社交产品,月匣在功能上对标国内主流产品“星野”“猫箱”“Wow”等,以高自由度AI对话与沉浸式剧本互动为核心卖点,使得百度成为继字节、美团等友商后又一进入AI社交赛道的大厂。

回顾百度的AI产品线可以发现,月匣并不是百度在AI社交的首次尝试。在上线月匣之前,百度曾推出多个AI社交产品,包括文小言(数字人版)、万话和小侃星球。百度在这些APP上探索了虚拟人聊天和AI角色扮演的落地场景,但整体下载量不高,产品并未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不过,虽然百度方面宣称月匣专注于突出沉浸式剧本闯关的社交玩法,还集成了文心一言、DeepSeek、豆包、MiniMax abab四大模型,但实际手体验后会发现,相比“星野”等头部产品,月匣上线后多少有点“半成品”的状态。在交互层面,月匣采用传统AI社交产品的对话模式,未能形成差异化玩法。

此外,当前主流的AI社交产品普遍进行了功能迭代,比如拥有更丰富的多模态视觉体验,以及让角色实现语音交互的TTS功能。事实上,类似TTS这样成熟的功能,并不需要厂商自己开发,在AI云服务市场上有许多供应商可供选择,但月匣在当前版本中,大部分角色仍然无法“发声”。对于一款上线4个月的产品而言,月匣在功能迭代上显得有些滞后。这种滞后可能来自于产品筹备阶段的不完善,亦或者在一开始,项目就未受到足够重视。

“说是不再投入,其实背后的原因就是(业务)不行了。”谈及最早传出流言的月匣,一位百度相关业务人士这样说道。

据了解,月匣原本是百度AI娱乐化部门下一款独立产品,在传出产品要减少投入后,月匣被合并至另一条业务线,在一些内部人士看来,这一动作基本等同于“下放”。



“下放”的效应很快在月匣内部显现,据相关人士透露,业务合并后,部分月匣产品组的员工相继被抽调到其他业务,而月匣新增产品需求的动作也被延缓。“整个产品基本上在一个维护的状态。”一位相关业务人士这样说道。

对于月匣的后续,一些来自百度高层的说法是:“如果DAU涨的比较快,可能还有希望保留一下”。而据相关人士透露,百度内部给月匣的时间是“一到两个季度”,月匣需要在这个时间内证明自己还有用户增长的潜力。

但摆在月匣面前的现实是,头部AI社交App都在减少投放,在国内市场,整个业内都缺少长期稳定的百万DAU级产品。在《下载量暴跌八成,AI社交涨不动了》一文中,字母榜曾指出,国内AI社交头部产品都在指向一个“到顶了”的行业态势。在行业快速收缩背景下,缺少资源扶持的月匣,想要实现快速增长DAU的目标显得十分艰难。

相关消息显示,百度搜索等业务线下也有对话智能体的建设需求,百度内部在评估哪些对话智能体是ROI更高的选择。据了解,真人“数字分身”是百度AI应用团队接下来会发力的方向。

C

李彦宏复盘之后,“洗牌”是为了更好的聚焦?

近日,在季度高管会上,李彦宏作了一场主题为《求真务实》的内部演讲,系统反思了百度的组织文化,也复盘了业务上的得与失。

作为国内最早押注AI的互联网大厂,百度早在2010年就成立自然语言处理部。在此之后,百度又相继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等部门,不断在AI产业上加码。ChatGPT爆火后,百度更是国内最早发布自研大模型文心一言的“大厂”。几年时间过去,再看百度AI业务的现状,已然成为李彦宏的反思重点,他表示,生成式AI点燃了全球新一轮科技浪潮,但在AI领域投入最早、最重的百度,却遭遇了比以往更大的挑战。

在演讲中,李彦宏罕见指出,百度缺乏聚焦,“不是所有 game 百度都能玩、都能赢”,需要清楚“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而近期消息显示,百度正重新聚焦在基础模型能力和搜索端应用上。

就在几周前,百度正式开源文心大模型4.5系列,包含10个不同参数和场景的模型组合。而在今年四月,百度刚刚推出旗下模型产品升级版本——文心4.5 Turbo和X1 Turbo,进一步增强多模态能力。对于想要重拾“聚焦”的百度而言,没有展现出用户裂变潜力,亦或者缺乏商业化前景的C端产品,将会面临被“洗牌”的压力。

另一边,管理模式的僵化,加之对新业态感知的落后,可能是李彦宏口中缺乏“聚焦”的原因之一。一位百度某AI业务线员工向字母榜表示,他所在业务广泛使用某百度自研AI工具平台,但该平台能力被反馈普遍不佳,且能力要弱于友商同类型产品。但当该产品作为成果汇报到上游Leader层面,却收获了来自业务上游的认可和大力推广。“每个团队只把好的一面拿出来,层层汇报,然后就有了这样的结果。”

事实上,百度在人才投入上并不吝啬。2024年6月,百度启动最大规模顶尖AI人才招聘,岗位招聘同比扩大60%。今年5月,李彦宏公开宣称,百度将在接下来的5年为社会培育1000万AI人才。显然,百度并不缺少人才,相比团队实力问题,当前困扰这家老牌互联网巨头的,更多是管理和结构性问题。



有多家大厂从业履历、曾任职百度内容业务的李翔表示,百度内部业务规划需按季度划分阶段,一些业务Leader往往规划了一年的项目周期,可一旦首个季度不及预期,该项目就很难继续推进。“如果每个季度都没有长期目标,那就很难做长线的事情。”

在李翔眼中,“维持现状”是很多百度业务线的真实写照。“短期内要是没做好,比如某个指标掉了,那你就别想再往前推别的事了。”总结百度的业务模式,李翔这样点评道。

心响和月匣的现状,似乎正是这一评价的真实写照。不过,这些业务线调整的结果,到底是重拾聚焦后的“去肥增瘦”;还是作为试水项目的草草收场;亦或者未来真的找到了“翻盘点”,仍有待继续观察。

“每个业务方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比如评估某个Agent的效果,这导致在业务协同时往往需要适配别的团队的标准,但最终的适配效果,并不一定在你的业务线上好用。”一位百度相关业务人士分享了他的感受,似乎表明在百度内部,一些大团队的“惯性”问题依旧存在,想要实现李彦宏“再聚焦”的目标,百度还需要更加努力。

(文中李翔为化名)

Top

1、东西问丨西佐·恩卡拉:溯源中非友好,从万隆会议到新时代合作,西恩卡西迪

2、“灭蚊鱼”是外来物种?还有人想养家里!最新提醒

3、有人坐不住了!《南京照相馆》导演被P遗照!到底动了谁的蛋糕?,南京摄影图片社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TCR/detail/hyochz.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夕落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