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量到存量,留下客户是三大巨头下一道难题,流量引进
文 | 厚雪商业
又一个“疯狂星期六”,外卖大战狂欢继续。
原以为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了三家外卖平台之后,这场补贴大战将逐渐恢复了平静。但事实上,本周打开平台APP依旧能看到一连串的红包到账通知,美团还放出了多张咖啡茶饮0元通兑券,淘宝闪购随机抽取“免单卡”的概率有所增加.....外卖大战进入持久战模式。
7月28日早,饿了么公布了最新战况:淘宝闪购和饿了么联合宣布,连续两个周末日订单超9000万(不含0元购及自提);要知道,去年中国整个外卖市场的日均订单量还不超过1亿单。
当然狂欢中有许多不同的声音,许多业内人表示这轮价格战是烧钱换增长,作为代价,美团、阿里、京东三家每个月总计要在外卖行业烧掉200亿人民币;也有商家抱怨道增收不增利,承担一部分平台发放的红包,还需要支付高达20%的平台费,压力很大。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倒没有这么多顾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鸡蛋要领,蜜雪冰城0元甜筒,淘宝闪购0.01元免单奶茶....大额减免的红包该领就领,应领尽领,至于以后怎么样,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随着外卖大战已经进入持久战模式,我们不得不反思几个问题:为何市监局几轮约谈后补贴狂欢依旧继续?美团王莆中透露“休战信号”是真是假?谁拥有这张外卖大战的主动停火权?平台一次一次冲破订单峰值之后,又该如何留下用户?
从流量到存量,留下客户将成三大巨头下一道难题。
一边喊停战,一边狂发券
重头梳理这场史诗级外卖大战,硝烟弥漫的背后,从来不是偶然的资本冲动,而是消费迭代、产业升级和技术革命三重浪潮碰撞出的必然结果。
2025年春节前,刘强东披露他与王兴、程维和姚劲波组了个饭局。饭局上大佬们谈话的内容在3个月后揭晓了答案,京东要做外卖。
很快刘强东用"0 佣金"" 骑手五险一金 "作为敲门砖,叩响了外卖行业的大门。短短几个月京东就招募了15万全职骑手,还开启了25-20元超级补贴模式,做起了高品质外卖的生意。
作为应对,美团在4月15日发布了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同时,美团、饿了么相继优化了骑手权益,取消超时扣款、提高订单激利等等。
至此,外卖大战进入第一阶段,京东发起进攻,美团积极防御,阿里蓄力大招。
外卖大战第二阶段,阿里成为主攻方,美团是反击方。五一前后,阿里在淘宝主页重磅上线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外卖商家与电商品牌,在外卖和即时零售两个领域双线作战。
阿里来势汹汹,免单奶茶、大额补贴满天飞,美团为了稳住行业第一跟注“大额补贴”,0元蜜雪冰城、4.8苹果针王、6.8瑞幸咖啡......消费者奶茶喝到血糖飙升。
进入7月,外卖大战补贴再度升级,淘宝闪购、美团外卖两家外卖平台都拿出了大力度的补贴政策,发力点已经从餐饮扩大到了即时零售。7月12日,淘宝闪购的日订单冲过了8000万,两周之后,日订单冲过了9000万;美团同期也创下1.5亿的日订单历史纪录。
从数据上看,阿里步步紧逼已然对美团的行业龙头地位产生威胁,美团在外卖市场占有率从70%掉到60%甚至更多,“外卖寡头垄断”说法再无人提及。
面对阿里的攻势,美团在小秀肌肉后(将日订单做到1.5亿,打破历史纪录)释放出求和信号。负责外卖业务的王莆中也借由晚点采访透露出了“冲单没意义,都是泡沫”“如果阿里牺牲利益也要站,我们只能跟”,颇有无奈的味道。
此时,京东参与度逐渐降低,秒送页面中就只有20元外卖百亿补贴券。
图源:淘宝/美团APP截图
严格意义上说,此时停战权已经不在两方手上了。
正如上文所说这场大战并不是偶然的资本冲动,尤其对于后入局的阿里来说,更是深思熟悉的战略布局了。
从时间线上看,5月1号淘宝闪购上线,联合饿了么推出1亿奶茶免单;6月23日,饿了么、飞猪并入电商事业群;7月2日,淘宝宣布500亿补贴计划,宣布在未来12个月内采用平台直接投入资金的策略,通过大额红包、免单卡等形式补贴消费者......淘宝入局即时零售,只是构建大消费平台的第一步。
阿里的底层逻辑是以饿了么和闪购的高频服务入口为抓手,打通各项资源,实现远场与近场、线上与线下,即时零售与本地生活结合,开拓淘天基于闪购业务的新商业模式。
再加上巨大的前期投入制造了“沉没成本”陷阱,一位阿里人士所言,“不持续投入,之前投入的钱就是白花。”此刻停火,就意味着承认了数百亿投资的失败。
于是我们看到,上周阿里继续发放大额优惠券,美团工作日补贴力度稍有减弱,但面对淘宝闪购“疯狂星期六”攻势,美团周末时又发放了大量0元优惠券给予反击,继续“做订单”。
可见,这场以外卖为起点,辐射到众多骑手、商家和消费者的战斗远远没有画上句号,三家平台显然都已经准备好进入下一个阶段的竞争了。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一个健康有序的行业,通常需要3-5家企业控制大部分市场份额,才能促进良性竞争,无论是京东入局、阿里加码,都是对美团一家独大行业格局的突破。长远来看,这轮外卖大战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这场大战谁受益?
业内呼吁外卖行业良性竞争的声浪越来越大,但将其定性为“恶性竞争”却不可取。
判断是否为恶性竞争的标准之一,是能否挖掘到市场新增量,按市场经济规律来说,良性竞争就是能够做大市场蛋糕,以此为标准,这场以外卖为抓手的即时零售大战是划算的。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为74295亿元,同比增长8.5%,网络即时零售在其中贡献了不少增量。这在消费低迷的当下,无疑是非常不错的数字。
增量并非外卖市场,而是来源于即时零售中那些“日常琐碎”的小额需求,数据显示,今年线上平台熟食、酒水乳饮品类单量等增长翻倍。外卖爆单背后,是无数超市、便利店、社区小店的新机遇。
换句话说,当巨头们彼此“贴身肉搏”中,大额补贴推动了用户即时消费习惯养成,成了扩大消费、推动内需的助力。以精酿啤酒为例,有网友表示:“在跟朋友讨论了最近爆火的黄油啤酒后,深夜打开美团外卖,歪马精酿赫然显示在商户列表前面,又便宜又快很快就下单了”。
这样一轮一轮价格战之后,从最初的餐饮外卖,到如今商场、超市销售的绝大部分商品,都已经可即点即送“当日达”甚至“半小时达”,消费者“30分钟买万物”的心智逐步提升,消费者需求品类也从外卖单品是向更广阔的本地生活服务拓展。
饿了么战报也在佐证,外卖大战对于中小商户的带动作用。公告中显示,近一个月来,淘宝闪购上140万商家日均订单数和实收均显著增长;大批中小商家迎来订单、收入“双增长”;80万餐饮门店增加实收超万元,超30万非餐门店生意突破历史峰值。
钱流动起来了,外卖大战对消费提振价值就显现出来了。
以这场外卖大战的真正托举者——外卖小哥为例,有外卖员表示这几个月虽然很累,但收入涨幅超过了20%,送得多的话差不多在1.5万左右。”
《2024中国蓝领就业调研报告》也表明,外卖员群体的薪酬满意度为64%,居蓝领劳动力市场薪酬满意度首位,月均收入在过去一年间实现了10.02%的同比增长。淘宝闪购上线以来,众包骑手数量增长120%,活跃稳定的众包骑手月均收入超12500元。
从就业的角度出发,外卖大战创造了真实且高薪酬的就业岗位,而就业满意度的提升又将反哺消费能力,形成“服务扩张→就业增加→收入提升→消费升级”的良性内生循环。
但正如硬币的另一面。这场外卖大战带来的资源浪费不容忽略,网上许多“0元购奶茶券”实则是仅限到店取,许多人点了单的消费者没到线下领取饮品,导致了我们看到网上大量奶茶被倾倒的现象。
同时不少商家反馈出现需求不匹配的情况,积极参与平台补贴活动或是名气较大的品牌,会在外面平台优先展示,而中小商家订单得不到提升......种种不良现象,也倒逼相关政府部门可以督促平台完善补贴机制,尽量避免竞争过热的局部情况,加大对中小商家的利益保护,加强对骑手的各项权益保障。
美团守擂,喜忧参半
这轮史诗级外卖大战打到现在,早已不是简单的价格竞争,更蔓延到了供应链、非餐饮类战场等多个角度。
从三家平台近期动作来看,未来战争激烈程度还会持续,京东在7月22日宣布正式启动“菜品合伙人”招募计划,旗下七鲜小厨也正式开始营业;美团官宣了拼好饭万家品牌计划;此前淘宝已经把盒马增加到了一级页面,并积极向超级消费APP转变。
接下来的持久战中,如何将吸引来的用户留下来,才是三家平台真正的考验。
那么未来三家的战略是怎样的?美团能否守擂成功?
先来看,这场外卖大战的发起者京东。作为“三巨头”中血条最薄的一家,京东已经从主战场撤下来了,目前平台负担的补贴力度已经降低,2月100%补贴商家,4月对半开了,再到6月基本上就是商家要掏70%,京东已经开始调节亏损。
但京东似乎有意将品质外卖这条主线继续坚持到底,7月22日,京东宣布启动“菜品合伙人”招募计划,表示将投入10亿现金为1000道招牌菜寻找合伙人,计划3年内在全国建设10000家七鲜小厨。
这一模式虽然具有创新意义,但其可持续性仍需市场验证。毕竟,高频消费场景下的重资产模式如何培养用户习惯,如何维持成本及骑手生态的平衡,将是摆在京东面临的一大难题。
未来美团与阿里之争,仍是外卖大战或是即时零售战争的焦点。
对美团而言,喜忧参半。喜的是多年在外卖赛道扎根,其“规模效应×技术降本”已形成飞轮:配送系统趋于完善,将消费数据颗粒度精细到百米半径以内;再加上有着国内最为庞大的骑手网络,其履约能力及稳定性毋庸置疑。
效率优势之下,对其提高“质价比”及开拓即时零售版图是十分有利。
以美团拼好饭为例,其运行模式便是通过标准套餐、薄利多销、集中配送的方式帮商家降本增效,提高“质价比”,让消费者吃到质优价优的好饭;此外,歪马精酿、浣熊食堂等自有品牌也可按照此逻辑高效运转。
但忧的是,即时零售的终局,归根究底是一场超级APP战争之战,未来非餐饮类商品是新的战场。
就像王莆中在接受采访中半真半假表示“相比20万亿的电商、50万亿的社零,即时零售的蛋糕太小了”,但他一边这么表态一边疯狂建仓,这种举动就足以说明一切。
阿里的强大不止在于血条厚,更在于其生态资源的协同力,能举系统之力做超级消费APP。这几年阿里就在做这件事,去年10月开始,饿了么宣布计划在未来3年推出10万家近场官方旗舰店,主打“品牌直营+快速履约”的模式;今年6月底,阿里将饿了么、飞猪合并进了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
倘若阿里能够打通内部资源,淘宝闪购会形成远场+近场、线上+线下、即时+外卖的全方位覆盖,“万物皆可淘宝”的心智将进一步强化。
不过阿里短板也十分明显,于内大象转身,殊为不易,打通内部各项资源并非易事;于外,若想逆转美团,仅靠补贴拉单量远不够,需要高昂的心理教育成本,而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投入。
这场即时零售的终局之战,谁能将订单密度转化为供应链效率,将流量优势沉淀为生态壁垒,谁就能笑到最后。
总而言之,行业终局定然是不能“一家独大”,多平台共存、差异化竞争的格局才是长久之道。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即时零售的战场必然是更高效、更智能和更普惠的,这对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件好事。
2、千岛群岛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千岛群岛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