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即使在2025年,消除中国人的崇洋媚外心理仍然任重道远

时间:2025-07-27 14:01 作者:碧惠儿

即使在2025年,消除中国人的崇洋媚外心理仍然任重道远

前不久我在小红书上看到的一个帖子,是6月30号有一个中国女生发帖子问,她要带老外男朋友回中国,担心会不会有很多国内的女孩子去搭讪她的男朋友。

然后这是我在评论区看到的一些让我震惊的回复。

1: 老外前男友当我面被搭讪过,坐地铁的时候我坐着,他站在对面,一个女生过来说你好帅,可以加一下微信吗?ex指着我说你问我女朋友

2:有小姐姐把我当导游了,不仅要我(老外)男朋友的,还想要他爸的,重点她妈妈也在那里,我都没好意思解释发生了什么。

3:我经常和我对象一起健身,有个女的从来没有当我的面跟我们打招呼,结果那天我没去,她经过我对象的时候直接上手摸他的肌肉,然后还一直要我对象wx美其名曰说要练英语,我对象说不方便加,她还一直问为啥不方便加,我对象说女朋友会介意,她还坚持说没关系的,就是做普通朋友。

4:还有更离谱的:我老公同事知道他是公民以后让他跟我分手,她愿意出五万块钱让我老公跟他假结婚,我知道的时候气死了。

5:以前在国内的时候,一个女生当着我面要搭讪我男友,我男友指着我说这是我女友,那个女生居然说,我不介意......我整个人惊呆了

6:真的有,我家老外家长群里居然有其他妈妈来加她,上来就说觉得他很帅,我真的服了。

7:有一个在英国的中国女生是这么回复的,她交了老外男朋友,她说:

“上次带男友回国去吃生煎,是那种先付钱拿小票~自己找好座位放东西~去出餐口领餐的模式,我们找的座位在二楼,因为他不懂中文我只好让他坐那里看着包我下楼排队。

后来很快又上去三个女大找座位,没过一会儿也都下来了排在我后面,然后一直特别兴奋地议论说你看到没楼上有个老外好帅blablabla,然后a煽动b去要联系方式,b说哎呀人家说不定只是来旅游的或者有女伴之类的,a和c就一直开始嘻嘻哈哈地笑说你不试试怎么知道,有女伴又怎么了去要个电话晚上约他出来,出来了就是撬到了,或者不管怎样能睡一觉也不亏之类的,把我惊呆了.......

后来我比她们先领到东西上去了估计看我坐对面就没去要电话,但开放程度还是震撼我全家......”

另一个在英国的女网友也回复类似的遭遇,说“我也有过,我老公和我在一个店里,他就在外面等着,然后就来了三个女学生吧,然后就坐在那里找他聊天,问他有没有微信,我觉得我烦的不是他被搭讪,而是本来普普通通我俩这一对,结果他一到中国就被偷拍合照然后搭讪,我觉得随之而来我自己的独立性和亲密关系中的平等性都被贬低了”

看到这个回复,让这个在英国的女生产生了共鸣,于是又说了下面一番话,老实说我很能共情她的感受,我们不是反对中外交往,不是说中国女孩就不能嫁老外,反对的是崇洋媚外,降低中国人的地位,尊严。她说:

“对!!!太懂了!!明明带他回的是我的祖国,我的家乡,这里是我熟悉的地方是我的主场,结果反而是家乡的人在助长一个外国白男的气焰和优越感,我当时还亲耳听到她们说如果有女伴就看看她够不够漂亮,不漂亮就不用管之类的话,真的觉得气愤的同时又心寒,我的同胞既不把我当然看也不把她们自己当人看,在一个白人男性免签时刻伏低做小谄媚讨好真的令人不适,我在外面打拼得多狠才争到的稍微平等的话语权和地位.......一回国全是这种.....”

8:还有个回复是这样的:

“现在人就这样,我带着我妈去检查身体,我未婚夫陪我们一起。旁边一女的过来就要联系方式,然后借创口贴搭讪。我和我妈就在边上,而且我还和未婚夫在聊天中。”

当然,我也看到了一些让我没那么气愤的评论,像这个女生就说没在天津遇到过(我老公190,77kg的北欧人),没被路过陌生人讨论过(至少我没听到),最多被别人盯着看(老年人居多)。所以也是看城市吧,稍微大一点的城市,国人对外国人也是见怪不怪了,更不可能有分明我在身边还敢上来搭讪的。

除了这些以外,我还看到过更让我震惊的,那就是穷国的年轻人都开始知道外国人在中国被捧得高,想来中国找机会。

著名的旅行博主申典启,他2023年1月到摩洛哥旅行的时候,遇到了当地的摩洛哥年轻人,聊天过程中了解到,

【大量摩洛哥人想进入中国当英语老师】

这是他当时发的微博。

申典启写的原文是这样的:

“到了摩洛哥,我和当地年轻人聊了之后,我才发现,“去中国工作”的这个话题在摩洛哥年轻人中如此广泛的被讨论着。

在摩洛哥,我见到了一个年轻人小查,他做的是一个电话客服类的工作,今年25岁。

1⃣️他好多朋友去中国当“英语老师”

小查身边没有中国人,但是他有微信。他不仅知道中国人用微信,他还有大量的中国就业网站,上面发布了大量的在中国“英语老师”的信息。

他给我展示了这些到中国求职网站的招聘信息,英语老师,工资25000人民币一个月,包吃包住……

他说,中国和越南的工资都非常高。

2⃣️英语一点也不标准

我听他的英语,还是有蛮重的摩洛哥口音的,而且语法也不是特别规范,我觉得中国英语老师肯定是比他讲的准确的。

我问他,可是你是摩洛哥人,准确说你法语应该讲的更好吧,你应该去教法语或者阿拉伯语,你怎么会想去教英语?

他说,因为中国不需要那么多法语和阿拉伯语岗位的外教,但是几乎所有的学校都需要英语外教。这些中国的学校要求,只要长得不是中国人的脸,就可以应聘了,但是越像白人工资越高。

3⃣️到中国女友换不停

他说,他身边已经有三个摩洛哥朋友到了中国和越南教英语。

接着,他打开他朋友的脸书,给我看他三个不同的朋友,其中一个去了越南,在河内。

另外一个是在江西南昌,一个在河北。在中国的两个人都找到了漂亮的中国女友,并且这两个女友都准备皈依ysl教。

然后江西南昌的这个朋友,女方是富二代,小查说,摩洛哥男生说自己是法国人,反正中国人也分不出来。

南昌的摩洛哥朋友一个月工资15000,包吃住,但是住的是单身公寓,女方直接让他住女方父母买的一个大的公寓了。

总之,在中国过的很爽,小查也十分羡慕。

4⃣️去法国当底层,在中国当顶层

我问他,摩洛哥离中国那么远,离法国或者欧洲那么近,为什么要舍近求远,非要跑到中国来做一个都不在行的语言,英语的外教。在法国你们摩洛哥人也多,语言也通,而且多近啊,飞机两三个小时,我想不通这么多摩洛哥人跑中国来做外教,在法国工作多好?

小查说,“在法国,摩洛哥人地位很差,经常被人当作小偷,劫匪,总之歧视摩洛哥人。而且法国的签证和工作并不是那么好办理的,到了法国我们只能做清洁工之类的底层工作,得不到社会尊重。”

“中国不同了,我在中国的摩洛哥朋友说,中国人对他们特别好,甚至让摩洛哥人可以在中国高高在上,中国人仰慕他们的感觉,他们中国女朋友把他们带到亲朋好友面前,一介绍都是说来自法国的白人,女朋友的亲友都特别羡慕和热情……”

小查低下头害羞的说:“他的摩洛哥朋友在摩洛哥25岁前都没有性生活,但是到了中国以后,每个月都可以换女友,而且还可以同时有几个女朋友……”

(我心里想,你们这些摩洛哥人,在自己国家保守,到了中国就格外放纵。)

5⃣️未来打算

我说,摩洛哥人到中国教英语应该资质不达标吧?

小查说,他到中国的朋友说中国的一线城市主要是欧美的,但是到了中国小城市,外教岗位还没有饱和的。摩洛哥人、黑人就可以找到工作,而且现在需求量还很大。

我问小查,接下来怎么打算?

小查说,他现在在摩洛哥做这个工作,他目前还从没有出过国,一个月工资只有3500rmb,但是他如果到了中国,可以找到起码15000rmb的工作,所以他一直在关注中国的新闻,包括疫情、边境开放等各种新闻。

我说,难怪我跟你聊起来,你好像特别了解中国的样子,好多中国城市的名字都念的出来。”

我不知道大家看了这段文字是什么感觉。

摩洛哥是一个贫穷的穆斯林国家,2024年的人均GDP只有4100美元左右,不到我国的三分之一,还没有越南高,地处我国西北的甘肃省2024年人均GDP都有七千多美元。

摩洛哥普通人月工资就一千多元人民币,在首都这种大城市的工资才高一些,像申典启采访的那个做电话客服的年轻人也就能拿到三千五百人民币,

就是这样贫穷落后国家的人,来到中国之后却能一跃成为人上人,拿着比中国普通人还高的多工资,处于被仰视尊重羡慕的地位,而且还能把中国当做后宫一样换女朋友。

我觉得这样是有问题的。要从制度上和心理上来改变这种情况。

我知道我的读者中很多受过良好教育,工作和收入都不错的人,我今天也想跟大家简单聊聊,我希望崇洋媚外的风气就到我们这一代人为止就好了,不能再让这个风气继续去毒害下一代,毕竟这种潜意识会让我们成为各种受害者。

我就举几个例子:

1:我看到有乘客投诉国内某航空公司,飞机无法起飞,航司安排住宿,老外就单人间,中国人就双人间,而且中国人之间其实也并不认识。人家要优待老外,但是反过来,我们去国外就没这待遇。

2:疫情期间,小区里有老外的就特别优待,还发生了有的小区专门对一个老外成立多人微信群保障小组。

3:参加国内车展,展台的人看人下菜,你是中国人,就没有冰淇淋了,你是老外去要,就有冰淇淋。这真的令人迷惑,要知道在国内买车肯定是中国人才会买,中国人才是客户,老外去车展的通常是车商人员,媒体记者,或者个人自媒体之类,正常并不会是客户,但是人家还是优待老外。

4:幼儿园,招几个黑人,巴基斯坦,中东(例如摩洛哥)外教,哪怕英语都不是母语,也没有教学经验,就能称之为双语幼儿园,学费上涨,家长们甘愿多付钱。

各种例子数不胜数,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是真真切切有损我们个人利益的。

解决崇洋媚外的问题,我觉得有三件事是必须做的,

其一是要从制度上改革,严格管理,杜绝低素质的,贫穷的外国人进入中国,更不要说还能在中国工作了。

像那些来自落后国家,学历也不高,英语也不是母语的人,是怎么能跑到中国当外教的。

简化涉及外国人的流程手续,不能让警察对外国人正常执法异常复杂麻烦。

第二是要与时俱进的更新教科书中对国情的描述

我小时候成绩不错,因此不断背诵了大量的国情教育,我到现在还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学的教科书里对国情的教育有很多负面的描述,

比如说中国人口众多之后,就一定会说人均资源少,我记得还列举了人均耕地,人均水资源之类的数据来证明为什么人均资源少,

然后教科书上配图还配的是那种(中国人)人群非常密集的图,

这就给当时我带来一个感觉,那就嫌弃中国人太多了。

但是人口众多带来的巨大优势却一句不讲,让人感觉人多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举个例子,既然我国人均资源如此不足,然后又到处很拥挤,

那为何大力鼓励每年几千万外国游客来华旅游,那不是会更加消耗粮食资源,水资源,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拥挤吗?

说明人更多也有好处啊,那就是会带来消费,增加收入,促进生产力发展。

对岸的台湾当局也是这个宣传套路,

对欧美日韩游客,他们就宣传好处,给台湾带来了消费,要大力鼓励,

对大陆旅游团到台湾,他们就宣传坏处,让台湾景点变得拥挤嘈杂,让台湾人厌恶大陆旅游团。

另外,很多事情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改变了,

比如我记得我当年在教科书里看到说我国人口文化素质低,

这个“低”的描述会让人觉得中国人口的文化素质是在全球下游水平,

但实际上我国人口总体受教育水平,现在全球已经是中上水平了, 是属于“高”的行列,也就是比发达国家还有些差距。

如果单单看年轻人的受教育水平,更是和发达国家没什么差别了,

2024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达60.8%,什么意思,100个人里面有超过60个能上大学。

而且发达国家年轻人的那种犯罪率,抽大麻,种族歧视,以及对外面世界的如此不了解,媒体对他们宣传中国什么样他们就相信了,包括说中国存在社会信用分这种离谱的东西他们也信,

不像中国年轻人会去查证了解外面的世界,他们真的比中国年轻人综合素质高吗?

再比如我记得当年的教科书还说中国污染特别严重,这个对我影响很大,因此当时我就想长大了要从事环境保护相关的工作。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现在长江的水就变得很清,我之前还发过文章。

从长江变清了说起--2024年春节的三个感受

当年北京著名的大气雾霾也进行了治理。

再比如我还记得当年我学的教科书里还说我国生产力水平低,

在当年这么说是正确的,但是2025年还这么说则是错误的,

我国生产力水平可不低,在人民币这几年贬值的情况下,

2024年人均GDP已经超过1.3万美元,已经在全球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了,换句话说,全球大部分外国和大部分外国人都没有中国富裕。

已经有很多人做过统计,全球人均GDP高于我国的国家,人口总量加起来也就是十几亿(主要是欧盟+美加+澳新+日韩+海湾国家),现在全球超过80亿人口,占全球人口总量也就大约20%。

一线城市北京,上海2024年人均GDP过3万美元了。

发达国家的门槛可是人均两万美元了,2024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两万美元城市的人口总量已经有两亿多人了,换言之,我国有六分之一的人已经就是发达国家水平的生活。

与此同时,我记得当年的教科书对外国则基本没有负面描述,

唯一我想起来是负面的,就是说美国的选举制度不好,都是有钱人才能选总统。另外就是说欧洲殖民造成非洲贫穷落后,因此知道了非洲比较穷。

我对外国不好的一方面的了解,基本是我从出国才开始知道的,

比如外国治安差,基础设施落后,旅游景点骗子多(像埃及就是典型),种族歧视严重,甚至还有几十个国家允许一夫多妻之类,

都说一出国就爱国,其实是因为在国内我们了解国外负面信息的渠道太少。

像欧洲,现在国内还有大把人以为欧洲普通人都过的很好,

个个收入高,生活轻松,其实并不是,是要分国家和地区的,不是每个都像瑞士,卢森堡一样。

欧洲不只是基础设施不如中国,治安不如中国,

像欧洲南部的西班牙,葡萄牙,希腊,意大利南部等等,普通人月收入也就1000多欧元,还有大把人一个月1000欧元都拿不到的,一个就800欧,900欧。

比如你拿1000欧元一个月,也就是八千多人民币,但是物价是中国的两三倍甚至更多,能有多高生活水准?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经济发展是停滞的,因此这些人根本看不到希望。

再比如你是个法国人,

据《欧洲时报》2025 年 7 月 22 日报道,目前法国人的中位数工资为 2183 欧元(税后到手),按照今天8.41的汇率就是18359元,看起来很高对吧?但是物价总体也是国内的两三倍。

比如你是个普通法国人到巴黎闯荡,拿着中位数的薪资,巴黎中位数应该比全国高一些,就算到手中位数2500欧元吧。

在下面这个网站可以进行计算,法国税和社保费用高,

2500欧元到手的净收入,差不多对应3500欧元的税前月收入了。

https://mon-entreprise.urssaf.fr/simulateurs/salaire-brut-net

你在巴黎租个一室一厅便宜的也要1000欧,位置还不会很好,另外还有水电费,WIFI网络费就姑且先不算了,

剩下的也就是大约1500欧元,每天只能花50欧元,这50欧元要负担你一天的交通吃饭,娱乐等各种费用。

我在巴黎待过很长时间,去年也去过,

塞纳河上坐个船一个人也得19欧元,你带你女朋友坐个船是不是38欧就没了。

路边餐馆一个人吃一顿通常得十几欧元,两个人吃个饭稍微好点人均二三十欧都是正常的,餐馆里面一罐可口可乐也得3欧元。

这就相当于你在中国拿着2500元人民币的到手工资,路边餐馆通常都是十几元人民币一顿饭。

当然了有没有一顿饭几欧元就能搞定的?有啊,比如麦当劳就有5欧元“穷人套餐”,但是也不能顿顿吃这个。

所以你不能像在中国一样顿顿在外面吃,而是得去超市买食品,自己在家做,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像在超市买可乐,就比餐馆便宜不少。

而且你这一天50欧还不能花完当月光族吧,你总得攒钱吧,

所以你得想办法压缩下生活成本,

比如房子租个再差再远的,或者跟人合租,比如压缩到800欧一个月包含水电网络甚至更低,上班通勤时间就长点,这样可以省点钱。

而且巴黎的基础设施还不如国内大城市,地铁还不像国内一线城市那样密集,所以很多地方得坐公交车,早上上班高峰期公交车里面人挤人,

为啥我知道,我亲身体验过很多次。

从收入和物价来说,

你在深圳拿一万人民币月薪然后到手八九千并没有太难,毕竟深圳中位数月收入2023年都到7500元了。

但是一顿饭却能依然十几元二十几元搞定,房租住城中村一室一厅一千多元人民币也能搞定(偏的地方城中村还有几百的,就不说了),

而在巴黎吃一顿也是十几元(欧元),房租住一室一厅也得1000元(欧元),但是你拿一万欧的可能性却极低,月入能到5000欧都已经很不错了,关键是扣的还特别多,月入5000欧到手就大约3300多欧元。

相比之下,我觉得他们最大的优势假期多,每天加班少,工作时间短。

另外就是可以拿着钱到便宜的地方度假,

比如在欧洲相对便宜的葡萄牙,西班牙,希腊,

以及北非的摩洛哥,突尼斯,埃及,约旦什么的人均GDP才几千美元的地方都是欧洲人出国旅游热门地。

你看亚洲的越南,泰国现在也一堆西方游客,2024年去这两个亚洲国家的西方游客都超过一千万人次。

我之前写过中欧生活水平的对比,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回答一个问题:你是否希望二十年后,中国发展到欧洲的水平?

所以我觉得教科书也要与时俱进,我不太了解现在的教科书是不是还在让学生背诵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之类,最好是每年都更新下数据,让学生更确切的了解我国在全球真实的发展水平,要明确的讲两点:

1:明确的告诉学生,中国的治安水平,基础设施水平,科技水平都是世界顶级,其中治安和基础设施超过了欧美,科技仅次于美国但追赶很快。

2:明确的讲中国的生活水平,人均收入已经优于全球大部分国家。

第三还是要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从下一代的教育做起。

我自己平时在跟孩子们相处时,

我就跟他们说,你们出生在中国很幸福,

我去过很多国家,中国是全世界基础设施最好的国家之一,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比国外包括欧洲,美国的绝大多数城市都要好。

在街上看到老外,我也会跟孩子们说,这些老外有的是来中国旅游的,

因为这里有很多他们国家没有的东西,不只是美丽的风景和名胜古迹,

而且中国有更为现代化的城市,无人机外卖,全球最大的电子市场,

全球最高效,甚至可以做到下单后半小时送达的闪购物流系统,

规模巨大崭新的商场,300公里时速的高铁,街上自动驾驶的汽车,

无现金社会,型号繁多功能强大而安静的电动汽车.....

另外,中国工作机会多,你在街头看到的老外,

他们很多是来中国找工作谋生,所以你们多幸运,不用像他们一样远离家乡跑到很远的地方生活。

2025年的今天,跟欧美相比,

国内的治安,生活便利程度,交通,基础设施水平都已经超过欧美了,

大量新兴的科技事物都首先诞生在中国,比如半小时闪购,无人机外卖,人形机器人拳击赛,人形机器人跑步比赛,无人自动驾驶出租车等等,

而且国内一二线城市中产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不低,不比欧美差。

再过十年,中国人均铁定过两万美元的发达国家门槛线,比今天还要上一个台阶。

因此要敢于自信的说,今天的中国已经在很多方面比欧美更好,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地方比他们更好,而且一定能超过他们。

总之,相信只要我们持续的进步,每一个人敢于发声,

敢于讲出中国更好的地方,影响我们身边的人,我相信崇洋媚外的风气终究有一天会扭转。

Top

1、东南封关!一场影响中国经济格局的变革越来越近了!,东南经略

2、《寄生虫》在中国解读非常多,我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寄生虫是中国电影吗

3、现在市面上卖的土鸡蛋都很小个,小时候大家养的来杭鸡,鸡蛋还是比较大个的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TFQ/detail/rjtkke.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碧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