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科学智能2.0的「最强大脑」!上智院复旦无限光年联合发布开放平台

时间:2025-07-28 20:03 作者:烈焰滔滔

科学智能2.0的「最强大脑」!上智院复旦无限光年联合发布开放平台


新智元报道

编辑:编辑部

【新智元导读】在AI时代,掌握编程语言成了科研人的「第二外语」?近日,WAIC 2025上,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复旦大学、无限光年联合发布「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平台」,让科学家轻松构建AI模型、发起实验、调度算力,真正成为探索的主角。

科学智能正迎来需求深化的关键阶段:1.0时代,少数科学家打通了AI与科研的连接,让AI在科学领域初显潜力;如今,随着科研边界拓展和复杂度提升,进入「科学智能2.0」时代:以科学家为中心,AI正在全链路深度赋能科研,让科学家更加关注本质探索。

7月26日,在由复旦大学和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下称上智院)主办的WAIC2025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合作论坛上,上智院联合复旦大学、无限光年共同发布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平台(NovaInspire: Scientist-Centered AI Open Platform)

该平台定位为以科学家为中心的智能体原生全链路科学智能开放平台,面向全球科研人员提供覆盖高价值科学数据、开源科学模型、面向科研领域的高效智算、干湿实验闭环、多智能体推理规划以及多学科众研在内的全栈基础设施,旨在打造科学智能2.0时代的「最强大脑」。会上,产学研各界代表共同发布了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平台(下称星河启智平台)。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葛均波,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宏韬,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屈炜,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赵震,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党委委员、财务总监、总会计师王海建,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彤,上海库帕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山栋明,上海智能算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跃,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上智院院长、无限光年创始人漆远,共同发布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平台

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星河启智平台正构建起融合产学研各界的开源开放生态系统,初期汇聚了12个学科的200多个科学模型,建成4万多个共12PB的科学数据,支持稳定训练,目前已吸引120多个入驻实验团队。

作为星河启智平台建设的攻关带头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上智院院长、无限光年创始人漆远表示:

如果说「科学智能1.0」时代的特征是少数科学家掌握相当的AI工程能力来获得阶段性成果;那么进入「科学智能2.0」时代,要以科学家为中心,基于功能更强大、使用更便捷的基础设施和协作平台,让专注具体科学问题的领域科学家成为主角。

科学家通过「AI望远镜」——即具备智能化科学推理、动态决策规划及实验闭环的智能体(Agentic AI),可以直抵高价值前沿科学问题的本质、挖掘未知的答案。


漆远发表题为《星河启智:共同迈向科学智能2.0时代》的技术演讲

覆盖科研全流程

原生智能体助力实现科学的AI次方

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平台以六大核心能力打造科学智能生态、驱动科研范式变革:

1. 原生Agent全链路科学探索引擎

通过数据、模型、实验等多智能体协同,实现自动化科学推理、动态规划决策及实验闭环,全链路支持科学探索,提升科学发现效率。

上智院副院长程远表示,平台在设计之初就贯彻了「智能体原生」的理念,将所有工具、数据、模型都原生集成为智能体,而非事后添加的插件,以此应对科研流程的极端复杂性。

典型案例

作为星河启智平台的首批入驻项目,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联合上智院共同研发的国内首个深耕心血管专科的医疗大模型——观心大模型,将复杂临床诊断流程形式化为多智能体协作系统。

作为使用星河启智平台的首批用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葛均波表示,真正的医疗AI不应只是识别工具,更应成为临床思维的「决策伙伴」。而星河启智平台正为这一目标提供了支撑:医生的诊断思路可以被迅速转化为可运行的智能体流程,极大提升了智能体链路搭建的敏捷性和试错效率。

观心大模型的落地应用,不仅重构了临床诊疗路径,更在真实的医院环境中证明了其核心价值。它通过模块化、可复用的智能体协作,深入到问诊、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流程中,高效应对真实世界患者病情的复杂性,为一线临床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智能支持。


2. 科学智能模型万能仓

打造融合多模态、多学科的科学模型开放平台,已汇聚12个领域、40+机构的200+模型,实现最新前沿模型开箱即用,助力科研人员以低成本低门槛构建AI驱动的复杂科研链路。

典型案例

女娲RNA基础模型由上智院团队研发,是全球首个百亿参数规模的RNA领域基础模型,标志着人工智能与分子生物学深度融合的重要突破。此外,女娲大模型团队研发了全球首个蛋白质构象路径预测大模型,该模型基于女娲生物结构大模型,创新引入多粒度全注意力机制,实现蛋白质稳定构象间全原子轨迹路径的高精度预测,效率相比传统分子动力学模拟提升超2000倍,显著提升模型泛化与长时序预测能力加速药物研发流程。

燧人分子大模型由上智院团队研发,构建了面向通用分子任务的基础模型框架。模型在自监督训练中引入物理约束,强化对分子结构和量子特性的表征能力。依托近百亿参数和亿级数据训练,模型能够精准提取多类分子的关键特征,支持从微观量子属性到宏观统计性质的广泛预测任务。

早期中华文明多模态大模型由复旦大学、上智院与上海创智学院联合研发,在论坛上正式发布。模型涵盖100TB专业语料、SFT数据及评测集,首创文明时空数据跨模态智能对齐,推动「二重证据法」向文本、图像、音频、视频、时空五维互证跃迁。同时,模型架构支撑中华文明AI Agent平台,具备多步骤推理与复杂任务规划能力,跨学科赋能教育、科研与大文化产业。

西湖大学吴泰霖团队提出的「小波扩散神经算子」(Wavelet Diffusion Neural Operator,WDNO)是专为多尺度动力系统建模和控制设计的前沿AI模型,已正式加入星河启智平台的模型广场,供科研人员自由调用。借助平台提供的计算资源与数据接口,研究者可以用更低门槛调用这一模型,在流体模拟、材料力学等复杂系统研究中灵活上手、迅速试验,推动多学科协同探索不确定世界。


3.科学智算加速平台

建设高稳定、高效率的科学智能算力服务平台,以GPU/CPU算力融合技术、模型动态部署及智能容错与续训,为前沿科学模型研发和应用提效;复杂科研任务处理从「小时级」加速至「分钟级」,计算效率提升99.7%,同等资源部署模型数翻倍,长周期训练实现零中断。

典型案例

智算以高效求解复杂问题的能力,正成为攻克科学「无人区」的关键支点。

依托平台的强大算力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能力,北京大学杨耀东领衔的RL4Math研究组在「面向科学智能的大规模组合优化高效求解系统」课题中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并在该研究上提升了2-3倍的搜索效率,累计节省超10万GPU卡时,从而攻克了广泛的科学智能问题中存在的算力瓶颈,为跨学科智能计算提供了可推广的高效范式。


4.干湿实验闭环

实现AI仿真(干实验)与物理世界实验(湿实验)的一体协同,实现模型预测在真实世界的验证闭环。

已集成全球首个跨尺度深度表型测量平台、智慧实验室自主智能体、自动实验灵巧手等,助力科研从计算到验证的全流程融合。

典型案例

真正能「落地」的科研创新,还得靠实验说话。生物科技初创企业大睿生物就带着一整套AI驱动的干湿实验闭环方案加入了星河启智平台。

他们的做法很「聪明」:先用平台的生物机理模型在虚拟空间预测实验结果,再由自动化实验设备快速「落地验证」,最后将数据实时回传,喂给AI继续学习。

这种「AI预测—实验验证—反馈学习」的闭环流程,大幅压缩了新药的研发周期,也让实验的命中率越来越高。

大睿生物的实践证明,这种「干活机器干、思考AI帮」的实验范式,正在让「数字实验室」真正走进现实。


5.高价值可信科学数据

构建基于区块链的科学数据生态,平台已汇聚4万+科学数据子集,数据总量达12PB,日处理量达50TB,全面支持数据的可信采集、智能质控与协同共享,为科学智能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

典型案例

在星河启智平台上,数据是科研突破的关键「燃料」。上智院在平台上开放了多种高质量科学语料:(1)包含5000万分子构象的第一性原理(QM)分子构象数据集;(2)包含96000个化学修饰小干扰RNA序列的全球首个面向药物研发的siRNA修饰序列数据集;(3)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全原子动态蛋白质数据集;(4)拥有覆盖2002年至2021年总量达6TB的FuXi次季节气象大模型预测数据集以及总量达23TB的FuXi中期集合气象大模型预测数据集

平台不仅致力于让海量数据「说话」,也将让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速度和深度双双进阶。


6.多学科交叉众研社区

面向重大科学问题,建立撮合机制与激励体系,聚合科学家、AI开发者、工程师等多元力量。科学家主导研究规划与策略设计,数据工程师负责高效数据处理与算力优化,算法工程师构建科学模型、解析数据规律,实验工程师开展验证实验、提供真实数据与反馈、完成验证闭环。

要让科研真正「活」起来,除了数据、模型、算力和实验,少不了人的力量。平台构建了横向的「众研机制」,搭建起一个聚焦重大科学问题的跨界协同网络。

这个机制像一座桥,把科学家、AI开发者、工程师等不同背景的人才紧密联结在一起,让他们可以高效组队、自由碰撞,围绕关键问题众包创意、众筹解决方案,并记录每一份真实贡献。平台同时建设了科研问答社区,让灵感流动起来。这里既可以提出有挑战的问题,也能持续展开深入讨论,挖掘潜在突破口。


依托以上六大核心能力深度融合,星河启智平台凝聚出鲜明的——「Scientist-Centered」(科学家为中心)特色,并致力于让科学家能以自然的方式驾驭强大的智能体工具。平台不让科学家为了用AI而「转行做工程师」,而是让AI服务于科学家——科学家专注于「问对问题」,AI来帮助「解出答案」。

同时,平台坚持开箱即用、方便易用的产品理念,不需繁琐部署和培训,科研思路即可一键落地,让每一位科研人员都能用好AI。

更重要的是,平台秉承开源开放、共建共享的精神,打通科研机构壁垒与学科隔阂,连接全球科学家共建协同创新网络。

通过「Scientist-Centered」的设计哲学,星河启智平台正在有效释放人工智能的科研生产力,加速科学发现进程,致力于实现「Science^ AI」——也就是「科学的AI次方」效应,成为科学智能2.0时代的「最强大脑」。

共建生态、体验使用,欢迎移步星河启智平台官网:

https://aistudio.ai4s.com.cn/


Top

1、这是真吓人!浙江10岁男孩猛地看到:床上有蛇!,床上发现蛇什么预兆

2、解除留置仅3天,湖北巨商、居然之家汪林朋突传“坠楼”噩耗

3、一周AI大事:阿里Qwen 3小更新秀大肌肉 AI教父辛顿上海最新警告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tuanjian7.cn/TSR/detail/haraor.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烈焰滔滔